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涪陵区精准脱贫对策研究

2018-05-14李外禾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3期
关键词:精准脱贫涪陵乡村振兴

李外禾

[摘要]乡村振兴的前提是摆脱贫困。涪陵区在精准脱贫中还面临着产业扶贫薄弱、扶贫思想认识不到位、脱贫农户返贫率高和扶贫措施不够精准等问题,这是涪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解决的“拦路虎”,需要我们从政策“低保兜底”、产业、项目、文化、大数据等方面精准施策,才能真正做好实施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

[关键词]乡村振兴;涪陵;精准脱贫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脱贫攻坚工作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机衔接。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当前涪陵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是脱贫攻坚战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必须着力解决。

1 乡村振兴背景下涪陵区精准脱贫现状分析

1.1 扶贫成效显著

涪陵区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脱贫攻坚质量总体目标,按照市委“政策不变、力度不减、队伍不散”的总体要求,建立巩固脱贫成果长效机制,深化落实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巩固脱贫成果工作扎实开展。截至2017年底,涪陵区建卡扶贫对象17687户55187人,其中已脱贫享受政策16051户50691人、已脱贫不享受政策119户403人、未脱贫1517户4093人,农村综合贫困发生率0.6%。2017年实现减贫765户2384人,超额完成市上下达的1500人的减贫计划。全区有扶贫重点村80个,其中2015年脱贫的市级贫困村63个,2017年涪陵区参照市上确定重点贫困乡镇标准,自行确定的扶贫工作重点村17个。

1.2 加强扶贫检查清理

按照重庆市扶贫对象识别“四进七不进、一出三不出”、“两不愁三保障”和“八步四公示”标准和程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运用大数据比对,层层落实区、乡、村三级审核把关责任,精准识别扶贫对象。2017年共清理核实“四类人员”2303户8691人,其中整户取消149户512人、个人取消218人、稳定脱贫1167户4331人;新增建卡贫困户334户923人;脱贫765户2384人、返贫11户30人。

1.3 深入推进产业扶贫

一是发展优势主导產业。落实财政补贴政策,结合农村传统习俗,引导各村重点发展榨菜、土鸡、柑橘、蚕桑四大扶贫主导产业。区财政增加预算2000万元,按照一般脱贫户、易返贫户、返贫户和新增贫困户400元、1000元、2000元的差异化补助标准,共计补助13091户贫困户自主发展特色种养殖业,贫困户覆盖率达到75.9%。二是突出抓好特色效益农业经济带建设。在贫困深度相对较大的坪上地区和黄草山一带,依据自然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发展现状,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初见效、三年基本建成”的基本思想,加快推进以李渡、义和、蔺市、新妙、马武等5个乡镇街道为重点的特色效益农业经济带建设,规划各类建设项目66个、项目资金8815万元,已完成投资2057万元。通过引导贫困户发展杨梅、油茶、晚熟柑橘、笋竹、肉牛等特色产业,以及参与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增加务工收入等方式,带动当地贫困户增收。

1.4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扶贫

充分利用贫困地区自然生态资源,结合武陵山片区高山避暑纳凉、坪上片区四季田园风光、黄草山片区休闲农业,重点打造“一带”、“一区”、“一胜地”三大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片。采取“财政投入+大景区开发”政府主导模式,以武陵山大裂谷创建“5A”级国家景区为引领,打造东部武陵山片区避暑休闲观光带;采取“工商资本+观光园”市场带动模式,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打造西南部坪上片区四季观光休闲区;采取“农家乐+体验摘采”农户自营模式,以贫困户房屋整治、改厨、改厕为契机,引导贫困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打造北部黄草山片区近郊休闲胜地。目前,全区建成休闲观光采摘园18个1666.67hm2、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21个、农家乐(乡村酒店)400余家,发展乡村旅游示范户600多户,有接待床位6000余张,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亿元,直接带动6000余人就业。相继培育出“大木花谷、坪上花溪、古今花海、巴山夜雨”等乡村旅游知名品牌16个,每年成功举办“涪陵榨菜嘉年华、龙眼节、桃花节、梨花节、采莲节”等特色农业节庆活动10余个。

1.5 强化扶贫监督问责

制定了《涪陵区脱贫攻坚督查工作方案》《涪陵区脱贫攻坚十不准》《惠农扶贫精准预防阳光卡实施意见》,采取“三不、两随机、一通报”方式开展了常态化暗访督查。启动问责约谈机制,扶贫领域案件实行“一案双查”。2017年,共开展暗访督查11次,集体约谈乡镇街道和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2次,单独约谈13人,诫勉谈话10人,查处违纪违规问题18个,纪律处分11人,组织处理10人。2017年由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等牵头,组织开展问题排查整改、扶贫政策落实落地、驻村工作队到位情况、扶贫领域违纪违规自查自纠等暗访督查11次、扶贫工作满意度调查2次、贫困户动态监测1次。乡镇街道开展扶贫工作“回头看”,自查整改中央、市区暗访督查等反馈问题11类350余个,确保了问题全面整改到位。

1.6 加强扶贫宣传教育

涪陵区强化思想发动和政策宣传,树立正能量,进一步浓厚了脱贫攻坚氛围,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统一编制印发了《涪陵区农村建卡贫困户到户扶贫政策汇编》口袋书37000册,刊发《涪陵扶贫专报》18期,制作扶贫宣传标语标牌530幅,在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光明日报、企业家日报、涪陵电视台、巴渝都市报等宣传扶贫工作161篇次(其中市级媒体宣传33篇,区级媒体宣传128篇),启动建设精神扶贫示范村1个。

1.7 开展扶贫结对帮扶活动

涪陵区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各责任单位任务进行分解,落实了“六个一、六到户”帮扶工作责任制,开展了区领导、24个区级扶贫集团、近万名机关事业干部联乡、帮村、包户扶贫结对帮扶行动。全年对有扶贫开发任务的303个村全部派驻了驻村工作队,其中80个扶贫重点村由区上派驻了驻村工作队,223个非扶贫重点村由乡镇街道派驻了驻村工作队,调整驻村工作队员154人。

2 乡村振兴背景下涪陵区精准脱贫存在的问题

2.1 扶贫思想认识不充分

思想贫困是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调查中发现农民“等、靠、要”倾向严重,对脱贫攻坚理解不透彻,许多农民有土地、有劳力,但他们没有志气、缺乏信心,一门心思等着民政救助。许多农民对周围先富起来的乡亲有“眼红病”现象。少数乡镇和区级部门的同志对扶贫工作认识不统一,存在被动应付、疲劳厌战、消极对待等现象;在脱贫巩固工作中,投入的资金、项目有所减少,干部职工进村入户的次数减少,存在松劲、歇气的想法。

2.2 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发展不平衡

乡村振兴背景下脱贫攻坚时涪陵区的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都放在了63个贫困村和自行确定的扶贫工作重点村17个,贫困村的产业扶持力度大,基础设施改善大,村容村貌变化大,贫困户增收幅度大。而非贫困村的投入、帮扶干部力量相对较弱,造成脱贫村和非贫困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帮扶措施等差距越拉越大,发展不平衡。

2.3 产业扶贫薄弱

贫困地区群众要脱贫致富,关键是靠产业支撑,没有产业支撑脱贫完全一句空话。涪陵贫困农户和贫困村最大的问题是产业扶贫薄弱,贫困村太多缺乏主打产品和龙头企业。调查中发现许多涪陵区的贫困村的产业受市场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不同程度的存在产业发展滞后,有的基本是一片空白。

2.4 脱贫农户返贫率高

新增的贫困户多数是老弱病残群体,他们多已丧失劳动力,除了政府救济、低保兜底、保险等措施,基本没有别的经济来源,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其收入问题;部分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发挥还不够,内生动力还不足,存在脱贫不愿摘帽等思想。

2.5 脱贫措施不够精准

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复杂多样,情况千差万别。帮扶干部在结对帮扶时,帮扶思路不清,办法不多。多数是形式上联系,慰问式帮扶,制定的帮扶措施也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帮扶措施精准度不高。

2.6 资金项目投入仍少

自脱贫攻坚以来,涪陵区各级各部门积极对上争取,将大量项目资金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贫困户产业发展上。但是脱贫以后,用于脱贫村、非贫困村的项目、对贫困户的产业发展帮扶、以及在贫困村流转土地发展的龙头企业、或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等方面,资金投入有明显减弱。

3 乡村振兴背景下涪陵区精准脱贫的对策建议

3.1 实施政策“低保兜底”扶贫,提高精准脱贫的“出库率”

民政兜底保障是筑牢脱贫攻坚的“最后一道防线”。风险与不确定性是贫困群体的核心忧虑。要继续实施“低保兜底”,通过动态管理来实现扶贫的“精准性”,实现贫困的“早确认”“早行动”。要建立一套贫困政策体系,配合稳健的经济政策、环境政策、公共健康政策、劳动市场政策,通过各类救助措施,增强社会凝聚力,防范冲击,降低脆弱性,增强抗逆力。建立脱贫户分类帮扶台账,对稳定达到“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脱贫标准、致贫原因已经消除、年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的脱贫户,确定为稳定脱贫户,取消区上的产业到户补助政策,原则上只保留中央和市上的扶贫普惠政策;對脱贫基础不牢固,人均年纯收入在3200~5000元的易返贫脱贫户,加大帮扶力度,巩固脱贫成果,实现稳定脱贫。

3.2 实施产业扶贫,增加精准脱贫的“造血功能”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支持贫困户自主选择发展有从业经验的特色产业。通过产业精准定位,引导和鼓励贫困户以发展果蔬、畜牧养殖为主,乡村旅游为辅的“2+1”产业体系,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转变。继续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在大木、武陵山等高山乡镇,以景区为依托,鼓励农户发展高山休闲度假、特色餐饮等新业态。探索创新扶贫产业发展方式,采取“户村共建、村企共建”、畜牧托养、产销合作、持贷入股等模式,推动特色产业项目发展,力争每个贫困村培育1个特色优势产业,提高产业化、集约化、组织化程度。重点打造特色扶贫产业示范村13个,产业对贫困户的覆盖率达到80%以上。

3.3 实施项目工程扶贫,抓住精准脱贫的“牛鼻子”

加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建立完善精准扶贫项目库,继续实施好扶贫基础工程、农业产业化工程、农业生态工程、农业水土整治工程等扶贫工程。围绕全市交通建设三年会战,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大交通建设。以扶贫重点乡镇、村为重点,加快启动建设一批“小康路、小康水、小康电、小康讯、小康房”等惠民工程项目。力争新改建“四好农村路”700km,续建生产人行便道1000km,改造提升自来水厂5座,解决贫困人口交通出行不便、饮水不安全问题。着力实施18个台区农村电网改造,实现所有贫困村宽带和4G网络全覆盖。全面完成“四类重点对象”存量危房整治改造,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污水处理设施等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厕所革命”,深度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3.4 实施文化扶贫,增加精准脱贫的“内生动力”

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文化扶贫工程,加强贫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传统文化滋养和先进文化引领。建好用好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支持开办“乡村道德讲堂”、“乡贤讲理堂”等,培育新乡贤文化。大力开展科技扶贫,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加强励志脱贫典型事例宣传,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加强创业致贫带头人培育,发挥带动引领作用。建立脱贫荣誉制度,改进帮扶方式方法,除低保兜底发放现金外,其他扶贫措施原则上不采取直接发放钱物的方式进行。发动贫困群众积极参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栽好“四旁树”、“厕所革命”、“清洁卫生”等活动,不断唤醒和激发贫困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我要脱贫、争先脱贫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3.5 实施大数据扶贫,打造精准脱贫的“火眼金睛”

一是用大数据实现农业生产过程全履历追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系统,实现产、销等环节的全程检索、全程管控、追踪溯源,使产品百分之百实现生产有规程、过程有记录。二是让大数据融入电商下乡,最大化粮食买卖收益。将农产品信息流向数据化,使得每一笔农产品交易都可以数据化,所有的扶贫情况变得可追溯,政府可以进行数据分析,从而掌握扶贫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具体的扶贫效果,然后及时做出调整。三是依托農业大数据系统建立贫困人口的信息化平台,提高扶贫精准度。建立大数据信息化平台,可显示每一个贫困户,人在哪里,家里有几口人,现在是什么样的状况,可以针对每一户的情况,尤其是农业生产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扶贫。同时,还可以让每一个农民和贫困户真正了解春天种什么才对,秋天卖什么最贵,生产资料在哪买最实惠。四是推进大数据一站式服务,助力扶贫对象直接和持续增收致富。可建立农村电商平台“田园生活汇”,打造“农业特色馆”。提供农产品及乡村旅游的产品入驻、品牌包装、营销策划、宣传推广等服务。通过互联网及大数据,开展精准运营及推广,助力扶贫对象直接和持续增收致富。

3.6 实施“绣花式”扶贫,助力精准脱贫“拔穷根”

强化扶贫对象动态管理,精准扶贫对象,夯实脱贫攻坚基础。通过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用“绣花”精神,拔掉多年穷根。实施“一户一案”精准对接,推进“一人一岗”家边就业。实施“一人一户一技能”、“致富带头人”,积极发展“头雁经济”。创新建立“一村一品”产业模式,支持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强化扶贫项目资金监管,严格执行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有关规定,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绩效。制定完善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和贷款贴息管理办法,完善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防控体系。深化区领导、区扶贫集团、机关事业干部联乡、包村、帮户的“六个一、六到户”扶贫帮扶工作。探索以冠名、挂牌等形式激励爱心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行动。鼓励通过招商引资等形式,吸引民营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发展、帮穷助困。

[参考文献]

[1] 罗章,王烁.精准扶贫视阈下乡村旅游内生脱贫机制——以重庆市“木根模式”为例[J].农村经济,2018(1).

[2] 檀学文.完善现行精准扶贫体制机制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0).

[3] 黄菊.“大数据+农业”成就修文县猕猴桃大数据物联网可追溯系统[N].贵阳日报,2017-09-13.

[4] 孙东辉.菏泽“绣花式”扶贫拔穷根[N].人民日报,2017-08-08(23).

[5] 莫光辉.大数据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的应用及实践创新[J].求实,2016(10).

猜你喜欢

精准脱贫涪陵乡村振兴
涪陵:工业大区打开绿色新场景
净利润现五年来首降涪陵榨菜提价战略能否继续有待观察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水中高考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精准脱贫”要注重“三个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