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求 实践 思考

2018-05-14邱侃

华人时刊·校长 2018年3期
关键词:陶艺校本课程

邱侃

在学校教育面临如何回答什么是教育质量、我们需要什么的教育质量、如何提高教育质量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教育要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校只有在聚焦课程、课堂、教师、学生上下功夫,着眼于关注素养、因人施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课程建设是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的需求,积极挖掘相应的课程资源,在国家课程计划给学校留出的空间内进行自主开发,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味、品质。

我们的追求

吴淞江学校2012年新建后至今已五年,生源主要以吸纳周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他们来自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如何结合具体校情、生情,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我们认为唯有立足抓好课程建设,通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身心发展为两翼来推动学校持续发展。

学生培养目标:围绕“厚德博学”校训,让学生成为知恩、知礼、知书、知强之人。

教师发展目标: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由外在推动转化为内生驱动。

课程建设目标:构建以课程为中心,以教师、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平台,以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出发点。

我们的实践

学校以《苏州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2017年修订)》为依托,着眼学校实际,强化管理,创建平台,以提升课程实施效益为目标,以提升课程执行力为重点,努力规范与推进课程的实施。

国家课程规范开设,积极探索校本化实施

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坚持按课程设置方案要求开足、开齐各类课程,不随意增减科目;坚持按标准课时开课,不随意增减课时;坚持按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坚持按教学计划把握进度,不随意提前结束课程和搞突击教学;坚持按规定的要求考试,不准随意增加考试次数;严禁占用体育、音乐、美术等课时补习其他文化课,确保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统筹安排综合实践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亲身参与并经历各项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实施要指向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增强问题意识,活动促发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学会思考、分享、尊重与合作,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提升公民的责任意识。

学校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开展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活动课题。(1)“我的中学生活”手抄报评比。内容可围绕初中与小学在心理、学习、生活方面的变化与应对方式。如《文明礼仪》《放飞青春》《我长大了》等。(2)给校园植物挂上“身份证”活动。分组调查校园里的各种植物,通过查阅资料,询问生物老师和园丁的方式,搞清楚不同植物的学名与生长特点,给植物掛上“身份证”。(3)垃圾分类处理。在教室后排或走廊尽头设立“环保角”。设置分类垃圾桶,鼓励学生把家里的废旧电池带来学校集中处理。(4)开展交通指挥实践与志愿服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组织学生志愿者在学校门口和公交站台维持秩序。(5)参观江南园林、古镇。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参观苏州园林、古镇,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体会古韵今风的时代变迁。 (6)学说昆山话。针对学校新昆山人子女比较多,既要传承地方方言,还要帮助他们积极融入本地生活,学校通过外聘专家和利用自身教师资源相结合方式,开展多种形式活动吸引学生踊跃参加。

开展艺体活动,促进艺术素养提升。学校在开齐、开足体艺课程的前提下,致力于开好并不断优化体艺课程。(1)加大体育锻炼力度。在晨跑、大课间、体育课的基础上,再增加活动的时间,每天16:00—16:30开展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活动,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的活动项目及本班的安排时间参与活动。(2)开展绘画、音乐社团活动。这是美术、音乐课堂的课外延伸,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充足的实践空间,更开阔的艺术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从而促进学校艺术教育的更高发展。

实施分层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尝试通过分层教学的形式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分层教学能够更有效地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理念,是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一个重要途径。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先从数学、英语两门学科进行试点,分成提高班和基础班,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各科的学习能力、潜质选择相适应的班级。任课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分类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学生也可有的放矢地选择、安排自己的课程结构,学会如何正确评价自己,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自信心得以提升。通过实施数学、英语学科的分层教学后,在2017年的中考中取得的成效也较显著,增强了我们继续推进实施的信心和决心。

校本课程体现特色,科学实施凸显素质教育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从学校的发展来说: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将逐步把学校建成办学上的高标准、 教学上的高效益、特长上的高质量的特色学校。从教师发展方面来说: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促使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从学生方面来说: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教育价值观,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完善和个性的发展。

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校小学部开设《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校本课程。课程安排为低年级《弟子规》,中年级《三字经》,高年级《千字文》。采用晨诵、午读、暮省的方式进行阅读。期间开展校本阅读活动:(1)年级组活动。①读一读,演一演。低年级表演《弟子规》选段;②读一读,画一画。中年级给读本画连环画;③读一读,报一报。高年级绘制读书手抄报。(2)小书虫交流。①校内择优选拔,进入“小书虫悦读会”,定期举办交流活动,②“小书虫”校园广播。“小书虫悦读会”中交流突出的同学,可在校园广播中介绍图书,交流学习。

从学生对《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的掌握、活动的参与、兴趣、态度和习惯的养成方面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后期做好项目成果展示:每学年一本全年活动专刊;低年级《弟子规》节目表演录像;中年级连环画装订成册;高年级手抄报装订成册;“小书虫”活动记录。

《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校本课程的开设旨在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背诵经典,开发学生记忆、陶冶性情、健全人格,培养聪明健康、知书达理、有着较高人文素养的下一代。

实践提升艺术修养。陶艺校本课程的开设在我校已有五年的时间,配有陶艺专用教室,配备专业的陶艺用具,外聘专业的陶艺教师。通过陶艺课程的开设,能让学生学习和了解我国陶瓷发展的历史,学会一些陶艺的知识、技法,会用泥塑的形式表現不同的物件、场景等,从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等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目前我校在初一年级的课程中每周安排两节陶艺课,让学生在团、搓、压、捏的陶艺活动中体验玩泥造型的乐趣,在每一次的陶艺活动中有充足的时间享受陶艺创作的快乐,发展能力、张扬个性,使学生艺术品味得到提升。

我们的思考

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经过阶段性的摸索和尝试,学校课程建设虽已初显雏形,但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已有课程开设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估和评价,加以总结和完善;教师的课程建设观念要及时更新,实施能力和方法也有待提高。

加大整合课程资源力度,积极开发特色课程。根据《昆山市中小学校品质校园建设指导意见》要求,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将进一步优化校本课程设置,拓展特色课程。

打造社会实践研学课程。学校将根据学生年级特点开展主题性社会实践活动,编定相应的研学课程,尽力做到寓教于乐、寓课程于活动中。

开发创客创新教育课程。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兴起,创客课程将成为中小学创新教育发展的核心。学校将抓住高新区的区位优势,切合创新科技教育为特色教育进行建设,结合3D前沿科技,创建系统化特色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创意想法,在中学阶段将创新创客教育与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该课程建设已被初步确定为2018年学校项目预算,明年秋季开学可以实施。

通过不断加强课程的建设,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富有特色的“品质校园”是学校不懈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我们将为之继续探索和实践!

(江苏省昆山高新区吴淞江学校)

猜你喜欢

陶艺校本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自行车的发明
进入后现代陶艺
当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