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2018-05-14朱丽娟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4期
关键词:经济增长税收

朱丽娟

[摘 要]古典经济学理论开始研究税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直至今日,无论理论还是实践,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仍存在很大的研究价值。近年来,国际上为了经济增长的长期发展,减税成为大势。而我国则由于国情的需要,则未有实质上的大规模减税。本文对此现象进行了剖析,并对区域间税收竞争与经济增长的原因进行了重点论述。

[关键词]税收;经济增长;高税率;减税;区域竞争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税收收入的本质就是对国民财富的再分配,税负过轻,国家分得的公共产过少,无法保障财政收入,无法用财政收入来提供服务大众的公共物品;税负过高,将会打击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积极性,被认为分走的福利过多,反而会降低个人的消费和企业的投资,进而阻碍了经济的增长。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正向作用也有反向作用,因此,国家要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税收制度,发挥对经济的正向作用。

1 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同样如此,在低税率阶段,经济增长相对较快,高税率则对富人、技术人员、企业都形成挤压效应使其外迁。近年来,全球的企业税率都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即便是金融危机蔓延、主权债务危机扩展的时候,降低税率、扩大税基仍是各国税制改革的主旋律。究其原因,高税率将导致一系列问题:高收入者出逃;企业也不断寻找避税洼地;高税收还制约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

第一,高税率鼓励的是低增加值、低利润的行业,抑制的却是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大部分研发和高新企业在大部分时间内都不挣钱,高税率显然无法提供孵化温室。因此,税收政策不仅是国家博弈、地区竞争的重要砝码,还是产业变迁的助推器。根据著名的拉弗曲线,想要达到一定的财政收入,可以有高税率和低税率两种方式,但是高税率所导致的问题远比低税率所导致的问题多。一个有效的税收系统就要求政府尽量减少扭曲。这些经济扭曲会影响工作、储蓄、投资和企业家精神,将生产活动资源转移到低附加值的使用中,从而产生很高的“无谓损失”。在全球化的当下,损失更被放大了,博弈无处不在且此消彼长:世界经济变成通盘一局棋,个人在工作地点上有了更多选择,企业也在生产设施、研发场所、总部选址上有了更多選择。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都面临着刺激国内市场的消费与投资、吸引外资进入或回流,以振兴经济的双重命题。

第二,低税率政策。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实际上执行的是低税率政策。尽管原法定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8%、27%、33%不等,但在地方政府及园区的招商引资大比拼中,企业所得税不仅有“两免三减半”“三免五减半”,甚至还有“五免五减半”等优惠;为吸引外资,更是给予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其名义税负为15%,实际税负水平仅有11%,远低于法定的33%。鉴于中国90%以上的税收源于企业缴纳,个人缴纳仅占8%左右,这种实质上的低税率不仅使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成为全球洼地,而且地方间的直接竞争推动中国经济传奇般的高速增长,尽管在此过程中也显露出各种弊端。随着本轮经济危机爆发,自2008年初正式实施内、外资企业“两税合并”,统一实行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中国开始逐渐步入高税率阶段。尤其是自2013年8月全面推行“营改增”试点,标志中国站在从低税率转向高税率的拐点上。之所以会出现中国税收政策与全球税收走向相反的状况,主要是,随着中国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公共文化等各方面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财政支出的压力持续增加,必然要有相应的税收来支撑日益庞大的财政支出。同时,经过近40年的发展,有关方面认为,国内企业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阶段,到了“收获”“割肉”的季节,不但曾经相应的税收减免政策逐渐取消,而且倾向于通过税收政策逐步增加企业负担的社会责任。但殊不知,以民营经济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依然脆弱,特别是在当下全球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四大拐点叠加的背景下,民营经济更是不堪重负。税收往往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可以说,减税降费的提出,本身也是针对上述国内外形势变化而做出的本能反应。但由于中国的税收体系和制度还被各种问题拖着走,因此,虽然减税降费的大趋势和大方向已然摆在面前,且有关方面也在持续跟进,但相关实质性措施的落地却将依然滞缓。

2 基层经济与税收的区域竞争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国内学术界开始重点关注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并进行大量研究。集中在税收收入与经济结构、税制结构与经济结构、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税收弹性与经济增长等。

与地方的经济发展密切联系。地税主要负责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契税等,我国家实施“营改增”政策之前,地税还负责征收营业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行政体制不断革新,政府工作中心着重向经济倾斜,从财政分权的逐步实施到分税制的确立,使地方政府产生了进行税收竞争的内在动机,满足了进行税收竞争所需要的条件。 在我国,地方政府没有税收立法权,难以直接运用合法的税收手段进行竞争,往往是通过变相的降低税率、财政补贴甚至是买卖税款等方法来降低本地区的实际税负。但是在税收竞争日益加剧的同时,近几年地方经济的发展速度放缓,使得地方财政日渐窘迫,增加税收和涵养税源的矛盾不断尖锐,为了缓解这种矛盾,地方政府使用了大量不当的税收竞争手段,造成了社会公众利益的损失,加大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形成地区间大量的重复建设,影响了市场调控的效率。

3 对策与建议

综前所述,可知我国基层的税负与经济增长不仅存在着税制本身的问题,还有区域平衡的问题,所以税负与经济增长就呈现了复杂相关的关系,不仅要按照一般的理论进行减税,还要注意其结构和区域平衡问题,就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建立区域间的协调机制。国外很多国家在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横向税收分配机制,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经长期实践也创造、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相对而言,中国中央集权的税收管理制度具有体制上的优势,但现行的分税制由于只有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纵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没有横向的税收分配制度,使得区域间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日趋严重。因此,有必要建立区域政府间税收协调机制,逐步缓解乃至消除区域间的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二,进一步完善中西部地区税收优惠政策。国家应该进一步完善中西部地区税收优惠政策,尽管新《企业所得税法》的政策导向是由区域优惠转向行业优惠,但对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国家还是应该给予其足够的优惠政策,提高其区域竞争力,为发展总部经济提供良好的软环境。

第三,建立财力均等化的转移支付制度。对于起均等化作用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要测算各地区的标准收入和标准支出,并考虑各地区的一些特殊情况,按照标准支出与标准收入的差额来分配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对于专项转移支付,应尽可能采取公式化分配,那些难以公式化分配的专项资金,应做到公开和透明,促进资金分配的公正和公平;对于需要地方提高配套资金的,应当对欠发达地区适当给予照顾,减少欠发达地区提供配套资金的比例。

[参考文献]

[1] 王蓓.我国区域间税源背离问题及横向税收分配制度设计[J].税收经济研究,2013(03).

[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制度创新与区域协调研究”课题组,张军扩,高世楫.税收与税源背离的情况及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不利影响[J].发展研究,2011(01).

猜你喜欢

经济增长税收
税收(二)
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税收(四)
税收(三)
上半年个税同比增长150.5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