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云港市产业升级与连云港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分析

2018-05-14金燕孟庆亮苗洁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连云港市产业升级调整

金燕 孟庆亮 苗洁

[摘 要]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升级离不开专业人才的辅助,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以地方經济的发展及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客观前提。文中以连云港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的调整要求作为分析基础,在尝试解读连云港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与连云港市产业升级之间的关联性后,以此为基础提出连云港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的建议和规划。

[关键词]连云港市;产业升级;连云港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地方经济及地方现代化产业的升级与调整不仅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还利于促进本区域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的调整及优化升级。从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与地方产业升级的关联性层面来看,以就业为目标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在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的大环境下,为提升学生就业率,势必需要重新调研院校所在区域甚至国内各个产业、企业、行业的最新发展动向,评估其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并尝试按照调查所得来确定岗位胜任力的要求,进而以此为依据进行专业结构的调整等。因此高职院校要如何适应地方产业升级工作,如何以此为基础来调整专业结构,均需要以地方产业升级与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作为基础。

1 连云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

1.1 连云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发展情况

以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连云港的高职院校作为为包含连云港在内的国内各区域输送专业技术人才的平台,始终坚持重点建设专业和特色建设专业。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目前设置的物流管理专业和化学制药专业依然被国家视为重点建设的专业。建筑工程、计算机应用和化学制药作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群,与包含计算机信息管理、建筑工程、化学制药、数控技术四个省级特色专业一起,被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视为切合区域经济建设,稳固人才专业对口输送渠道的重要辅助。目前在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的要求下,包含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连云港各大高职院校,极为重视实训基地与自身专业教改的关联性。其中,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就已然建立了60多个校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和1所国家级职业技术鉴定所。连云港各大高职院校以专业覆盖面广,吸纳学生量大,特色培养等著称。

1.2 连云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发展中的盲区

连云港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主要包含计算机技术、建筑工程、汽车检测与维修、电子商务、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市场营销、会计、工商管理、园艺技术、旅游管理、商务英语等多项专业,其中电子信息类和财经类专业已经呈现出过剩的发展态势,而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计算机和会计类专业,在供过于求的前提下,此类对口企业对岗位任职要求和学历要求日渐提升,因此连云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发展缺乏创新性。

另一方面,连云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发展中的盲区还在于与地方经济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契合。发展到目前为止,伴随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教改力度的不断加大,当地产业结构与专业设置之间的契合度逐步降低问题日渐凸显。连云港作为特色港口城市,对第三产业对口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但是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设置生态农业、海洋养殖等具有港口特色的第一产业对应专业的寥寥,第二产业的配套企业方面,也缺乏港口运输、船舶修造、新材料和新能源等相关的专业,由此可见,立足地方地理位置特殊性的特色专业建设已然成为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目前专业设置的盲点。在产业集聚能力极强的连云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其所需要的海洋养殖、旅游观光、装备制造、传播修造、港口运输、新材料和新能源等专业人才,目前只能从本地之外招聘。这也是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偏于文科专业建设及管理专业建设,技术含量不高,专业设置具有适普性等因素的影响结果。

究其原因,除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尽管立足本区域经济发展要求,进行针对性人才的培养,但是对产业升级后现有产业发展架构和发展动向的忽视,或者调研不够等之外,前文所提到的海洋养殖、旅游观光、装备制造、传播修造、港口运输、新材料和新能源等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标准并不明朗,尤其是作为新专业,初始设置需要为其提供相对完备的配套设施、专业对口教师、实验实训基地与机会等,尤其是在“双师型”教师与当前高职院校教改适配性不断提升的大环境下,设置新专业所需要耗费的成本及精力往往导致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宁可墨守成规。如果从校内现有类似专业入手,通过专业分裂等方式来建立新专业的话,虽然可减免建立新专业所需的部分成本,但是目前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的专业规模并不大,学生也仅仅是十几人到几十人,并不能实现新专业所需的区域规模经济发展效应,以此,硬性的分割,只能导致原有专业和新专业的发展均受阻,并不能达到培养专业对口人才,满足连云港产业升级需求的初衷。

2 连云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升级的关联性

2.1 产业升级决定连云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

连云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在受到文化传统、人口结构、科学技术和政治政策等因素的制约后,其专业的分布、吸纳学生人数的控制以及师资的配备、实训基地及校企合作方式的确立等都必然与之同步调整。常态下,连云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受制于产业结构,尤其是受到特色产业的影响。目前连云港特色产业结构兼顾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其特色产业覆盖服务业、工业和农业,甚至在近几年的发展中特色食品产业、旅游商品和医药等也成为连云港特色产业的重要支柱。以连云港医药产业为例,目前连云港的骨干医药企业30多家,其中上市公司2家,恒瑞医药、康缘药业、正大天晴、豪森药业等龙头企业的医药产业集群所推动的医药工业园区建设,已经显示出了产业集群效应。连云港农产品资源主要应用于特色食品的开发,如金龙鱼等知名品牌的构建,粮油制品、海产品、茶叶、肉制品等特色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禽肉制品、乳制品、海产干制品、果蔬等农副产品及茶叶的加工等,不仅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样也丰富了连云港区域的可就业岗位种类。基于此在连云港特色食品、旅游商品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以及连云港“十二五”规划的辅助下,连云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必然需要为其提供与产业发展匹配的人才。

2.2 连云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反哺区域产业升级

保障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及特色產业的持续和良性发展是连云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基础目标及使命。连云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以地方产业结构为前提,其专业的调整需要以本区域特色产业及重点产业的变化及发展为导向,及时调整专业覆盖面和专业结构,并加大专业拓展力度,以培养更多的可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也正因为如此,连云港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需要以服务地方经济和行业为特色,紧密围绕经济建设要求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要求,培养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高素质人才,甚至可身兼数职的综合型人才等,这也是连云港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并获得优良生源和声誉的客观前提。

当然,在借助连云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反哺区域产业升级的目标下,必须正视目前连云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不足,比如港口运输、海洋养殖、船舶修造、装备制造、旅游观光、新医药及新能源、新材料等地方特色产业所需的专业及人才,连云港高职院校尚未能供应的情况。仅仅凭借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以及具有鲜明产业特征的化学制药技术专业显然是难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以及三大产业互助发展中对新产业、新型人才的需求的。以连云港快速发展、经济强省的发展现状为基础,连云港高职院校的专业配置,需要考虑如何与连云港三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切合,并以就业作为导向,以服务作为宗旨,反哺连云港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调整,使之达到产业优化的目标。这也是连云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特色产业的必然要求。

3 依托区域产业升级连云港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3.1 深入调查区域需求,开发服务本地的特色专业

连云港高职院校在专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培养出的学生在本地寻找岗位就业的切实要求。虽然随着我国信息网络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强,各类招聘平台的大量出现,使跨省跨区域就业成为普遍形态。但是任何区域的本地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对本区域各类人才的优先录取和应用。因此连云港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调整,必须结合连云港当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建设要求,调研三大产业,当前特色产业和重点建设的目标,以服务于三大产业的专业发展为基本导向,调整现有专业设置。首先按照上文中所提到的,连云港海洋养殖类专业、旅游观光专业、装备制造专业、船舶修造专业、港口运输专业、新材料和新能源专业等目前发展状态良好,但是缺乏对口专业人才。因此连云港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自然需要以上各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为前提,设置新专业,并为其配备优质的教师团队和基础配套设施等。

考虑到连云港高职院校经费有限,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可尝试联合本区域优秀企业或者龙头企业,共同建立实训基地,或者要求对方为自身专业的设置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实践的机会与平台。如此可省去部分连云港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和新专业建立所需的经费。需要注意的是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由于以上各专业属于新专业,搜索配备的教师,有可能经验不足,缺乏专业思维等,因此校企合作的企业可作为连云港高职院校,培养对口专业教师,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的介质。

在开发服务本地的特色专业的过程中,比如为迎合生态畜牧业的发展,连云港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可以从如何配合特色林果业和特色农业建设层面入手,尝试农业科研所,共同建立四季绿色蔬菜研究项目,那么此专业的设置就可以直接从校方转移到科研所中,进而利用科研所的现有资源和提供的项目机会等,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此种培训方式同样可以省去部分新专业建设所需的经费或者成本。

3.2 优化细分原有专业,重视专业前瞻性建设

以社会需求和各企业的岗位需求为前提,加大专业设置的无缝对接,是专业标准切合企业发展需求,并加大与企业深度合作,可作为连云港高职院校进行专业结构调整的基础理念。在结合本区域产业开拓要求进行专业领域开拓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如何将企业与学校、产业与教育、岗位与专业进行对接,并开发稀缺专业,进行特色专业的拓展和建设,迎合连云港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特色来建设特色专业群。只有紧跟本区域的经济发展要求,以及产业优化和调整的动态变化情况,才有可能胜出,发展稳固、前景广阔、生命力极强的高职院校长线专业。

当然在此过程中原有的专业也需要不断地优化和调整,比如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专业,可分解出医药营销和医药检测等专业,以此来满足医药发展的新需求。围绕连云港多彩建设要求和旅游经济发展的要求,可以在现有的旅游专业基础上进行旅游产品设计、旅游和休闲旅游专业的开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连云港高职院校原有专业的设置基础薄弱,部分专业学生人数较少,师资力量较小。那么能否在尝试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的同时,来进行现有专业的系统分化。如果依靠于高职院校自身的经费无法满足此种专业细化的要求时,建议当地政府和国家加大对高职院校经费的投入,来保障专业开发和专业拓展能顺利进行。无论是原有专业进行基础性优化或细化分解,还是进行新专业的建立,都需要确保按照学校的现有专业特色、专业结构和专业优势以及学校的专业切分能力等的实际情况来运作。不能急功近利,或者跨越式建设和超常规发展。专业性人才的培养也需要按照学科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来进行规范性操作。必须了解当地产业体系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并妥善处理当地产业与高职院校专业现有结构、规模、质量之间的关系。按照前瞻性发展的要求来设计建设蓝图,实事求是地分析专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并把握专业新的发展方向,明确目标理想,丰富专业内涵和加大专业特色设计力度。任何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建设和规划时都不能墨守成规,而是按照灵活性可变性的原则进行专业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 曹玉平.连云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地方特色产业关系研究[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

[2] 蒋新苏,岳洪杰.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理性思考——基于连云港高教园区发展的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5(11).

[3] 孙德成,李明高.江苏沿海地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连云港市高职院校为例[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1).

[4] 李海川.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基本路径研究——以连云港师专“港口涉外商务专业群”建设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09).

[5] 单晶晶.连云港高职院校韩语文化课程的教学现状研究[J].新课程学习(下),2015(01).

猜你喜欢

连云港市产业升级调整
工位大调整
《莲年有鱼》
学习母鸡
股指震荡调整 创投概念兴起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我国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分析
濉溪县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关于福建自由贸易区发展理念和辐射带动海西产业升级模式的探究
商贸流通业集聚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