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功利主义价值倾向的成因及消解策略
2018-05-14曹锦秀叶飞霞
曹锦秀 叶飞霞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引进,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但是却对市场经济的趋利性缺乏有效的引导,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出现了功利主义价值倾向,分析大学生功利主义价值倾向的现状以及深层次的原因。坚持形成有效的社会合力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确立,多维角度重视大学生良好心态的培育,全方位注重学校各项制度设计的机制引导,教师行为示范打造良好的的育人环境等是消解大学生出现功利主义价值倾向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功利主义;成因;消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在《大学里绝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中指出了大学里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对个人以及对国家的危害,他们缺乏信仰和奉献精神,没有大悲悯、责任感和承担意识,就必然将个人的私欲作为唯一的追求将自己套在“名缰利索”之中,让自己逐渐变得庸俗,如果权力掌握在他们的手中,他们对国家带来的危害是远远在昏官之上的。虽然是一家之言,但仍然具有惊醒作用。当代的大学生是伴随着中华民族强起来的一代,担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引导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
1 大学生功利主义价值倾向的现状
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总体而言还是比较乐观的,但是,受市场经济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功利主义价值倾向。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当代大学生功利主义价值倾向的现状进行调查,调查时间为2018年6月,调查对象为福州市五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调查的学校分别是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以及闽江学院,共发放1000份问卷,共收回问卷945份,收回有效问卷为871份,回收无效问卷74份,问卷的内容主要涉及物质与理想、实用知识与道德修养、人际交往以及目标追求的价值倾向。大学生功利主义价值倾向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明显。
1.1 偏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
在对眼前的金钱实惠与人生理想的调查中,问卷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对于眼前的金钱实惠与人生理想您的看法是?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7.8%的大学生选择不为眼前金钱实惠所诱惑,只为人生理想而奋斗。28.5%的大学生选择先抓住眼前的金钱实惠,再尽量实现人生理想,其选择是把眼前的金钱实惠放在了首位,其次才是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有21.4%的大学生选择人生理想就是有足够多的金钱。这则是明显的拜金主义的表现。有21.8%的大学生选择人生理想不明确,先抓住眼前的利益再说。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中出现了偏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的功利的价值倾向。为了调查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期待是否功利设计的问题是:您在选择将来工作时,最看重的是?统计结果显示:有36%的大学生选择有利于实现个人理想,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把个人理想与未来职业联系在一起,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是48.8%的大学生选择高工资,好待遇,4.6%的大学生选择社会地位,而为社会做贡献的仅占10.7%,可以看出当代部分大学生还是期待未来能够有足够的金钱,好的待遇以及较高的社会地位,更好的生活,而不是为社会做贡献与个人理想的实现。
1.2 偏重实用知识轻道德修养
关于实用知识与道德修养的调查提出的问题是:您在学习生活中最注重的是?调查结果显示,46%的大学生认为在学习生活中最注重的是实用知识的掌握,而最重视读书的多少的仅占6.9%,最注重对人文知识的学习的仅占13.1%,对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比例为34.1%,次于对实用知识的重视。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总体上是积极乐观的,但是受西方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相比之下,更多的大学生最注重的是对能够带来个人利益的实用知识的学习,从而出现一些大学生的知识才能与道德修养不匹配的现象。大学生处在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一旦价值追求有所偏离,便给个人甚至社会带来危害。2014年的复旦投毒案表明,注重实用知识轻道德修养的功利的价值倾向,最终可能会酿成悲剧。
1.3 以有用为交友原则而忽视友谊
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学会与他人交往也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在调查当代大学生功利主义倾向在人际交往中的现状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是否赞同因考试向老师或学习好的同学套近乎,拉关系?调查结果显示:5.3%的大学生完全赞同;21.5%的大学生比较赞同;49%的大学生不太赞同;只有24.2%的大学生选择很不赞同。说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存在以有用为原则,这种功利的人际交往原则被部分同学所认同。在人际交往中以有用为原则,不注重同学、师生之间纯洁的友谊,只注重自身利益的获得,是一种短视行为,导致大学生忽视了真诚的友谊对自己一生的受益。
1.4 功利的目标追求而忽视素质提升
班级综合测评往往成为对一个学生评价的重要参考,评价标准往往具有导向作用,为调查班级综合测评对学生的影响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您对班级综合测评的态度是?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28.2%的大学生会对照加分标准,努力争取;54.8%的大学生选择的是努力提升个人素质,综合测评排名顺其自然。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相对于综合测评更加看重的是个人素质,但是也有部分学生把综合测评标准作为目标导向,从而忽视个人素质的提升。班级干部应该是为同学们服务的,但是现在部分大学生热衷于做班级干部,并不是出于為同学服务的目的。调查问卷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有人说:“事实上,很多人想当班干部,可以得到实惠。”对此,您的态度是?统计结果显示:7.9%的大学生完全赞同;31.3%的大学生表示比较赞同。说明超过百分之四十的同学认为做班干部是因为有利可图。校园中也出现了“官僚主义”现象,7月19日,中山大学学生会发布的《中山大学学生会2018-2019年学生干部任命公告》中竟然表明了“副主席级”“正部长级”“副部长”级等职位,这种层级感很可能会让学生干部变得好大喜功、贪图荣华,而不是素质的提升。
2 大学生功利主义价值倾向的成因分析
大学生功利主义价值倾向形成有其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社会中存在不良社会风气会对大学产生影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功利化制度因素会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影响,大学生自身价值观错位也会导致大学生功利主义价值倾向的形成。
2.1 社会不良风气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大学生的成长必定受到社会的影响。市场经济对我国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金钱变成社会追求的重要目标,功利主义现象比比皆是。社会上的金钱关系,利益交换等功利的行为方式也蔓延到本该纯洁的大学校园里,因此,社会行为对大学生功利主义价值倾向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美国传播学者李普曼认为,由于人们自身活动范围以及自身精力的有限性,造成人们对外部世界认识的有限性,人们只能通过传播媒介去了解超出自身感知范围以外的事物,然而传播媒介基于盈利等各种目的并通过议程设置营造出来的“环境”已经不再是客观的环境,然而人们对客观环境的反映却是基于某种“拟态环境”( pseudo- environment)的反映。在信息时代,面对信息的轰炸,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离我们很远但又很近,充满虚假但又真实的“拟态环境”,明星嫁给富豪事件在娱乐圈不断报道,电影电视剧中不断上演灰姑娘遇到高富帅的剧情,于是,有些女大学生总梦想嫁给高富帅,有房有车几乎成了结婚的标配,男女交往的初衷也变成了对金钱的追求。当代的大学生生活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声,朋友圈本来是让朋友之间增加了解与交流的平台,可是打开朋友圈较多的不是微商就是炫富,少了一份真诚,生活在现实环境的我们不能把部分当成全部,不能把生活的某个瞬间当成一种常态,如今的朋友圈也是“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拟态环境”虽然是虚拟的但是总是真实地作用在现实的生活中,“拟态环境”中的功利主义也是对大学生功利主义倾向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
2.2 高等教育功利化制度因素
教育将培养人的功能窄化为培养“人力”的功能,成为一种在工具理性操作下的功利主义教育,高等教育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标准化”人才,却忽视了人的丰富性与差异性,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教学组织逐渐成为“功利”目的的附庸。在这种工具理性操作下形成的高等教育功利化制度导致大学生功利主义倾向的形成。高等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对某些方面的素质进行量化的难度较大,造成在高等教育制度的制定中较多地侧重于可以量化的方面,比如综合测评制度、奖学金制度、评优评先制度,这些制度侧重于对大学生考试成绩、学生干部职位高低、学生关系等方面的考核,然而却忽视对大学生心态是否健康、人格是否健全以及道德水平等方面的考核。在这种制度的引导下,有些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向了功利主义。因此高等教育功利化制度也是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大学教师尤其如此,对于学生而言老师就是他们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学生奉为法宝和模仿,大学教师也不是圣人也会被功利主义所影响,再加上教育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大学教师也被功利主义所侵蚀,一旦功利主义被大学教师言传身教,学生会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2.3 大学生价值观错位
大学生对功利主义的负面影响认识不足,容易受功利主义侵蚀。大学生处在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又是属于善于打破传统的群体,当西方的功利主义思潮浸入大学校园时,部分大学生便觉得很新鲜,而不去追究这些价值观产生的根源。大学生的心智还处在发展阶段,容易受不良价值观的影響,看待事物很难看到事物的本质,只看到周围践行功利主义的同学从中获利的表面现象,而没有认识到功利主义对大学生内心深处以及长远发展的危害,便接受并加以效仿。当金钱至上对大学生的影响高于理想信念对他们的教育时,便造成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缺失,从而导致大学生价值追求迷失。
3 大学生功利主义价值倾向的消解策略
大学生功利主义倾向不仅对个人的成长成才还是国家的建设都有很大的危害,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应对大学生功利主义倾向,提出全方位、多维度的消解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3.1 社会合力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确立
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确立需要社会合力来引导。正确的价值观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基本的就是道德建设。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了道德之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他指出,道德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崇德修身是做人做事的第一要务,修德不能好高骛远,要从小事、小节做起,踏实修好公德和私德。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还要重视并加强建设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网络,当代大学生处在信息爆炸与自媒体时代,接收到的信息量大,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建立的信息也较多,高等教育必须抢占舆论阵地,用网络发声,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大学生处在个人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样在处在人生的迷茫期。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生的领路人,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可以给大学生做指导,拓宽师生双方沟通渠道,加强师生交流,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惑,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3.2 多维角度重视大学生良好心态的培育
拥有健康的心态有利于防止功利主义的消极影响而导致大学生心理疾病的产生,消解大学生功利主义倾向必须多维度重视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的的培育。
大学生不良心态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浮躁与急功近利。浮躁的原因是对个人、他人以及社会的认知不足,还有各个方面的压力造成的。因此作为大学生需要扩展人际关系,对他人,对社会多一些了解,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便会更加沉着与淡定,在与人交往的同时我们也会打开心扉,心情愉悦,有利益于大学生良好心态的养成。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心态的重要阵地,教师们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善于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去指导自己的人生观,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去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题,有利于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的养成,拥有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可以让学生勇敢面对人生的挑战,而不是采取急功近利,损人利己的行为。在信息时代,我们不能忽视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大学生良好心态的形成,很多时候的新闻为了吸引观众眼球,提高点击率以及迎合大众猎奇的心态,专门选择一些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东西进行报道,而不进行客观的评价,甚至编造一些假新闻来营造一种社会浮躁,急功近利的社会氛围。在舆论方面我们必须注重对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的引导。
3.3 全方位注重学校各项制度设计的机制引导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回答记者关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推进内涵式发展方面有哪些关键举措时,第四点提到高等教育发展质量要改革体制机制,为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各种人才提供机制体制保证。消解高等教育制度设计的功利化引导对保证高等教育发展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消解大学生功利主义倾向必须全方位注重学校各项制度设计的思想引导功能。学校的制度设计要少一些功利色彩,以育人为目标。在制度设计上减少综合测评各类加分,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增加一些个性化的竞赛,在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心态的同时,尊重学生的多样性与个性化,让每位学生得到自由健康发展。在学生管理制度中淡化学生干部级别色彩,杜绝官僚主义等不良现象在大学校园里出现。注重引导学生道德与健康人格的发展,提高对学生奉献社会的精神性的奖励,让学生意识到奉献社会的重要意义。大学教师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注重教师的聘任与晋升制度的设计的机制引导无论是对教师的成长还是学生的培养都有重要影响。教师各有所长,科研、教学、行政难于兼顾,如果制度的设计将三者联系在一起容易造成教师由于补短板而忽视了自己的优势,尤其在高等教育行政化与科研成果在教师聘任与晋升上的比重较大的今天,很容易造成教师为个人晋升的功利性而忽视在教学上的投入,这将严重影响到大学人才培养的整体素质。因此,在教师的聘任与晋升制度中应将科研、教学、行政三者区别开来,让教师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挥优势。
3.4 行为示范打造良好的的育人环境
杜威曾经说过,通过人与人适当的关系,在思想上产生共鸣是最有效最让人影响深刻的道德训练。这就是打造良好育人环境的重要意义所在,高校教师要以良好的德行去教育学生。如果说教师的作用是教书育人,那么大学教师较之于中学教师而言将在育人方面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俗话说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大学教师应该用积极正面的行为动机去影响学生,大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积极正面的行为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也唤起自身产生相应积极正面的行为的动机。因此,大学教师如果存在功利动机与功利行为也会被学生观察到,从而影响大学生功利动机与功利行为的产生。作为高校教师应该用自己高深的学问与良好的职业道德去感染学生,给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对知识的功利追求轉变为对老师高深学识与崇高德行的追求,这对大学生功利主义价值倾向的消解将有积极的影响。为了让高校教师给学生带来更多更广泛的正面影响,学校应该建立相应的制度导向去消解高校教师中存在的对物质以及学术的功利追求,加强师德教育,培养出具有高深学问与崇高道德的大学老师。学校还应该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让高校教师更加广泛地影响自己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 孙玉荣.当代中国大学教育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之反思[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02).
[4] 陈建文,王滔.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心理学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