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港地区地下水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
2018-05-14杨美赞李名威高冰
杨美赞 李名威 高冰
[摘要]为完善黑龙港地区地下水灌溉管理,通过阅读文献及实地调研,全面地了解黑龙港地区地下水灌溉管理的现状及特点。针对黑龙港地区实际情况,为缓和黑龙港地区地下水灌溉管理矛盾,提出减少地下水开采量、提高灌溉效率、加大对灌溉工程建设与管护的投入力度、合理设置管理人员、明确责任主体等建议。
[关键词]黑龙港地区;地下水灌溉;管理现状;改进路径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1 地理概况
黑龙港地区位于黄淮海平原的北半部,是海河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域主要包括沧州和衡水市的全部,邢台8个县、邯郸4个县、保定4个县及廊坊2个县,共含44个县、市。土地面积3.39万km2,占河北省土地面积的18%,耕地面积210万hm2,人口1700万左右。受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影响,黑龙港地区农业用水量大,约占该地区总用水量的78%,地下水是黑龙港地区主要的灌溉水来源,占农业灌溉用水的85%以上,仅在地下水短缺的枯水时期,少量地区才以地表污水辅助灌溉,是河北省典型的地下水灌溉区域。
2 地下水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地下水超采严重,灌溉水利用效率低
黑龙港地区地下水分布情况见图1,以黑龙港地区的沧州市为例:沧州市是黑龙港地区水资源最短缺的地区之一,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仅有12.64亿m3,人均水资源量为192m3,占全国人均量的8%,不足河北省人均量的50%。近年来,由于地表水资源利用量很少,每年超采4~7.2亿m3的深层地下水来维持农业生产生活的需要。由于地下水的超采,黑龙港地区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以1~2m的速度下降,形成了众多地下水下降“漏斗”。截至2014年,河北省已形成7个地下水大漏斗区。黑龙港地区传统的地下水灌溉工程在建设时标准不高,亩均管道较少,在上世纪80、90年代建设的不同材料不同标准的灌溉工程仍然在使用,到2015年,河北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6701。尽管部分地区建设滴灌、喷灌设施进行地下水灌溉,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上看,节水效果并不明显。
2.2 工程设施建设与管护不完善
河北省传统的灌溉工程设施大多建设于20世纪60年代,建设标准普遍较低,虽然在地下水灌溉工程的更新改造上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用水浪费现象仍未得到明显的改善。黑龙港地区属于井灌区,地下水是主要的灌溉水来源,一眼井构成一个微系统,灌溉形式主要是机井配合输水管道、出水口将地下水输送到田间,田间灌溉仍然采用漫灌的方式,田间水利用系数仅为0.45左右,发达国家的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在0.7~0.8之间,与发达国家比黑龙港地区田间水利用系数还很低。黑龙港地区管灌面积占总节水灌溉面积的82.41%,节水系数高的工程如喷灌、微灌的面积所占比例较小,高效的节水工程的普及程度并不高。
黑龙港地区的工程建设矛盾有两个。一是政府制定灌溉工程建设规划不能满足所有用水户的需求。在制定地下水灌溉工程建设规划时,相关人员结合上级要求和大多数用水户的实际需求,制定工程建设规划,从图纸设计到实际施工,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满足某一区域内用水户对灌溉用水的需求。一些用水户从自身利益出发,提出灌溉工程建设要求,给实际施工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也会加剧矛盾。二是灌溉所需用水量与地下水灌溉工程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黑龙港地区灌溉所用地下水资源供需矛盾见图2,由于农作物的需水时间在同一地区基本上是相同的,地下水灌溉工程设施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若无合理的地下水灌溉工程使用制度,就会加剧用水户之间的矛盾。地下水灌溉工程配套设施中,被调查的用水户普遍反映变压器电压不足,不能支撑三个以上用水户同时进行灌溉。
2.3 组织管理不健全,主体责任不明确
黑龙港地区地下水灌溉管理的组织形式,实行的是行政管理体制,政府在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地下水的开采,灌溉工程的建设,再到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营方式、水费收取标准等,都是由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在黑龙港地区对用水户的调查中了解到,用水户认为,村集体、用水户均有地下水灌溉管理的责任,具体是谁管理,用水户也不好明确区分。在地下水灌溉管理的人员配备上,对县级以上主管地下水灌溉管理的政府部门做了相关调查,主管人员反映,在国家大力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背景下,各个部门均抽调一部分人负责扶贫工作,主管地下水灌溉管理人员比较缺乏,出现一人身兼數职的现象。
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实行,加大了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资,河北省响应国家号召,农业开发、水利、电力等多个部门都加大了对灌溉工程的投入与管理。实际调研中了解到,黑龙港地区地下水灌溉管理涉及到不同的部门,各部门为了完成对农田基础设施的改造工作,使得试验田达到成方连片的效果,出现了争夺试验田的现象,或者两个部门同时对同一块区域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重复建设严重浪费了社会资源,加剧地下水灌溉组织管理的混乱程度。
在实际调研中了解到,因管护权的转移而产生新的关系,用水户受到传统地下水灌溉工程管护思想的影响,再加上宣传手段的局限性以及农村信息传递的滞后性,导致新的管护责任以及管护制度难以让用水户得到及时有效的了解,受损的水利工程找不到责任主体,用水户又无法承担昂贵的维修费用,很容易造成地下水灌溉工程的闲置甚至是废弃。通过对沧州、衡水的实地调查走访,灌溉工程使用者受到传统灌溉方式的影响较大,一些人认为只有大水漫灌的方式才能补充农作物所缺水分,难以接受先进的喷灌、滴灌等方式进行灌溉,从而造成高效节水的工程闲置。
2.4 经营管理形式单一,水费计收不合理
河北省负责灌溉管理的单位仍然是以政府主导的事业单位。以河北省石津灌区管理局为例,河北省石津灌区管理局隶属于隶属河北省水利厅领导,负责农田的灌溉工作,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尚未组建企业化的管理形式,河北省虽然成立了多家农村用水户协会,但并未真正发挥经营管理的作用。地下水灌溉水费的收取是维系地下水灌溉工程正常运行、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重要资金来源,仅靠政府的财政拨款不能长久的维持地下水灌溉的正常进行,同时也不利于地下水灌溉的可持续发展。
受到技术等方面的影响,黑龙港地区水务部门很难把控灌溉所用地下水的实际用水量。黑龙港地区土壤主要以沙壤为主,受到地理条件的影响,用水户在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时,安装的水表受到水中泥沙的影响极易损坏。受到灌溉方式及灌溉基础设施的影响,在黑龙港地区普遍采用的是以耗电量为依据的水费收取方式,这种按耗电量的多少收来取水费的方式,河北省并没有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法规来明确规定收取标准,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3 建议及对策
3.1 减少地下水开采量,提高灌溉用水使用效率
针对黑龙港地区地下水超采的现状,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用法律法规的形式,严格划分禁采区、超采区的范围,制定长远规划以控制地下水的超采。积极引入其他地区的地表水进行灌溉,如,借助南水北调工程积极引入其他地区的地表水,修建大型水库、养水站来涵养地表灌溉水源。对不同地方采取不同的节水措施:土壤沙壤较为集中的地区,在输水过程中,增加防渗管道,减少地下水资源在运输过程中的浪费;土地盐碱化较为严重的地区,农作物的生长受到水资源短缺和土壤盐碱化的双重威胁,根据当地种植结构,在原有灌溉设施基础上,增加水库、养水站、节水灌溉工程的数量,建立喷灌、滴灌等设施,提高田间用水效率,适时适量供应灌溉水资源。
3.2 加大对灌溉工程建设与管护的投入力度
在黑龙港地区,政府财政投入是灌溉工程建设与管护资金的主要来源,尽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用水户以投工筹劳的形式进行投资,不能满足灌溉工程的更新换代与日常维护对资金的需求。政府积极调动各方的力量,鼓励用水户、企业等参与到地下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中,为地下水灌溉工程、机具等设备的监测、管护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用水户等相关主体对灌溉工程建设与管护投入资金,能充分调动用水户等相关主体对灌溉工程的管理与维护的积极性,减少人为因素对地下水灌溉工程的损坏,保障地下水灌溉工程设施在闲时的完好状态,同时也能减少工程维修和管理费用的资金投入。地下水灌溉管理工程的建设与管护直接关系到农业的生产和生活,在地下水灌溉管理工程的建设和管护过程中,要充分听取用水户的意见和建议。根据黑龙港地区不同用水户对灌溉工程的数量、种类及质量的要求,及时对现有的灌溉工程进行必要的建设与维修,增强变压器等灌溉配套设施的承载能力,满足同一时期不同用水户对地下水灌溉工程的使用,使得农作物及时补充所需水资源。
3.3 合理设置管理人员,明确管理主体责任
地下水灌溉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因此,在对地下水、工程设施、组织、经营方式的管理中,应配备主要责任人,并确定管理工作的重点。积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地下水灌溉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地下水灌溉管理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各个部门之间资源共享,共同保障地下水灌溉管理的正常运行。各管理部门之间建立完善的监督与奖惩机制,监督保障灌溉管理工作的效率,实行奖励与惩罚,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并能及时对某一时段的地下水灌溉管理工作进行反思与总结。
3.4 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政府的“服务性”职能
黑龙港地区地下水灌溉工程的建设资金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政府通过招标的形式进行地下水灌溉工程建设,地下水灌溉管理由政府负责,但是这种“控制性”无法改变黑龙港地区地下水超采、地下水灌溉工程建设及管护不完善、组织管理不完善、管理主体责任不明确、水费计收不合理的局面。因此,在地下水灌溉管理上,政府应该适度的放权,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在用水管理上,充分发动用水户保护灌溉水源,鼓励用水户使用高效节水的灌溉工程。在地下水灌溉工程管理中,政府要多给予法律法规及政策上的支持,提供技术指导。政府的投资者与管理者的角色要分开,在地下水灌溉管理过程中要充当的是服务者的角色,可以将地下水灌溉管理权交由市场和用水户,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制定科学的水费征收标准,可以采用土地面积与用水量相结合的收费标准,无法严格确定用水量的地区,可以采用“水卡”控制灌溉工程的开关。既可以减少水资源浪费,也可以保障灌溉工程维护与管理的费用来源,减少政府财政开支。
[参考文献]
[1] 葛红花,邓英尔.黑龙港地区地下水资源面临的问题研究[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5(04):4-6.
[2] 王东,刘伟江,井柳新,等.黑龙港平原典型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探讨[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6(03):99-102.
[3] 韩青,袁学国.参与式灌溉管理对农户用水行为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04):126-131.
[4] 孟德锋,张兵,刘文俊.参与式灌溉管理对农业生产和收入的影响——基于淮河流域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11(03):1061-1086.
[5] 丁平.我国农业灌溉用水管理体制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6.
[6] 王金霞,邢相军,张丽娟,等.灌溉管理方式的转变及其对作物用水影响的实证[J].地理研究,2011(09):1683-1692.
[7] 成诚,王金霞.灌溉管理改革的进展、特征及决定因素:黄河流域灌区的实证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0(07):1079-1087.
[8] 杜威漩,黄祖辉.我国灌溉管理制度与其环境的冲突及整合[J].中国农村经济,2004(06):25-32.
[9] 田言亮,张光辉,严明疆,等.冀中山前平原农灌用水与地下水承载力适应性状况[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6(05):111-116.
[10] 张光辉,费宇红,刘春华,等.华北平原灌溉用水强度与地下水承载力适应性状况[J].农业工程学报,2013(01):1-10.
[11] 张兆吉.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利用对策[J].中国建设信息(水工业市场),2011(03):20-24.
[12] 姜东晖,胡继连,武华光.农业灌溉管理制度变革研究——对山东省SIDD试点的实证考察及理论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09):44-50,111.
[13] 杜秀文,李远华,郭慧滨.从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看灌区管理的制度变迁[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04):76-77,80.
[14] 丁平,李崇光,李瑾.我国灌溉用水管理体制改革及发展趋势[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04):18-20.
[15] 王金霞.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创新、效率及政策[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
[16] 蒋俊杰.我国农村灌溉管理的制度分析(1949-2005)[D].上海:复旦大学,2005.
[17] 张晓,李源.基于水资源现状的黑龙港流域农业节水技术分析[J].海河水利,2012(1):8-10.
[18] 方茜,任晓力.河北省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研究[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22(1):4-5.
[19] 宁立波,肖春娥.水权制度冲突与水资源安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3):61-63.
[20] 潘志富.淺谈基层水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田.水利科技与经济,2008 (2):101-103.
[21] 胡家浩,汤尚颖.我国农村水利管理现状与健康发展的思路及政策建议田.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6):686-690.
[22] 孟德锋,张兵,方金兵.农田水利管理改革中的农户参与和高效用水—基于淮河流域的实证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1(5):76-80.
[23] 王克强,王春明,俞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户参与管理决策机制研究田.农村经济,2011(9):92-95.
[24] 孔喜梅.农村水利设施管理和维护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 (13):8117-8119.
[25] 郑尊明,李朋飞.耿集农田水利设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2010(14):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