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背景下诸暨市农业人口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8-05-14宣唯唯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农业转移人口诸暨市市民化

宣唯唯

[摘要]诸暨市是一个处于城镇化发展中的典型样本。改革开放以来,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一直是国家关心的问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利于三大产业的和谐发展,提高诸暨的城镇化水平,避免浪费劳动力资源,符合社会大环境的发展趋势。以诸暨市农业转移人口作为研究对象,从个人、家庭、经济和心理四大因素出发,运用描述性统计等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从总体的情况上看,对诸暨市农业人口市民化意愿影响较为显著的是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作满意度、收入水平、城镇生活满意度和身份认同感。

[关键词]诸暨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323.6;F299.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近几年,一个熟悉的词语不断出现在电视、报纸上,那就是民工荒,相对于以前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现在,就如潮汐一样,也有不少的情况是大量农民工流出原本打工的城市。 当前很多城市都面临人力资源的短缺这一现实问题。 因此,通过城镇化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举措。本文拟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对诸暨市农业人口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城镇化工作提供参考。

近年来,不少学者针对农业人口市民化及其影响因素展开过深入研究。辜胜阻(2010)认为农业转移人口的行为有利于改变本身身份地位的不平等,从而促进城市化。葛信勇(2011)认为,农业人口市民化是在乡村、城镇社会经济系统结构的调整改变,农业转移人口的各个方面融入到城镇居民生活的过程,并且能够享受到同等的服务和利益。

曾旭辉、秦伟(2003)认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因素中社会、经济、人力和家庭等因素起到了显著的影响。蔡禾等 (2007)对于人力资本,政府制度,地域差异,生活的态度思想等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制度和地区等外部造成的影响较为明显。王桂新等 (2008)更加全面研究了个人,经济,政治等众多因素的印象影响,发现其中工作难易程度,个人婚姻状况,在城市生活时间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杨守玉(2011)以广州作为研究的地点,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分析,对于个人、社会、经济和心理等四个因素进行全面拓展分析,最终得到在个人、经济等因素中的比如年纪大小,学历高低,性别划分,社交人际的优劣,收入水平的高低有着明显的影响作用。

2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因素的分类与设计

2.1 影响因素分类

通过对文献综述的研究比较,辜胜阻的看法是,农业转移人口的行为有利于改变本身身份地位的不平等,从而促进城市化。葛信勇的解释是,农业人口市民化是在乡村、城镇社会经济系统结构的调整改变,农业转移人口的各个方面融入到城镇居民生活的过程,并且能够享受到同等的服务和利益。

曾旭辉、秦伟归纳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因素中社会、经济、人力和家庭等因素起到了显著的影响;王桂新等更加全面研究了个人、经济、政治等众多因素的印象影响,发现其中工作难易程度,个人婚姻状况,在城市生活时间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可以得出个人、家庭、经济和心理等因素对于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程度较大。下面对于各级指标设定的必要性进行解释说明。

2.1.1 个人影响因素。(1)性别。在本文考察性别的因素,除了在参考文献、期刊的时候被考虑进去,更多是因为农业转移人口因为性别的差异在思想行为上也有所不同,第一女性在环境的适应上并没有男性快,安土重遷的想法可能比男性更根深蒂固,放弃在城市中生活的也就更快;第二,女性在外打工的时候可能更顾忌孩子的教育与老人的赡养问题。所以,选取性别这个因素加以考虑。

(2)年龄。从受访者的年龄跨度上看,年龄的跨度区别也影响着他们是否希望落户于城镇的想法。

(3)文化程度。文化程度与拥有的职业技能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在城镇中获得理想的工作与未来的发展福利情况,以此来获得生活消费成本,培养出他们的敬业精神与抗压能力,能够为城市化进程做出自己的贡献。

2.1.2 家庭影响因素。(1)婚姻状况。在一个城市能否组建自己的家庭也影响着人员的去留,一般来说,未婚人士在城市中的消费成本更低,已婚人士因为家庭的原因定居在城市的决定会比未婚人士更加慎重。

(2)子女受教育情况。可以预测到的是每个农业转移人口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不能忽略的情况是城镇子女教育成本较高,子女对城镇学校的教育方式与适应程度也不尽相同,这也是留守儿童现象存在的理由。那么,在这一方面,子女受教育情况成为一个需要研究的重要因素。

2.1.3 经济影响因素。(1)住房情况。现阶段关于农业转移人口蜗居在十几平米的生存空间的报道越来越多,在社会上农业转移人口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引起其他人的关注,住房的质量与归属权自然而然地成为影响农业转移人口选择是否定居在城镇之中的因素之一。

(2)工作满意度。一起工作的员工,工作强度与时间等众多工作因素影响了被调查者对于工作满意度的区别,对于工作满意度的程度与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也产生了一定的相关度。

(3)收入水平。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中最关心的莫过于经济状况,收入水平的高低是农业转移人口是否能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能否在城镇中生活下去的直接因素。

2.1.4 心理影响因素。(1)城镇生活适应度。农业转移人口是否能够适应城镇居民的生活习惯,和城镇特有的快节奏和强度,直接影响着他们在这个城镇中的归属感是否愿意融入这个城镇,这样,他们能够获得的资源、机会与人脉也就随之增长,市民化的程度也就越高。

(2)城镇生活满意度。城镇生活的安全程度,居民的友好与对外的观念等一些情况直接反射在农业转移人口对城镇生活的满意度,影响着他们在城镇中的去留。

(3)身份认同感。身份认同感也就是价值观念与心理认同感,自己作为城镇建设统筹进程中的一份子,对自己身份权力利益的看法,有一定的城镇居民交往关系,心理距离的不同等等看法都影响着农业转移人口的心理认同感,影响着城镇的市民化进程。

2.2 调查区域分布

本次问卷调查是在2017年4月份进行,发放问卷110份,回收87份,问卷有效率为79%。在3个主要街道,32个社区选择客流量多的站台和市场等发放问卷。

3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因素的现状与调查

3.1 个人与市民化意愿

3.1.1 性别。从87份调查问卷上看,男性有市民化意愿数量与没有市民化意愿的数量比例为20:23,而女性是22:22,女性有市民化意愿的比例略高于男性,但是差距并不是很大。由此看来性别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3.1.2 年龄。21岁以下愿意市民化的比例高达83.3%,21~35岁比例下降,而出现反差的是,36~45岁,46~55岁,55岁以上愿意市民化的占比下降,但是最低的是50%,都没有低于34.7%。

3.1.3 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至大专的学历市民化意愿随着学历的提高而提高,这说明随着学历的提高,农业转移人口能够在城镇中生活下去,他们也就越愿意融入城镇。

3.2 家庭与市民化意愿

3.2.1 婚姻状况。未婚愿意市民化的比例明显高于已婚的。而离婚的愿意市民化的占比更是高達71.4%,由此可以看出婚姻状况的调查结果与年龄还是有关联的地方。

3.2.2 子女受教育情况。从调查结果上看,子女受教育情况对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的影响不是特别显著,结果趋于1:1。这说明子女受教育的经济成本与子女在城镇中就读的难度可能影响着他们的市民化意愿想法。

3.3 经济与市民化意愿

3.3.1 住房情况。自己租住的与亲友、同乡提供住房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高于自己购买住房的,分别达到50%和54.5%。

3.3.2 工作满意度。从满意到较满意和不满意三个层次中市民化意愿占比随之下降,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工作的满意度较大程度影响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意愿。

3.3.3 收入水平。除去3000~3999元和1000元以下的档次市民化意愿不高,分别是28.6%和33.3%,其他市民化意愿都明显高于没有市民化意愿的,均超过50%,可以看出,收入水平较大程度影响市民化意愿。

3.4 心理与市民化意愿

3.4.1 城镇生活适应度。从结果上看,适应城镇生活的比不适应城镇生活的市民化意愿程度高,适应城镇生活的人中有市民化意愿的占比为48.8%,高于不适应的占40%。

3.4.2 城镇生活满意度。城镇生活满意度的调查结果与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结果相似,不满意、较满意与满意这几个市民化意愿占比呈逐渐上升趋势,不满意到满意的市民化意愿占比为16.7%,48.5%和51%,说明农业转移人口对工作满意度越高,市民化意愿越强烈。

3.4.3 身份认同感。农业转移人口认为自己生活像是城里人的市民化意愿明显高于认为自己是农民的高达69.1%,这说明身份认同感对于市民化意愿有较强的影响。

4 结语

从总体的情况上看,对诸暨市农业人口市民化意愿影响效果不大或者不明显的是性别、子女受教育情况、住房情况和城镇生活适应程度几个因素。影响较为显著的是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作满意度、收入水平、城镇生活满意度和身份认同感。从年龄层面上看,除去21~35岁年龄段与其他年龄段的市民化意愿有着明显的差异,甚至这个年龄段的市民化意愿是最低的,这表明人在这个年龄段所面临的压力使他们对于农村的生活产生向往,不愿意过上城镇的生活。而21岁以下的农业转移人口年轻有活力,对未来充满抱负与展望,对于城镇抱有一定的向往,也愿意融入城镇。而与之相反的是21~35岁阶段面临人生最重要的阶段,是在城镇中生存下去还是回家面对江东父老,对于他们的心理、想法造成一定的动摇。但是普遍的情况呈现给我们的是,其他年龄段随着数值的增大市民化意愿随之下降。与婚姻状况息息相关,这也就是为什么从结果上得到未婚的市民化意愿高于已婚。在文化程度方面,随着学历的提高,农业转移人口越渴望在城镇有自己的生存生活空间,最高达到66.7%。出现反差的是学历在本科及以上的市民化意愿最低,不难想象学历高的更在意自己的生活质量、未来发展等方面更深层次的东西,甚至把自己工作的城镇作为自己事业的平台跳板,这类高学历的农业转移人口定性不大,很可能作出离开城镇的行动。从收入水平的角度上看,1000元以下的档次无法在诸暨这个消费水平较高城市中很好的生活,对于城镇的融入度不高情有可原,而3000~3999元的工资水平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最低,这类人在城镇化进程起重要作用,对于城镇的适应程度较高,自己也拥有赚钱养家的能力,但可惜的是对工作的忠诚度不高,对于和本地市民交往的积极性与当地政府优惠政策的关注度也不够,市民化意愿也受影响。

最后,工作满意度、城镇生活满意度和身份认同感的情况大致相同,农业转移人口对于工作和城镇生活的满意度越高,对自己生活在城镇的主人翁身份和权利意识越强,市民化意愿的程度越高。

[参考文献]

[1] 辜胜阻,李华,易善策.均衡城镇化:大城市与小城市协调推进[J].人口研究,2010(5):3-12.

[2] 葛信勇.农民工市民化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3] 曾旭辉,秦伟.在城农民工留城倾向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3(3):50-54.

[4] 蔡禾,王进.“农民工”永久迁移意愿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7(6):86-115.

[5] 王桂新.沈建法,刘建波.中国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研究——以上海为例[J].人口与发展,2008(1):3-24.

[6] 杨守玉.农民工融入城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广州市农民工的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2(3):13-20.

猜你喜欢

农业转移人口诸暨市市民化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山东省奖励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出新招
陆铭:不能高估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
保定特色小镇建设助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财政政策如何助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河南省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障现状研究
以共享城市公共服务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
诸暨市学勉中学
诸暨市浣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