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毕业生职业发展及就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18-05-14王建陈亭烨包紫萱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职业发展就业能力独立学院

王建 陈亭烨 包紫萱

[摘要]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和就业能力如何,有待于调查研究,从毕业生就业能力需求出发,通过分析毕业生就业质量特征和制约因素、职业发展特征与问题,总结出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自我培养以及独立学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途径。

[关键词]独立学院;职业发展;就业能力;毕业生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高等教育产业化,大众化的不断推进,面向基层一线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运而生。但由于经济波动的影响,传统产业萎缩,供需矛盾不断加剧,就业障碍也随之增多。而“就业”是高校,学生,社会三者间重要的交汇点,因此,一个直接反映高校办学效益,大学生竞争力,社会市场对人才的择取标准的评价参数——就业能力,逐渐登上了“就业舞台”。

1 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能力需求分析

近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大眾化发展进程中以地方性院校为主的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逐渐崭露头角。据独立学院近几年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别分布情况统计分析,绝大多数的毕业生倾向于生产一线的企业单位。

为成为企业运行和发展的骨干力量,大学生毕业生在企业就职后主要从事专业技术,专业管理和经营管理工作。因其能力水平及发挥作用的程度直接会影响企业经营成果,于是有必要围绕企业对大学生的能力需求展开研究。

1.1 招聘对象分析

高校毕业生一直是大多数用人单位的香饽饽。在对335所企业的调查中,仅少数企业没有高校毕业生入职,这说明在普遍适用的招聘方式——校园招聘中,高校毕业生已然是企业吸收新生力量的重要来源。

1.2 招聘方式分析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网络平台日益发挥着作用,而行业发展趋势和为员工所能提供的发展空间也成为吸引毕业者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通过社会招聘会和员工推荐入职的毕业生比例小于校园招聘和依托专业入职网站招聘入职的毕业生比例。由此也体现出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网络与社交的能力需求。

2 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特征及制约因素

就业质量当为“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之最直接体现,而其优劣却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率。为满足社会越来越高的对人才的需要标准,学校越发重视学生社会能力培养,以求就业质量的提高。而独立院校不同于高职院校追求实用性,因而就业质量不容乐观。

2.1 就业区域分布不均

调查显示,之江学院毕业生就业区域的主要选择为杭州、宁波相对发达城市,其次是绍兴、温州、嘉兴、湖州等周边城市,省外的毕业生就业人数较少。由此可见,毕业生就业分布呈现极为明显的区域分化。

2.2 职业期望不相吻合

大中城市往往是毕业生所向往的求职首选之地,而国有企业与政党机构也是毕业生所期望的主要就业单位。因此为跻身进入这些城市与单位,即便所求职业与其所期待的不相符合,他们也愿意接受。然当询问其就业状况时,其答案却是“不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不符合自身兴趣爱好”。

2.3 薪资不足离职率高

据数据统计,毕业生平均月收入呈现稳步上升世态。然毕业生们不满于现状,总是念着自己一定能得到一份更满意的工作,一份更丰富的薪资。于是,跳槽离职便随之成为家常便饭。相较于高校毕业生而言,独立学院的离职率反映出其存在的高度不稳定性。“个人发展不够”,“薪资微薄”便成为毕业生们信口拈来的借口。

3 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制约因素

3.1 自身综合素质不足与专业能力不够

曾有一知名教授分析指出,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外因为社会环境因素,内因为学生自身因素。而毕业生们对职业的个人期望普遍高于其自己的基本工作能力和专业能力,又缺乏对专业及职业的了解,由此,就业质量很难达到所预期的高度。

3.2 学校教育培养存在漏洞

将教师与企业关于就业方面的问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突出原因是教学脱离企业实际致使学生理论脱离实际。由于学校过分重视围绕理论与书本的教学,而轻视发展的转型升级,毕业生在职业岗位上眼高手低的情况极为严重。

3.3 学生的责任心等自身缺陷

当前,对一个岗位“从一而终”的情况并不多见,究其缘由不过就是缺乏责任心。“手残党”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而其往往也不乐于与他人沟通,从而导致“团队精神”流失于工作活动中。这些缺陷直接影响工作者的就业质量与职业生涯发展。

4 独立学院毕业生职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及问题分 析

独立学院介于普通本科高校和职业院校之间,其既不具有普通院校一般的深厚文化底蕴,也不具有职业院校得天独厚的实用性。为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独立学院自此走上转型发展之路。

4.1 培养方式分析

独立学院由于缺少实用性,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其办学定位有些许脱离社会需求及就业的引导。新入职的毕业生在岗位的实践能力虽然不足,可塑性却强,于是鉴于普遍用人单位大都重视对新入职员工的培养计划,学校也随之重视人才培养,拟定了明确的具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

4.2 指导服务分析

目前独立学院就业教育和服务工作主要依托于学生管理部门。然其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与就业指导严重脱节,涵盖全过程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尚未完整形成。又由于缺乏就业专家的指导,致使就业指导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据此,独立学院当摒弃滞留于政策解说,信息发布的习惯,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4.3 目标方向分析

目前许多学校缺乏对大学生基本工作能力的培养目标及系统设计。独立学院等虽迫于教育厅政府推行开展素质教育的要求,开设大量人文课程和课外实践活动,但其目标空乏,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也就不容乐观了。若教学与学生工作体系,学校院系形成广泛共识,又怎会出现效率低下,转型落后的局面。

5 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自我培养途径

5.1 自身综合能力提升

就业能力表现为获得工作岗位的可能性,学生可通过自己就业能力内部之间的优势互补来增进其职业适应性。大学生如若求事业之成功,必树正确职业理想,价值观和人生观,忠其职,求事实,钻其研,求精经。

5.2 规划职业获取能力

通过了解社会热门职业与相关需求状况,让学生在校期间尽早感受就业压力,从而明确学习目标,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其次,为更好匹配职业,大学生还应当善于剖析自己的个性特征,强化其学习主动性与目的性。

5.3 积极实践广泛适应

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积极参与课外活动与社团活动。借助社会实践平台,不仅能增加大学生社会阅历,而且能提高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由此可见,积极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提高自身就业能力和尽早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

5.4 逆商而走积极创业

随着竞争压力的加剧,当前我国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创业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选择之一。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当不断进行创业模拟训练,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整合资料,创造新岗位。

6 独立学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就业能力的途径

就业是民生之本,毕业生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的提升需要各主体之间有效配合。一般来说,独立学院对就业质量和就业能力的关注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充分就业的能力,促进入职匹配。因此,从学校角度探讨推动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的途径十分必要。

6.1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独立学院转型升级之路中,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定位准确,发展方向与目标明确。根据基层一线岗位所需,构建以能力为主线,能力素质为基础的课程体系,优化教育结构,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原有课程相对独立局限的界限,对与之相关的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既保证原有专业的特色,又兼顾相关知识的衔接。独立学院依托产学结合的平台,与用人单位协作修订培养方案,探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以此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6.2 贯彻就业“一把手”工程

独立学院要不断完善院校管理制度与就业导师制度,更直接有效地传递,沟通,反馈各种就业信息。将就业工作与教学改革,专业设置及招生计划制定相挂钩,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考评制度,进一步落实责任制,用以形成“全员重视,全员关注,全员参与”的良好工作氛围。

6.3 开求职就业门诊

在关注学生普及性,通实性的就业创业意识与教育之余,独立学院当积极关注和探索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探索实践创业就业新载体,提供学生以更个性化的服务。院校可利用网络开设“简历门诊”,“面试门诊”和“择业创业门诊”,广泛接受学生在简历制作,面试应聘,岗位创业选择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并建立完善的档案以利于跟踪服务。

6.4 深化专业内涵建设

受国家经济结构与事业单位改革的影响,社会对人才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独立学院可按照市场结构所需,重视专业建设调研,并将其结果及时反馈至专业建设中去,推动专业内涵建设的不断深化。同时,结合每年招生,就业情况等调研结果,酝酿形成专业预警机制和淘汰机制,对不满足调整升级限制的专业进行合理调整。

6.5 拓宽渠道走向国际

基于教育大众化背景,具有国际化教育背景的人才无疑会成为今后用人单位用人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缺少高校般文化底蕴的独立学院当推动海外游学项目的发展,在现有的中外合作办学的基础上,深度挖掘专业领域强的海外优质高校资源,促使学生双向发展,贴上“海归”这一层身份标签。

6.6 傳承创业重视创新

创新是人类所特有的认识与实践能力,是其主观能动性高度表达的方式。为响应中央倡导的“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独立学院必当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将该教育融合于专业教育中去,贯彻到大学生涯全过程。为此,拓展创业教育形式,加强创业教育力度,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侯德伟.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及提升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5(23):55-58.

[2] 闰大伟.试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和要素[J].青海社会科学,2007(6):28-31.

[3] 宇文彩,刘立园.开发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的路径探究——基于高校就业教育视角[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7(3):53—56.

猜你喜欢

职业发展就业能力独立学院
浅谈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发展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审计人员职业发展与能力建设探析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中的思想引导策略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