新形势下的扶贫模式探索
2018-05-14易珩马琪琪周童曹云翔
易珩 马琪琪 周童 曹云翔
[摘要]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脱贫县田阳县、横县、陆川县实地调研结果为样本,将调研地区精准脱贫模式共分为“互联网+”、“乡村旅游+”、“种植创新+”、“党建+” 四类,通过结合问卷调研、实地走访、官方档案馆等数据的分析,详细阐述现阶段调研地区脱贫现状并总结相应的模式特点。针对各地区特色脱贫举措,结合其当地资源、人口、实施效果分析各脱贫举措的优缺点,以更好地帮助其它贫困地区结合自身问题借鉴参考。基于上述调研结果创新性地提出新型电商扶贫模式,旨在整合各项资源,利用互联网,跨越时间、空间障碍,结合市场经济效应,切实提高贫困户收入,并探讨其可行性与预期成效,探索新形势下特色扶贫模式,使其符合时代特征,更具效率。
[关键词]精准脱贫;模式特点;电商扶贫;市场经济;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扶贫攻坚,是切实解决民生问题,落实全面小康的重要措施。近些年,是脱贫攻坚承上启下、全面突破的关键之年,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为更好地达到2020全面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探讨更有效的扶贫举措,本文选取“精准扶贫”、“创新脱贫”、“示范脱贫”为研究方向。
以难度大、人数多、起点低、效果好为挑选依据,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脱贫示范县田阳县、横县、陆川县作为研究对象,将各类脱贫模式分为“互联网+”、“乡村旅游+”、“种植创新+”、“党建+” 四类模式。通过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办对接,团队调研走访广西民族大学、田阳县、横县、陆川县,实地走访村民村官、调研访谈部门、参观了解脱贫项目、查阅收集档案数据、统计学软件数据分析等方式以切实感受新农村新面貌,了解贫困县的脱贫过程与特色举措,对比近些年村镇发展情况,获取现阶段村民实际需求与即时反馈,总结仍存在的问题并讨论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结合专业知识得出具有可借鉴意义的特色脱贫建议。
1 现阶段扶贫现状与特点
1.1 扶贫现状
利用问卷调研、实地访谈、走访乡村、查阅档案室等调研手段,了解到各地区现阶段村民基本生活保障得到显著提高,在基本住房、医疗保障、饮用水保障等方面能基本达到“八有一超”的广西贫困户判定适用标准。调研村现阶段贫困发生率多数降低至3%左右,虽部分村庄距离3%脱贫摘帽目标仍有一些距离,但是贫困发生率自2015年以来,保持平稳较快降低趋势,未出现明显反弹情况,趋势良好。各贫困村也都基本达到“十一有一低于”的脱贫标准,其中硬化路、饮用水、网络宽带、用电服务设备的普及程度尤为突出,基建工程虽面临广西多山的困难,但是依然保障了村屯道路的修建和硬化。
1.1.1 田阳县扶贫现状。田阳县2016年底全县实现减贫12633户46021人,每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及全县贫困发生率均控制在3%以下,实现脱贫的目标。田阳县住房保障工作以“危房改造”与“移民搬迁”为主,危房改造项目中政府补贴落实到户,调研中90%村民已从危房中搬出,只有少部分老年人因为思想陈旧而不愿搬出,村支书等人也在积极协调;季节性缺水问题在水利设施建设开始之后已得到明显改善,所走访的新屯村村民在调研中也表示近年来除交通外,水利工程在饮用和灌溉上都有所改善,农田全部使用滴灌技术;全县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7.42万人,其中贫困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1.68万人,月平均工资2320元,全年劳务收入2.8亿元,各村外出务工人数众多,村内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情况较为严重。
1.1.2 横县扶贫现状。横县是广西的人口大县之一,贫困人口分布在全县17个乡镇,脱贫攻坚情况各地不一,作为电商扶贫示范县,其以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具有开创性,创造性推出“互联网+扶贫”智能化、信息化的管理平台。作为互联网+的创新脱贫模式,在后文中将着重叙述。据调查情况所知,横县各村“八有一超”保障基本到位,帮扶干部到户情况、扶贫措施得到村民的普遍良好反馈,村民家内、村镇基本设施已保障到位。幫扶档案方面,每户帮扶手册填写情况良好,六秀村村内档案填写信息完备,数据收集、更新速度得到了保障,相关数据整理、填写、更新情况较好。
1.1.3 陆川县扶贫现状。2016年,玉林市陆川县被确定为广西首批脱贫摘帽县,该县创新性地推进“一户一实业,一户一实惠,一户一实事”的“三个一”帮扶措施,真正让贫困群众得到更多的便利,获得更多的实惠。现阶段,各村民在医疗保障上都确保小病村内治,大病县里报的形式,看病近、看病易、花销少成为主要反馈意见;在教育方面,九年制义务教育得到了全面的落实,各村没有出现因贫无学上的情况,但是由于幼儿园与大学学费仍然较贵,这些情况成为部分家庭的主要负担之一;在交通建设上,各村与村、屯与屯之间道路交通建设完备,以交通建设为基础开展各类村内基础水利、灌溉、运输设施的建设。
1.2 扶贫特点
1.2.1 模式单一,效果有限。本次调研我们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脱贫示范县田阳县、横县、陆川县为对象。现阶段各村县脱贫措施主要采取种植创新、移民搬迁、政策补贴、光伏发电、农村淘宝等单一模式,由于村内多为留守儿童与高龄老人为主,村内高级劳动力缺乏,脱贫模式较为单一,各模式独立开展,盈利情况有限,很难将各模式进行整合,脱贫效果无法达到最佳。
1.2.2 政策扶持,大力宣传。通过调研了解到涉及电商扶贫的项目都得到了村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与补贴,政策包含种植技术培训、村县政府官方媒体报道、运输补贴等,以横县农村淘宝服务中心、上莫村服务站为代表,在帮助周边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同时,尽可能地给予企业最大限度的支持与鼓励,可以帮助企业解决成立初期所应对的宣传问题,是现阶段的机遇。
1.2.3 受众面广,惠民惠己。通过调研了解到农村电商自2015年以来随着阿里巴巴的大力推广与相关政府政策的陆续落实,电商企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现阶段,以横县为例,横县农村淘宝县级服务中心和首批60个村级服务站已全部建成,未来三年将建设300个以上的村级服务站。电商淘宝的受众面广,在解决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同时,可以帮助当地企业拓展销路,带动当地运输业、食品加工行业等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是企业和地区的机遇,电商技术的普及可以有效地带动资源整合。
1.2.4 谷賤伤农,渠道受限。随着近些年众多贫困村采取种植脱贫的方式鼓励贫困户大量种植,伴随着产品的生产周期,未来2~3年即为产品的成熟上市期,面对产品数量的大量增加,呈现“井喷”阶段。根据经济学供求关系影响,供求端增大,必将导致产品价格下降,农户收入降低的负面效果,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谷贱伤农”。为此,后文将会着重叙述更加多样化的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问题,确保农户的收入。
2 特色脱贫举措及其项目优势
2.1 “互联网+”特色举措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为解决分散家庭种养农产品销售渠道问题,解决偏远贫困村物流问题、简化交易步骤简化、转移包装、运输、销售等风险,故开展“空店销售”模式,搭建空中农贸市场。由“空店”统一收购贫困户土特产品,再由公司统一销往南宁等城市,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可以出售土特产品增加收入。目前,田阳县已按照“片区统一规划、全局统筹设计、全部辐射覆盖”的原则,14 个村设立了14 家空店,辐射了全县52 个贫困村。
在农村淘宝模式中,采取线下乡村服务站收取农产品、线上服务平台宣传推广、积极配合电商培训作为辅助举措。从横县电商办了解到,目前,横县农村淘宝县级服务中心和首批60个村级服务站已全部建成,未来三年将建设村级服务站,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新型农村淘宝的线上结合线下的模式可以有机整合当地贫困户零散资源,以政府作为媒介,构建商家与农户之间的桥梁,打造当地产品品牌,结合物流补助等相关政策,大力扶持当地电商产业。
2.2 “乡村旅游+”特色举措
陆川县近年来加大力度进行生态乡村建设,特别注重“一村一品”产业项目的旅游开发,并根据各村实际情况进行葡萄种植。陆川县长河村产业扶贫示范基地以绿色种植园为载体,通过合作社的形式,从当地农民处流转部分土地并邀请他们入股来进行业务的开展。目前,基地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将种植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打造农家乐果园式的旅游景点。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基地已经颇具规模,可以达到每667m2地创收5000~7000元左右。露美村是田阳县壮民族聚居村,民族特色浓厚,民风淳朴。近年来,该村陆续实施了土地整治、高效节水灌溉、村容村貌改造、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的一批项目,创新农村经营和管理模式,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经济社会明显发展。乡村旅游的开展
2.3 “种植创新+”特色举措
横县以茉莉花为主导产业,在茉莉花贸易中,利用农贸市场自由竞价的原则,由商户、农户自行买卖茉莉花,形成市场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但同时也会导致价格波动较大。马坡镇积极开展农村合作社的形式,由村集体牵头,公司产业为基础,村民自愿以小额信贷的形式入股公司产业,形成农村合作社,公司每年回报固定分红,该模式入门门槛较低,辐射范围巨大,且可有利整合村民资本,公司可集化投资实现投资利益最大化。
桥马村“三养一种”所生产的农产品由专门公司进行统一收购,在价格方面采取最低限价的模式,结合微观经济学供给与需求关系分析,这种模式有效地保障了农产品的价格,由Pe提高至P1,村民的收入也由D+F+E面积提升至B+D+F,解决了村民销售渠道的问题,且最低限价收购的形式切实保证村民的收入得到提高。
2.4 “党建+”特色举措
田阳县增强了露美片区党组织参与片区建设的工作合力,发挥片区广大党员的先锋作用,且在露美片区建设过程中,涌现出许多产业能手、创业标兵、致富能手等领军人物,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共同致富,有效地带动了群众参与到片区的建设工程中。同时利用“农家课堂”为群众提供创业培训,各村民积极围绕开展活动的模式有力地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
横县六秀村为使村民办事便利,设立“农事村办”服务站,办理相关手续只需村民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由村干协助办理,最后再由村干将办理结果反馈村民。村民有办理需要,只需在家门口就可解决,避免了村民因对政策的了解有限、相关证件携带不齐全等因素,而导致的办理一个手续需要来回多次的情况,避免了无谓的时间、精力的浪费。
3 新型扶贫模式探索及分析
项目基于实地调研情况,借鉴现阶段所取得的扶贫攻坚成功案例,鼓励创立生鲜类扶贫APP,打造新型电商扶贫模式。搜集全国各贫困村特色产品信息,建立产品数据库,现阶段基于调研情况,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横县、陆川县特色产品进行试点;联系当地贫困村种植户与处理加工基地,根据产品的质量进行价格分级,在APP中采取团购形式,市内销售采取生鲜运输模式,跨省销售结合冷链技术销往全国各地。APP主打公益扶贫、原产地销售、绿色无污染为宣传点,联系当地政府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由当地食药监局抽样监督,出具相关证明文件确保食品安全;联系保险公司为可能出现的产业欠收、市场价过低、运输损失作担保,实现贫困户、企业、卖家三方互利共赢。
3.1 商品性质——服务
3.1.1 边际成本低。商品不是寻常团购网站上的电影票、餐饮、衣服、娱乐等,而是贫困户自家种植的生鲜果蔬,但这并不否决边际成本这一优势。寻常情况下,贫困地区的产品因为地理、交通、人口等因素,要想销售给固定的商户是一难点,而要想利润高,就要减少成本,固定成本不做考虑,那么变动成本的减少更是一大难点。变动成本的改变取决于时间、运输方式等,那么通过与APP合作,就可以利用生鲜运输模式节省时间,再加上APP的推广宣传以及政府的宣传力度,商家无需花费高昂的广告费,商户也不需要自发联系,只要能产就能销。
3.1.2 承担风险小。上述也稍作了解释,这类商品无需商户来寻找并参与物流配送发货给用户,由团购网站即卖家与物流进行合作,然后只需要提供电子凭证即可。无物流成本,也是降低运管成本提高盈利的关键因素之一。其次,通过联系保险公司为可能出现的产业欠收、市场价过低、运输损失作担保,商品的销售风险与运输风险都由保险公司承担,更是使盈利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3.2 技术特点——创新
3.2.1 利用数据库打破传统销售方式。电商打破了传统的时空概念。“要想富,先修路”,是扶贫开发多年的经验积累。要知道贫困地区地处偏远,生产条件落后,生活自给自足,交通、信息、人口素质等仍是导致贫困产生的最大因素。用电商模式来出售运送生鲜果蔬,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种植的产品因天气、地理、交通等因素无法销售的问题,电商使传统概念中的时空距离成为“零距离”,贫困地区群众只需和电商网络合作,加上数据库系统的有效以及快速更新,就能得到和其他地区一样的信息资源和产品市场。
3.2.2 电商平台的便捷性。扶贫电商平台建设作为扶贫的重点, 特别是在协同省、市、县域电商合作平台体系上, 积极与电商巨头展开合作, 通过积极引入阿里巴巴、京东、苏宁这些类似的行业巨头, 打通农村电商与诸多巨头们的合作渠道。从最初的农村建店, 到构建农村电商生态体系, 电商巨头逐步搭建起面向农村的生态框架。从而通过建立农副产品、生鲜冷链物流, 来带动贫困地区脱贫。农村地区丰富的地域特色农产品, 会越来越受到大型电商企业的关注, 对于特困地区, 依托电商扶贫产业园区建设机遇, 进一步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的市场营销战略, 借助于大型电商行业资源、运营经验, 推进贫困地区电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3.3 产品需求——巨大
3.3.1 统筹地域农产品资源, 打造特色產业园区。创新电商扶贫模式, 从打造地域性农产品产业集群优势上, 政府作为电商产业园区规划的主导者, 深入到农村地域实际, 尤其是对特困地区优质地域农产品资源进行整合。很多优质农产品, “养在深闺人未识”, 通过电商扶贫产业园区建设, 来带动贫困农户拓宽网络销路, 借助于与各大电商企业来抢占市场,也致力于立足特色各异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传统农耕文化, 培育竞争力强的区域农产品品牌。
3.3.2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电商扶贫模式服务性与盈利性并存。开展农村电商扶贫模式研究, 重点在于发展农村经济, 提高贫困人群收入。针对不同电商扶贫对象, 农业企业对利益需求最大, 合作社次之、公共机构对利益需求最小。其次是电商服务与农村扶贫并存。电商扶贫模式的实施, 将立足农村扶贫工作实际, 借助于电商服务平台来拓宽贫困人群的增收渠道, 会鼓励贫困人群参与到农村电商扶贫工作中, 要兼顾两者的有效融合。
3.4 种植户增收
我们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特色农产品芒果为分析对象。芒果因其生长气候限制和种植量的严重不足,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芒果难储存,对运输要求高,市场价居高不下。但是,对于广西当地果农而言,芒果滞销成为了他们的心头病。针对芒果市场出现“烂市”的现象,生鲜类APP希望从扩大芒果销路出发,增加农民收入。
举例:以一户果农种植667m2的芒果为例,芒果年均单产2000kg,由于存储、销售等原因,最后能卖出去的只有60%。芒果均收益为4元/kg,最后收益大概有4800元。生鲜类APP能够直接扩大芒果销量,减少滞销现象。前两年预计芒果的销量百分比达到75以上。后期,APP用户基数增长之后,这个数据预计增长到80%,最后收益6000~6400元,人均收入提高25%。
首先,在广西的几个县对贫困农户进行分级,评估贫困状况,为特困农户量身定制商业计划,并制作表格令其他贫困农户对照判断自身贫困等级,分级实行各项优惠补贴政策,试点阶段尽可能减少农户的成本。其次,在广西全省对贫困农户进行分类,并设立团队管理不同分类分级的贫困农户,实时听取贫困农户意见,及时改善贫困农户的商业计划,保证农户的盈利,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最后,在平台运营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就业岗位,可以向贫困农户子女进行招募。教育水平不够的可以担任物流运输等岗位,学历水平较高的可以参与市场调研,帮助改善用户体验。从根本上改善贫困农户的家庭经济状况,提供了持续的经济来源。
4 总结与未来展望
本文是基于实际调研情况数据为样本进行分析,相较于现阶段扶贫研究主要集中于文献综述的社会科学人文类研究,在其数据可靠性、所提出举措的实践性方面更具特色,本文针对调研地区得出了全面的调研报告,以帮助该地区未来继续完善自身不足。也基于此总结了中国大多数内陆贫困地区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互联网+”、“乡村旅游+”、“种植创新+”、“党建+”四类模式梳理了各地区具有代表性特色举措,以帮助其他地区进行借鉴参考。并创新性地提出了新型互联网+特色脱贫模式,结合互联网时代特征,分析其模式特点及可预期实践效果以供大家讨论,切实地帮助贫困户完成脱贫致富。
由于样本与地区的局限性,总结的脱贫举措相较有限,借鉴参考价值无法推广至沿海贫困地区,但是鉴于我国大部分贫困县都集中于内陆地区,且大多是由于当地资源有限、销售渠道受限、思想落后等普遍性问题从而导致脱贫举措效果有限,因此本文依旧具有借鉴价值。在未来远期的调研发展中,我们将继续践行知行合一,不仅仅停留在“看文献、听报告”的文本研究阶段,深入更加广泛的地区进行调研,拓展样本数据,并进行跟踪调研以了解各项目实施阶段产生的问题,利用调研所获取的一手数据结合当地的客观因素进行广泛分析,提出符合中国特色的脱贫模式,以帮助更多贫困地区更快完成脱贫目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宇翔.欠发达地区农民合作扶贫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5,36(07):37-45+110-111.
[2] 张彬斌.新时期政策扶贫:目标选择和农民增收[J].经济学(季刊),2013,12(03):959-982.
[3] 周常春,刘剑锋,石振杰.贫困县农村治理“内卷化”与参与式扶贫关系研究——来自云南扶贫调查的实证[J].公共管理学报,2016,13(01):81-91+156-157.
[4] 汪向东,王昕天.电子商务与信息扶贫:互联网时代扶贫工作的新特点[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04):98-104.
[5] 王介勇,陈玉福,严茂超.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03):289-295.
[6] 邓小海,曾亮,罗明义.精准扶贫背景下旅游扶贫精准识别研究[J].生态经济,2015,31(04):94-98.
[7] 李裕瑞,曹智,郑小玉,刘彦随.我国实施精准扶贫的区域模式与可持续途径[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03):279-288.
[8] 吴晓燕,赵普兵.农村精准扶贫中的协商:内容与机制——基于四川省南部县A村的观察[J].社会主义研究,2015(06):102-110.
[9] 葛志军,邢成举.精准扶贫: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阐释——基于宁夏银川两个村庄的调查[J].贵州社会科学,2015(05):157-163.
[10] 谢玉梅,徐玮,程恩江,梁克盛.精准扶贫与目标群小额信贷:基于协同创新视角的个案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6,37(09):79-88+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