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塘约道路发展问题的研究综述

2018-05-14崔国鹏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山村集体经济道路

崔国鹏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塘约道路的形成、经济原理、普及前的思考和可持续性四个基本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综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塘约道路成功背后的原因和总结塘约道路有价值的实践经验,对于准备通过模仿塘约道路来实现2020年全部脱贫目标的一些地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塘约道路;基本问题;2020年脱贫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正如大部分贫困山区的农村一样,塘约村是贵州省的一个二级贫困普通山村。2014年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结果导致整个村庄一贫如洗,村民的财产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产与生活。这场自然灾害无疑加剧了塘约村贫困程度,但是“穷则思变”,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塘约发生了从贫困山村到“贵州省十大美丽山村”的蜕变。在两会上,俞正声称塘约为新时期的“大寨” ,“塘约道路”成为了一时热点名词,一直引起了本文作者的关注与思考。本文主要研究塘约道路的形成、经济原理、普及前的思考和可持续性四个基本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塘约道路成功的原因和总结塘约道路有价值的实践经验,同时可以为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新的方法,并有助于2020年我国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的实现。

1 文献综述

目前从知网上可以搜集45篇有关塘约研究的文献,主要可以分为三类。

宏观层面:冯道杰(2018)、王世杰(2018)等认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进了新时代,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式必须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时代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过去“有分无统,单打独斗”的小农生产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部署。塘约采取抱团发展模式,走集体经济发展的道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发生了从贫困山村到美丽山村的华丽蜕变,是我国实现农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成功典范。

中观层面:张慧鹏(2017)、王宏甲(2017)等认为塘约通过把农民集中组织起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了整体脱贫,并充分肯定了学习和实践塘约经验对于精准扶贫工作的进展不仅有必要性,而且有可能性。

微观层面:杨秋(2017)研究了塘约通过制度上的创新,如针对村里喜红白事制定的“红九条”、围绕产权问题开展“七权”确认等政策,这些改革创新为塘约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肖光峰(2017)认为塘约村的党支部的凝聚力对塘约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丰富了“三会一课”的内容。

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总结为:塘约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道路,并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政策的制定、实施,使塘约村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并力图把塘约成功的经验推广到我国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以及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等领域层面。但是目前关于塘约的研究成果缺少系统地依据相关经济理论,对塘约道路的基本问题做出分析。本文将从塘约道路的形成、经济原理、普及性前的思考和可持续性四个基本问题进行研究,来弥补上述研究的不足,同时对于准备通过模仿塘约道路来实现2020全部脱贫目标的地区,有效地开展扶贫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 塘约道路的形成

对塘约道路的形成的研究主要是回答:什么是塘约道路、为什么会产生塘约道路、塘约道路是如何产生的。

2.1 塘约道路的概念与内涵

塘约道路的概念。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塘约村基层党组织带领全村村民,通过走农村集体经济道路,采取抱团发展,创建了村民—合作社(村社一体)—政府与金融机构—企业与市场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与市场主动接轨,实现利益共享的新时代农村振兴道路。

塘约道路的内涵。主要有三點1.发展塘约道路核心领导力量是基层党组织。塘约村民在基层党员的带动下,充分调动了村民生产的主观能动性,在精神层面上首先具备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在全村遭到特大自然灾害的破坏后,塘约村村委书记左文学,勇于担当肩负重建美丽山村的责任,没有退缩,积极组织基层党委成员,号召全体村民,集思广益,相互信赖,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案。2.塘约道路就是全村村民一起走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道路。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国家大力倡导供给侧改革,努力改变经济总体供给与需求结构不平衡,这的意味着市场对于资源的配置作用会日益显著,市场竞争也会变得非常激烈,同时政府对于市场经济的干扰作用也会逐渐降低。而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显然不能够适应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因为小农经济生产设备落后,产量低,成本高,特别是村民不具备把握市场的信息能力,基本上依据前年的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来安排今年的生产。由于大部分农民都是根据生产经验来进行生产,往往导致“谷贱伤农”的悲观局面。因此塘约通过走集体经济发展的道路,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降低了信息和交易成本,提高了对市场信息的把控能力,增加农民的收入。3.塘约道路主动地与市场接轨,发挥价格机制对于农村生产的导向作用,从理性人的角度上分析,也就是塘约道路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引进了以市场为基础的价格激励机制。市场经济通过供求与价格的关系,最大化地发挥“看不见手”的作用,最终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显然塘约道路就是一种有效途径,参与分享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利益,改变以往没有能力与机会参与市场竞争的被动局面。以价格为基础的激励机制,是调动村民长期进行积极生产的不竭的动力,也是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源源动力。

2.2 塘约道路的产生的决定因素

2.2.1 自然因素。2014年塘约村遭遇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这场洪水严重破坏了村民的耕地、住房和村里的道路,直接影响到了村民的日常生产与生活。同时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严重恶化了塘约的贫困程度,对于这样的已经是贵州省二级贫困的山村,无疑是雪上加双。但是“穷则思变”,正是这种意想不到的自然灾难,逼的塘约全体村民无路可走,经过全体村民的民主商讨决定,要改变过去“单打独斗”的生产方式,采取“抱团取暖”的发展方式,决定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道路。塘约全体村民当时的决定和依靠集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一个朝气蓬勃的美丽山村。

4.3 从交易费用的角度分析

交易费用是科斯所提出的重要的概念,市场机制运行是要付出代价的,也是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重要区别的标志。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因此便产生了企业,企业是减少交易费用的一种经济组织。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户与市场进行交易时,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交易的不确定性,买卖双方信息的不确定性等,必然会导致交易费用比较高,但是走集体经济发展的道路,对农业的生产与管理进行了分工,也会有专门的人去获得市场信息,这样便会减少交易费用,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4.4 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分析

舒尔茨在他的经典著作《改造传统农业》和《向农民投资》中强调人力资本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他指出农业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是缺乏创新,一味地进行守旧,没有采用新的种子,新的管理技术、新的科学思想,以及没有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由于我国大部分仍然是以家庭為单位的小农生产方式。由于单个家庭的生产设备、生产理念、生产方式延续了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没有发生改变,此外单个农村家庭也没有能力去改变,特别对于那些贫困地区的农民,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走集体经济发展的道路。通过对农村集体财产积累,依靠集体的力量去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生产条件、生产理念以及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与生产技能。

5 塘约道路的可持续性

塘约道路的可持续性问题主要回答塘约道路能否在新时代市场竞争环境下生产下去。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的因素: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政府的支持力度、集体资本的积累、党员与村民主观能动极性。

5.1 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直接会影响集体经济的农产品的销售与集体经济的收入水平。因此如何保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性是塘约道路能否可以持续下去的关键决定因素。由于塘约集体生产的农产品品种不多,产量较低,在市场的竞争力不高,如何依据本村的土壤结构,生产可以满足市场需求的高价农产品,最大化地发挥集体经济的优势,是塘约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5.2 政府的支持力度

塘约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政府首先帮助经历洪水自然灾难的塘约修建了一条山村公路,这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因此发展壮大起来的塘约仍然需要政府的扶持,通过政府可以引进资本,调整产业的结构,形成多样式生产模式。如何延长农产品的生产链条,将农产品的加工、包装、运输等本村化,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增加农村就业人数,提高农民的收入。

5.3 集体资产的积累

集体资产的积累决定着农村集体经济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是集体经济发展的坚实后盾。集体财产的不断积累可以增加风险出现时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选择机会,为生产设备的维护、更新、产业升级和山村基础的投资提供了物质保障。

5.4 党员与村民的主观能动性

塘约道路的显著特点就是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党员与村民的主观能动性,也即是发挥了农村人力资本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如果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再好的政策、建议甚至充足的物质资本,也不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如何维持和激励党员与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塘约的持续发展壮大尤为重要。

6 塘约道路普及前的思考

塘约道路是否能够也适应其他地区的贫困山村或农村?尽管已经很多学者、村委书记、政府考察团和社会其他人士都去塘约进行了参观学习,也可以在知网上查到一些学者参观塘约后的学习心得体会。塘约道路的确有很多具有创新意义的改革措施与发展模式,也取得了较大的变化,但是总会有两种声音存在:一种是对于塘约道路非常认可,准备仿效学习;另一种则认为塘约道路是依靠政府的投资发展起来的,不屑以顾。但是仅仅凭借一次参观学习,就能完全把握塘约道路的发展本质与规律,然后就果断做出各种各样的定论,这些定论的正确与否值得商榷,因为对于一种经济现象解释往往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本文依据前面对于塘约道路的形成、经济原理、和可持续性的研究为基础,对于塘约道路是否可以普及的问题提供8个思考:(1)是否具备一批积极有担当的基层党组织人员?(2)能否说服村民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凭借什么获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3)如何解决村集体财产为零的问题,也即是如何从金融结构贷款,作为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资本?(4)如何引进企业发展本地特色的农产品?(5)当地政府是否支持本村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道路?(6)是否具备风险意识和承担风险的能力?(7)如何激活沉睡农村自然禀赋资源的活力?(8)如何将闲置的农村劳动力升级为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以帮助对于塘约道路的普及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减少不必要的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损失。

任何改革都是存在风险的,同时也会消耗成本。但是最根本的是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仿效,创造适合本地区的发展道路,不能急功近利、按葫芦画瓢,好坏全部吸收。

[参考文献]

[1] 亚当·斯密.国富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2004.

[2] 王振中.产权理论与经济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 王宏甲.组织起来才能共同脱贫[J].经济导刊,2017(05).

[4] 张慧鹏.集体经济与精准扶贫:兼论塘约道路的启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06).

[5] 杨秋.塘约村:“红九条”树新风[J].当代贵州,2017(26).

[6] 冯道杰,程恩富.从“塘约经验”看乡村振兴战略的内生实施路径[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8(01).

猜你喜欢

山村集体经济道路
道听途说
我请大雁落山村
山村之晨
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展集体经济更需完善乡村治理
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
城市的道路为什么叫马路
山村晚归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