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PPP模式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2018-05-14刘景婵马宝珠
刘景婵 马宝珠
[摘要]PPP模式适用于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建设运营的公共基础项目,最终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目标。农业的发展不仅需要PPP模式,而且适合PPP模式。在农业领域,无论是从农业发展的自身方面还是从国家政策来看,PPP模式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休闲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田园综合体建设,发展绿色农业等都可应用PPP模式。
[关键词]PPP;农业产业建设;政策分析;应用现状
[中图分类号]F283;F323.3 [文献标识码]A
1 PPP模式的内涵及优点
1.1 PPP模式的内涵
PPP,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缩写,其字面意思是“公私合作模式”,是一个舶来品,并没有明确的定义。这意味着促进民间资本与政府合作,共同设计、投资、建设、运营公共基础项目,最终获得合理回报。
1.2 PPP模式的优点
PPP模式主要用于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项目。PPP模式主要有以下三个优点:首先,私营机构提供公共部门设施和服务的投资,融资,建设,运营和维护,并获得合理的回报,实现私营组织“逐利”的目的。其次,私营组织为政府缓解资金压力,以便政府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到其他重点民生项目中,达到资源有效配置的效果。再次,私营组织和政府共同参与PPP项目,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双赢目标。
2 PPP模式在农业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2.1 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长期投资
2.1.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长期投资。农村基本设施主要包括:桥梁、铁路、公路、水库等。基本设施建设的建设周期长,前期投资大,后期维护费用高,而地方政府财政预算有限,长此以往,建设铁路、公路的事项被搁置,造成乡镇交通闭塞,经济滞后。
2.1.2 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大量长期投资。一直以来我国对农业产业设备的投资较少,导致我国农业生产设备老化,农业产业机械化水平低,生产力水平很难提高。如今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需要大量长期的投资,以便建设配套设施,形成规模化农业,建造集中连片、稳产高产、生态友好、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化农业生产。
2.1.3 现代农业产业园需要大量长期投资。聚集现代化生产要素,发挥自身特色,加大资金投入,开发新技术,将“产品+技术+服务”融入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中,推进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建立创新机制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2.1.4 田园综合体建设需要大量长期投资。田园综合体指建造综合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发展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模式。近几年,随着人们对“天然氧吧”、“天然度假村”的青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为当今旅游发展的主要方向,大量城镇居民把乡村旅游当作一种爱好乃至习惯。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发展符合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的田园综合体,从而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城镇新型化、社会经济综合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2.1.5 农业绿色发展需要大量长期投资。绿色农业主要包括: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无公害处理病死畜禽、高效处理污水。截止到2017年底,仅污水处理方面,农村水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国水污染物排放量超过50%,污水处理率在10%~20%。大量的污水废物无法得到处理,造成当地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由此可见,我国农村农业绿色发展落后,急需大量的资金投入,建造现代化污水处理设备、规模化大型沼气、排污工程。
2.2 农业发展方向符合PPP模式的投资需求
2.2.1 农业产品的需求大。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绿色”、“健康”的需求也随之增大,加之农产品消费具有不可替代性,从而促使农业市场容量增大,形成农业产品的潜在市场购买力,带来长期稳定的收益保障。这一优势正是符合了PPP模式的长期收益特点。
2.2.2 农业产业投资收益率较高。即投资利润率高,农业产业在达到一定生产能力后每年的年净收益总额与投资总额的比率高于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投资于农业并非是暴利行业,它的收益是一个长期的、稳定增长的过程。将PPP模式应用其中,达到长期收益的效果。
2.2.3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持续升温。休闲娱乐及配套设施是一次性投入,长期收益的项目。推广PPP在生态休闲农业领域的应用,不仅能缓解政府对本项目的土地费用和基础设施维护等方面的投入压力,而且能提高PPP的投资回报,延长项目使用周期。同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可以开发农业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农村商业、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拉近城乡居民距离,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所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符合PPP的投资选择。
2.3 国家政策鼓励ppp模式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之前只允许农民拥有土地使用权,关于使用权是否可以转让并未明确,导致社会资本不敢过多进入,农村土地要素的分配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大力提倡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关于改革的思路已经越来越清晰。
2016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促进农村工业一体化指导意见》。意见指出: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外商进入农业,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高标准农田、生态公益林等连片地区可用一定比例的土地开发乡村旅游度假村等营业项目。
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国评发[2017]17号):鼓励农村基础设施向民间资本开放,拓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渠道,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对具有一定效益的建设投资主要依靠政府和社会资本,积极引导农民投入,例如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对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以企业为主,例如农村供电、电信等。
2017年9月,《关于深入推进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指出,应深化农业供给方面的体制改革,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PPP项目,共同建设、运营、维护农村基础公共服务。
3 PPP在农业应用中初见成效
3.1 农村铁路建设方面
2015年底,兰渝线广元至重庆段通车,引入四川爱众集团等社会资本,采用PPP模式建设,投资亿元,在武胜县政府的严格管控下,高质量、严要求地建成。铁路PPP项目的建成不仅缓解了政府资金压力,更让一个穷乡僻壤变成了如今的经济枢纽,货运业务的开通也将为武胜站年货运量带来巨大的市场。
3.2 生態休闲农业领域
2017年7月入选国家发改委PPP项目库的淮北市金西域生态休闲农业项目,总投资1.8亿元,占地面积33.33hm2,于2016年底正式签约开工,分三期建设。社会资本投资占总投资量的50%。合作前每年高岳办事处支付给农民土地流转费用1000元/667m2,现由社会资本方每年按年支付流转土地租金,首年每100元/667m2元,租金每三年递增10%,减轻了政府负担土地费用。此外,项目带动周边经济的迅速发展,解决当地260多人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4 PPP模式有待解决的问题
如今我国尚未针对PPP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首先,缺乏国家层面的相关立法,多为部门和地方法规,法规层次较低。项目出现问题时,无法可依。其次是相关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之间不配套,使各政府职能部门不协调,项目实施机构无所适从,同时造成行政管理的低效,有损公信力。
此外,农业PPP项目从投资到运营将会面临很多风险:金融风险、信用风险、宏观环境、质量风险、成本风险、获准风险等,每一个风险都会对PPP项目的实施构成威胁。
[参考文献]
[1] 贾海波,代杨.浅析PPP模式在中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2(25):37-38+148.
[2] 党立斌,李敏.探索在农业领域推广运用PPP模式[J].中国财政,2016(6):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