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时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2018-05-14赵小涛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3期
关键词:精神文明乡村新时代

赵小涛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我国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要求我国农村在物质文明日益提高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中,针对农村的思想道德问题、陋风陋习以及农民的精神需求问题应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利用农村的特色,涵养社会主义新文化,以推动农村农民的精神风貌,为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的实现提供深厚的精神支持。

[关键词]新时代;乡村;精神文明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有新问题、新矛盾,需要研究新情况,提出新思路。在新时代,我们更要注重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农村农民的生活状况,真正的社会主义不仅要使乡村的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精神文明也要高度发展。因此,为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注重农民的精神生活,解决乡村农民的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1 新时代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1.1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从1978年至2018年40年时间的改革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已经得到很大提升,国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更加突出。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随之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人民的生活与需求:一方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农民的收入得到提高,生活保障进一步完善,农村总体实现小康;另一方面,农民的需求从最基本的物质产品向精神产品转化,对于精神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在物质生活更加丰富的今天,在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更要平衡好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更应注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1.2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所作的报告中指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要实现现代化,要求人民更加文明,人的现代化是衡量现代化水平最根本的标准。我国到2050年实现现代化要求人民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必须增强,这就要使人民不仅物质生活要富起来,精神生活也要富有。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来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加强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同等重要,要求这几个方面协同发展。因而,我们必须从战略布局的高度来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认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1.3 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

在2017年10月18日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州马庄村考察时指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十分重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和精神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不仅使农民口袋富,更要使农民精神富,在物质基础更加稳定的同时,精神风貌也要优良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要取得重大进展,必须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需要一批建设美丽乡村的现代化工作队伍和现代化农民,必须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2 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

2.1 文化设施建设滞后于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改革开放前,我国多数乡村的娱乐方式特别单一,村民的生活主要是下地耕作,除此之外的农闲时间,他们大都是在村中消磨时光,休闲方式主要是邻里之间茶余饭后的走家串门和唠家常。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乡村的娱乐方式也得以丰富,主要有看电视,利用互联网购物、看视频、看新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民精神需求更加广泛多样,但是,多数农村的公共文化资源仍比较匮乏,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多样的需求。第一,对于乡村的中青年群体来说,由于长期在外工作,所以他们的思想较为先进,他们在节假日尤其是春节回到农村时,渴望有像城市一样的休闲方式,但农村难以满足人们的休闲消费需求。第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为丰富,不同群体表现出不同的文化需求。但是,政府提供的文化服务仍以广告欄、广播等简单方式为主,未能充分利用现今的媒体传播方式,文化服务体系缺乏多样性和针对性。第三,在一些较好的乡村,图书阅览室、书法活动中心等基础文化设施虽然较为完善,但时常大门紧锁,并未发挥很好的作用,文化阵地的使用率不高。

2.2 乡村陋习繁多且根深蒂固,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乡村陋习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因乡村的地理位置、长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而形成的,种类繁多且不易消灭。第一,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婚丧嫁娶本是维系村民情感的一种方式,却演变为现在人们相互攀比的工具,这不仅造成了村民的经济压力,更形成了精神负担,激化了村民之间的矛盾。这些情况虽然在多数农村得以抑制,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村民将其由原来的公开请客变为了秘密活动,因而改变婚丧嫁娶的现状任重而道远。第二,赌博现象屡禁不止。在农村,打麻将、打牌现象常见,是一种很普遍的娱乐方式,村民在茶余饭后经常聚一起赌博,有些村民幻想以小博大,最后往往会负债累累甚至走上犯罪的深渊。第三,一些低俗涉黄表演在“闹红火”的时候偶尔出现。一些乡间在“八月十五”这样的节日会“闹热闹”,一些低俗的表演在此时就会趁机而入,大肆进行脱衣舞之类的表演以博人眼球,赚取入场费。第四,部分村民精神信仰流失,迷信现象屡见不鲜。少数村民误入一些邪教,参加邪教活动,宣传和社会主义相背驰的文化,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2.3 乡村优秀文化底色退化

在以往,我们提到乡村会想到淳朴、善良、实在等字眼,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农村以往的印象发生了改变。第一,部分外出打工人员被金钱所迷惑而从事不正当的行业。有些农村女孩外出务工后,由于缺乏一定的知识和判断力或者爱慕虚荣,容易为别人所迷惑,甚至会拉自己同村的女孩一起从事不正当职业。第二,不赡养老人现象层出不穷。村民一般生活没有保障,因而,在父母老后,要依赖子女才能保障基本生活。但是,部分村民因生活压力大,选择逃避责任,这使得乡村传统的家风和家训家规及其蕴含的传统美德蒙上了灰。第三,部分个体户在兜售商品时缺斤短两,在加工制作商品时使用劣质原材料。经济的发展致使村民思想更加解放,人们的利益观念比较严重,有时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而选择一些不道德不诚信的行为。第四,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部分村民不愿摘“贫困帽”,村民对于低保户不再是以前的同情,而变为羡慕嫉妒,这种思想观念使得以前和谐融洽、相扶相持的邻里关系遭到了破坏。

3 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

3.1 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关键在于科学把握农民的精神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乡村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自主性、多样性增强。

第一,满足村民文化自办需求。大多数村民喜爱民间艺人表演,政府、村委会应鼓励支持村民文化自办,开展村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满足他们的精神追求,用健康积极的文化作品占领农村文化艺术阵地。政府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简化农民自办文化的审批程序;组织开展文化自办交流活动;表彰优秀文化自办作品及队伍。在文化自办过程中,可发挥“文化能人”的作用,形成一支高水平有纪律的文艺队伍,创作一系列高水平的文艺作品,充分发挥村民的创造热情,激发村民的集体荣誉感和获得感,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第二,满足村民文化设施需求。村民要开展文艺节目,必须具有文化场所和相应的文娱设施,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文化硬件设施的建设并完善硬件设施的管理系统,如阅读室、体育中心、文化活动中心。除硬件设施外,还应加强人文设施建设,如可在道路两边画上尊师重道、孝敬父母等趣味性水彩画,使村民在耳濡目染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文化设施的建设需经过政府的调研,针对不同乡村的具体情况应作出具体方案,针对乡村居民的需求进行投入,不可随波逐流,要使文化设施的建设贴合村民生活实际,使文化设施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村民。

3.2 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先进文化为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人民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的集中体现,是最基本最持久的精神力量。因而,乡村地区要移风易俗,建设美好乡风民风,就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风民俗以及乡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

第一,利用新乡贤文化培育核心价值观。乡贤是在本乡本村道德品行良好、文化修养较高且具有声望地位的人,他们具有核心凝聚力、强大号召力,能够得到多数村民的敬重。就目前而言,农村中的优秀基层干部、企业老板、道德模范是新乡贤的主体,因此要重点发挥这些人的引领作用,用乡情为纽带,吸引支持各界成功人士回乡建设,用他们的善言善行来引导人们重塑美好乡风。第二,培育优良家风、文明乡风。通过开展讲好家风故事、优良家风评选活动可激发人们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重塑文明乡风不仅要正面引导,也需要用村规村纪加以制约。村委会应同广大村民一同完善村规村纪,并以广播、开会、书面通知等形式及时向村民传达。第三,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村民开展精神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村委会可以建设自己的网站、微信群,向村民发送一些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章、故事及视频,使村民耳濡目染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使核心价值观自觉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3.3 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注重特色文化传承

我国地域辽阔,农村众多,因地理位置、历史传承的不同,各地区,各村民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身的特色。例如山西省五台县怀镇的五台山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蕴含着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佛教文化,吸引众多游客前去参观,更吸引专家学者前去挖掘其獨特的内涵和价值。五台山更因为其古老宏大的佛教建筑、精美形象的雕塑、神奇有趣的传说促进了佛教文化的繁荣。对于这种具有特色历史传承的农村,可以针对其地方文化特色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第一,将其自身的传统文化、传统特色进行深入挖掘,研究此特色形成的原因、历史背景及其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历史意义,并将其加以整合,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特色文化体系。第二,将特色文化体系加以整合之后,对其当代价值进行挖掘并大力宣传,可以将其改编成生动活泼的话剧、小品、故事等形式广为传播,让村民熟知其内涵并以此来创作文化产品。第三,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通过“文化+旅游”的模式,用文化拉动旅游业,用旅游业来传承发扬地方文化。

4 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求我们更加重视人民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我国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乡村经济必须得以发展,乡村精神文明必须取得成效。目前我国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许多问题,既有历史发展的原因,也有地理环境等因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需要不断解决新问题,不断进行创新,需要国家的扶持、乡村村委会的指引、农民自身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8(001).

[2] 董峻,王立彬.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7-12-30(001).

[3]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中国高等教育,2014(10).

[4] 习近平.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锲而不舍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J].党建,2015(3).

猜你喜欢

精神文明乡村新时代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话剧《乡村》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偷自行车的人》与《小武》分析比较
浅谈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MSU:东兰辛“乡村”里未来的公关小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