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流培养模式下课程成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8-05-14黄海燕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1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

黄海燕

[摘要]分流培养模式下学生课程成绩评价的结果,直接关系到采取“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高校教育教学功能的实现。遵循可行性、全面性和发展性原则,基于AHP构建了以课程成绩综合评价为目标层,以平时表现、实践(实验)教学、期末考试为准则层,12个具体指标为方案层的分流培养模式下课程成绩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分流培养模式;课程成绩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1    分流培养模式与课程成绩评价研究现状

分流培养模式,是高校按照院系、学科等大类进行招生,学生学习1~2年通识课程和大类平台课程,基本了解专业培养方向后,结合社会需求及个人兴趣,根据院系的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和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分流培养模式不仅能避免学生专业选择的盲目性,而且注重以“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为目标构建学生知识体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出创新意识好、实践能力强、学术与应用并重的创新型人才。分流培养模式下,客观、科学地评价课程成绩,能有效规避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进而判断学生是否具有该专业能力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国内学者对分流培养模式、课程成绩评价开展了大量研究,如汪毅能(2014)、彭亚君等(2018)分析了“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利弊,并提出优化策略;蒋海青等(2014)以《工程经济学》课程为例,构建了与 CDIO 教育模式相匹配的课程成绩评价体系与实践过程;吴天强、王振邦(2018)探讨了高职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成绩应由点名记录、作业成绩、教师评学及期末考核构成。由于我国“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关于分流培养模式下课程成绩评价的研究成果尤为缺乏,本研究将为高校分流培养模式下课程成绩评价提供一定借鉴参考。

2    分流培养模式下课程成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2.1    可行性原则

一是理论可行性,课程成绩评价的标准不仅要符合高校教学规律和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而且还要符合高校“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改革发展趋势;二是操作可行性,课程成绩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通俗易懂、准确精炼,评价层级不能过多,教师实施在时间、精力和财力上简单易行;三是结果可行性,课程成绩评价指标权重需要通过征询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获得,并能得到其他同行的接受和认可。

2.2    全面性原则

一是评价内容全面性,以“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为目标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行为进行全方位评价,如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等;二是评价过程全面性,从时间维度看应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包括学期末以试卷、课程论文等形式安排的考核,过程性评价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动态过程的平时表现、实践(实验)教学环节完成质量等;三是评价方式全面性,采取口试与笔试、互评与自评、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还可以运用日常管理和观察法评价学生的平时表现,避免评价方式的单一性。

2.3    发展性原则

课程成绩评价不仅能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鉴定其学习水平,还兼有诊断、反馈、证明、决策导向和激励等多种功能。评价学生的课程成绩并不是最终目的,应将评价当成一种手段,通过成绩评价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困境,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挖掘其各方面潜能,并引导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能力,树立自信心并不断完善自我,实现全面发展。

3    分流培养模式下课程成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运筹学AHP,遵循可行性、全面性和发展性原则构建分流培养模式下课程成绩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指标体系中的A级指标是分流培养模式下课程成绩综合评价即目标层,A1~A3级指标为准则层,列举了分流培养模式下课程成绩评价指标体系的3种类型,即A1平时表现、A2实践(实验)教学、A3期末考试;12个A11~A33级指标为方案层,是课程成绩评价的具体指标。

3.1    平时表现

3.1.1    课堂出勤率。由于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通过外部约束督促学生按时参与课堂学习,确保充足的学习课时量,考察出勤率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为了避免占用较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可采取班长点名和教师随机抽查的方式来完成考勤考核。

3.1.2    课堂讨论参与程度。对学生分组并要求课前预习,授课前准备好引导性问题和综合性问题,采取课堂讨论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引入现实案例鼓励学生分析、讨论和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1.3    作业完成质量。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独立思考和运用能力,评价依据为作业准确性、作业提交按时性和作业完成态度,对于不交或晚交、抄袭他人作业的学生要酌情扣分。

3.1.4    课堂纪律。运用观察法判断学生课堂听讲的投入程度,对平时在课堂上喜欢聊天、玩手机、睡觉或精力不集中的学生要酌情扣分。

3.2    实践(实验)教学

3.2.1    查阅文献能力。学生文献阅读能力较强、资料覆盖面广,并能对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和评述。

3.2.2     分析设计能力。实践(实验)项目设计方案合理,使用的研究方法能实现研究目标,数据精确、逻辑严密、论据充分,能发现、解决实际问题并得出结论等。

3.2.3    PPT制作。PPT文字大小合适、色彩搭配鲜明、条理清晰、图文并茂、播放效果好。

3.2.4    口语表达。从普通话流利、语言表达生动性、对讲解内容的熟悉程度、仪表端庄、表情自然等方面考察。

3.2.5    团队协作能力。在教师和学生提问环节,通过小组成员对问题的回答与配合程度,观察团队成员是否存在搭便车的情况。

3.3    期末考试

3.3.1    基础知识。侧重对课程知识体系中基本知识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考察。

3.3.2     扩展知识。扩展知识是教师对基础知识延伸所增设的内容,考察此项能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知识深化的掌握程度。

3.3.3    综合能力。通常以案例分析的题型出现,要求学生具有宽而深的专业知识,需要将多个知识点整合起来综合分析,鼓励学生用自己独到的见解来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用于评价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汪毅能,盛志琴.多学科工科院系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4(08):12-13,+41.

[2] 彭亚君,徐筑燕,魏媛,等.高校“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优化路径——以贵州财经大学管科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07):82-83.

[3] 蒋海青,柳青,马志斌.基于CDIO模式的课程成绩评价体系建立和实践[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2):39-40.

[4] 吳天强,王振邦,黄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成绩评价改革探索[J].科技风,2018(20):32-33.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
特大城市贫困家庭困境维度解构与救助策略建构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自助图书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地方国有企业集团子公司分类考核指标体系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