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轻扣小学文言文教学之门

2018-05-14李倩云

华人时刊·校长 2018年3期
关键词:杨氏理解课文文言文

李倩云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语言凝练,却形象生动。文言文进入小学教材,是新课标下“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古诗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以及“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的具体體现和补充。但是,对于初涉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说,学习的难度还是比较大。那么教师应如何教,成了我时常思考的问题。

近日,执教《杨氏之子》幸得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刘俭国老师的中肯评价和指导建议,使我对文言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现将自己的一些感受记录如下:

目标有个性

“我的课堂我做主”,本意是说孩子是学习的主人,但从教师角色来说也该考虑:教什么、怎样教?我觉得:首先就要做到目标定位有个性。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如何利用好课文,提高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我们需要追寻和探索的。

文言文是古代中华民族历史、思想、文化的载体,是我们民族文化之根,它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和智慧结晶。《杨氏之子》,则是小学阶段学生第一篇接触的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有利于促使学生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充实其文化底蕴,提升其文化品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吸收语言精华,提高书面语表达能力。因此,文言文教学在语文课程实施中具有重要地位。

五年级学生,正处在文言文学习的启蒙阶段,是为了以后文言文学习打基础的阶段。编者安排文言文在小学教材里,也是希望学生能怀着好奇、欣赏、探究的态度来接受祖国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不是需要学生一定要将文章分析得多么透彻,所以“不求甚解”也是小学阶段学习文言文的特殊要求。

以《杨氏之子》这篇课文为例,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为:分层次熟读课文;能理解课文,说出基本大意即可;品析人物语言,体会杨氏子的幽默机智。

这样由读书、理解、品析逐层递进,这样确定的教学目标既有个性,又有效合理。

读书有章法

所谓“教而有法”,读书也不例外。诵读文言文是一件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琅琅。文言文的朗读要特别注意节奏和韵味。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读应该有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带着要求去读,而不是泛泛而读。

《杨氏之子》这节课,为了读好课文,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尝试读文,纠正字音:自由读课文,把音、形要注意的字词找出来;学生互相交流; ppt出示读音需注意的字词,学生做笔记;最后齐读课文。

想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单单靠读准字音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同学们注意停顿,读好节奏。

2.再读课文,读准停顿:ppt出示停顿节奏,教师范读;自由练读;全班齐读,指出不足。

读书教学应该是有方法的,由淡到浓或由浓到淡的朗读。气氛引导很重要,老师范读更重要。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非常重视教师的范读。情感要通过声音来表达,或轻或重,这些学生都需要通过教师的范读来感受习得。

3.指导读全文,读出韵味

在执教的过程中,针对杨氏子和孔君平的对话进行指导。读孔君平的话时要明确,这是大人跟小孩说话,逗他玩呢,也就是开玩笑。而杨氏子,小学生说话的味道,又要读出来。要求他们读出大人和小孩的口吻。

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朗读训练中,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让学生读好课文,从而对接下来的理解课文,也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译说扶在前

刘俭国老师说,小学语文课文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以扶为主的为一类课文,半扶半放的为二类课文,完全放手自学的为三类课文。

五年级的学生是初次接触文言文这种文体,不理解是自然的。所以《杨氏之子》这篇课文,应该属于以扶为主的课文。在要求学生理解课文的时候,从解字入手,先理解文中较难理解的词。再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补白”,帮助理解句子。例如,为(孔君平)设果、以(此)示儿、儿应(孔君平的)声答曰。

字、词、句的理解,让学生有了理解全文的基础。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将翻译变成说话,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畏难心理。

学法有指导

古人云:“授之于鱼,可供一餐;授之于渔,可享一生。”《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由此可见,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教师教给学生学会学习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在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就必须教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方法。这节课,第二板块理解课文的时候,首先需要出示的就是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习方法: 1.逐字逐句理解 ;2.结合注释理解。

光有方法的指导还不够,还要让学生指导如何运用方法到实际学习中去,所以教师的示例很重要。这节课,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我举了个例子。

例: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理解:梁国,姓杨的人家,有个九岁的儿子, 非常聪明。

运用这种方式,让学生一目了然,什么叫逐字逐句、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再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翻译课文,就显得简单易操作了。

真课堂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想让学生学会,教师就必须注重学法的指导,文言文教学更是这样。

生成重悟道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根本性质,每篇课文我们都应该注重课文所传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杨氏之子》这篇课文的“道”就是做人的“礼”。

在这篇课文的执教过程中,杨氏子讲礼貌的这个层面,学生没有现场生成,而我也没有结合课文中的“为设果”“应声答”来顺势帮助学生理解杨氏子对于长辈客人的讲礼,这是一大失误和遗憾。

文以载道,对于文本所传递的人文思想,我想我们必须重视。

大道至简,任务驱动,板块教学,促发思考,文言文教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个难点,需要我们仔细推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读到位、解字落实、古白对照,做到以文载道,使学生乐学、会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终生受益。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第三小学)

猜你喜欢

杨氏理解课文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Fort Besieged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切入点
浅议海源阁杨氏藏书贡献
衔接追问,趁热打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个坏官员导致冤假错案
提有效问题,助学生理解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