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河廊道两侧景观改造设计
2018-05-14曹虎
曹虎
[摘 要]铁路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其两侧的生态景观决定着沿线的风景。文中以昆山铁路河沿线景观改造为例,从设计源头来分析,对现状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集中调研和全方位分析,从总体上是采用一带三园五区的规划布局,运用海绵城市理念,打造多样生境的生态绿廊,进而激活铁路廊道、打造生态绿脉、提供多样体验,塑造生态绿廊和骑行绿道,打造多样性的骑行体验;并赋予其文化内涵,塑造铁路记忆;打造风景如画地迎宾绿廊。为更好地改造铁路景观廊道两侧景观提供参考。
[关键词]铁路河廊;景观改造;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1 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昆山开发区构建的沪宁城际铁路生态廊道,是开发区区域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衔接中部老城区和东部新城区的绿色纽带。铁路河沿线廊道规划范围西起昆山火车站,东至东城大道,总长度约9.8公里,红线范围设计面积约53万平方米。项目整体呈带状,从西到东横跨柏庐路、长江路、中环东线等主要南北干道,以及青阳港和夏家河两条主要水系。
2 改造现场的难点
经过现场的实地勘察和调研发现自然形成的道路流线不明确,动线混乱;地面铺装原始,沿湖道路未铺装,个别路段狭窄难行,没有残疾人通道。从现场的实际调研来看,主要的改造难点有长江路区域北侧节点与周边难以产生联系,或者通过南侧铁路河道穿越;长江路东侧,铁路北侧区域现有外来人员租住,原为民房或者工棚,施工可能会有拆迁工作产生;此处有人居住,并有动物棚,需要拆除;现有足球场和活动区,可能会对施工产生冲突;此处为开发区仙鹤园墓地,穿行不便,不建议在此处设置骑行绿道;此处为东环高架,绿道无法穿越。
此处现有民房,绿道设计需避开此处,或者需要拆除工作。
铁路两侧用地分布用地性质呈多样性,主要为居住区、工业用地和集中绿地,局部有集中商业综合体以及较少的农业用地。沿规划区域有主要的节点公园两个,分别为长江路节点公园和景枫公园,有较大的湿地区一个——三巷河湿地区;项目沿线水体资源丰富多样,有运河、景观河道、内部调蓄河道、湿地、农用排水沟等。红线范围内水域面积约占总体面积的60%。
项目所在地的特点性较强,表现为其作为绿道整体与铁路平行贯通,又有两条主要水系穿过,场地与周边优美地块环境联系紧密;但空间布局不够紧凑,公共开放空间散布在其中,内部没有形成有机的空间结构;空间横向尺度较小,而小巧的空间结构适宜构建纵向的步行环境;丹南店在于如何在肌理文脉、建筑符号、建造技术等方面最大可能的营造生态廊道的景观体验。
3 项目设计理念与目标
项目设计的理念是激活铁路廊道、打造生态绿脉、提供多样体验,塑造生态绿廊,运用海绵城市理念,打造多样生境的生态绿廊;骑行绿道,打造多样性的骑行体验;铁路记忆,赋予文化内涵,塑造铁路记忆;迎宾廊道,打造风景如画的迎宾绿廊,从总体上看是一带三园五区的规划布局。从细部分析来看,一带是集骑行道和步行系统于一体的慢行绿道系统;三园是长江路节点公园、景枫公园、三巷河湿地公园;五区是魅力都市区、花海徜徉区、激情骑行区、林中之舞区、铁路记忆区。
4 项目改造设计
对于生态绿道、下沉式湿地、生态栈道,充分利用原有密林,在林中营造绿道,让骑行者在树林中充分享受大自然的绿色,采用海绵城市理念,局部设计下沉式绿地,在密林中营造多样的湿地空间;对昆山原有站点陆家浜站进行命名,现有民房未来可以改造成铁路文化的展览馆,打造开发区南北向和东西向绿道的枢纽站点,生态绿道、下沉式湿地、骑行驿站。
生态恢复的三大举措,植被修复增加湿生植物,丰富植物层次的多样性;土壤修复对现有裸露土地进行绿化覆盖;水体修复,流水不腐,现有驳岸进行清理,河道垃圾清运,种植生态水生植物,提高河道自清洁能力,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
下沉式绿地两大措施是利用原有下沉式的天然草沟、水渠进行改造疏导或沿已有道路及新建道路建设新的下沉式绿地及植草沟。
梳理现状绿化,对有毒或者有刺类的植物并且行人易接触的地段进行梳理或移植;补绿,对大面积杂草区域及现状自行开垦的农田区域以及裸露的土地进行绿化种植,补充绿量,恢复绿色;紧扣海绵城市理念,丰富种植层次,增根据需要,营造树林草地、花田密林等不同的层次效果。
对于绿色植物魅力都市段1号区域现状香樟保留,建议地被增加混合草花或者观赏;2 号区域现状乔木植株较密,除施工必须移除外,不建议对大乔木进行变动,对内部的夹竹桃建议移除,现状乔木植株较密,除施工必须移除外,不建议对大乔木進行变动,对内部的夹竹桃建议移除;3号区域,桥头增加点景树如乌桕、枫香等4 株;4 号区域现状香樟、榉树、榔榆等保留,建议地被增加混合草花或者观赏草类以及沿河增加垂柳,河道增加水生植物或者浮箱;5 号区域建议对长江公园进行绿化改造,原有大乔木保留,地被及小乔木改造,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对种植环境进行改造。
花海徜徉段1号区域现状香樟等保留,建议地被增加混合草花或者观赏草类;2号区域现状乔木主要为意大利杨树,植株较密,不建议对大乔木进行变动,增加地被种植草花;3 号区域,现状基本无大乔木,建议增加大片的水杉,地被以二月兰等搭配;4号区域现状基本无大乔木,建议增加组团式水杉片林,种植大面积草花,形成花海效果,水域种植挺水植物;5号区域为火车道中间区域,建议增加水杉林,地被搭配二月兰等草花,不考虑行人进入,重点考虑列车上行人的视觉感受片。
激情骑行段1号区域有民居,现状正在施工,有香樟片林,设计保留片林,沿河裸露区域种植疏林草地,提供骑行时视觉开阔的观赏体验号区域现为三巷河湿地公园,打造多层次的湿生植物体验区,上木以水杉为主,在主要位置增加点景乔木,如色叶类,观果类,吸引鸟类驻足;2 号区域,现状主要为密集的香樟林,建议全部保留,只在主要停留点增加耐阴地被植物,如玉簪、红花酢浆草等。
5 结语
项目改造的重点在于规划设定了一带三园五区的规划布局,运用海绵城市理念,打造多样生境的生态绿廊;通过激活铁路廊道,提供多样体验空间和场所;通过赋予其文化内涵,塑造场地独有的铁路记忆;通过植物景观的营造,打造风景如画的迎宾绿廊。难点在于如何运用生态恢复的举措,通过增加湿生植物,来丰富植物层次的多样性;如何进行土壤修复,对现有裸露土地进行土质改良和绿化覆盖;如何进行水体修复,对现有驳岸进行生态化的改造,结合融入新的技术方结和手段,通过种植符合层次的生态水生植物,提高河道自清洁能力,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
对于铁路两侧的沿线景观,改造设计的难度就在于对已有现状的把控和补充,如何让新栽培的植物和设计与原有的环境相融合,如何从生态修复的角度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将生态景观设计体现出经济价值是新时期追求的方向,更好地为建设具有地域性、文化性、生态性景观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旭丹,文岳,李玉兰,薛怡.依托景观再生设计方法 营造绿色生态自然走廊——以煤矿乡镇型废弃铁路景观再生设计方案为例[J].吉林农业,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