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何缺乏企业家精神
2018-05-14马琼玺
马琼玺
[摘 要]本文结合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详细陈述了我国企业家精神缺乏的现状并分析其中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希望能够充分挖掘我国的企业家精神,促进我国企业家精神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创新;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F272.91 [文献标识码]A
1 企业家精神含义
企业家精神是指某些能干成常人所不能干成的事并具有开创性成就的一种独特品质。它是企业家的心理状态、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精神素质的综合体现。具体来讲就是企业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抢抓机遇,不断进取,努力地追求效益最大化的不断冒险与不断创新的经营管理的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我国企业家们努力追求的精神家园。
2 企業家精神的重要性
李经纬,他曾亲手创办了健力宝饮料,作为“民族饮料第一品牌”显赫一时,巅峰时刻更是出现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式上,成为最早的体育营销案例。但2001年7月,三水市政府为健力宝召开转制工作联席会议,结果90%的人主张卖掉健力宝,而且不能卖给李经纬团队。几经挫折,健力宝卖给了“气功大师”张海。最后的结局是中国民族饮料第一品牌一路下滑,从此饮料成了可口可乐、红牛们的天下,企业输、企业家输、工人输、政府也输了,2002年1月,李经纬在参加了健力宝转让签约仪式后不久,因脑溢血突发住院。随后又因贪污罪入狱,最终在佛山市三水区因病去世,抱恨终天,享年74岁。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家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当健力宝失去李经纬的时候,就如同失去了灵魂,整个企业一路下滑,最后两败俱伤,李经纬亲手打造的民族品牌在政府的干预下倒下了。当然也能看出,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仅只局限于我们所学的供需关系和价格机制这些,更重要的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企业家精神。一个没有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市场就如同一潭死水,没有活力,这样的市场经济体终将被淘汰。
3 中国企业家精神现状及原因分析
3.1 企业家缺乏足够的冒险与创新精神
自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经济发展态势持续疲软,这已经是一个不用去商讨的事实,而且这样的状态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导致经济问题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经济转型和总体环境两个因素。受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我国民营企业也普遍面临资金紧张、产品成本上升等生存困境,一些企业家面对着困难,不愿再冒险和创新,对企业的发展方向瞻前顾后,对企业可能面临的转变普遍存在“不愿、不敢”的情况。
3.2 社会责任缺失
三鹿奶粉是中国驰名的奶粉品牌,它拥有中国奶粉市场的众多荣誉,而且奶粉产销量连续十五年都是全国第一,可以说是行业中的榜样。 但是,就这样一个在奶粉界做得赫赫有名的公司,却在2008年做了一件把自己送上绝路的事情。
从2008年开始,企业不断地接到消费者举报,好多婴幼儿食用了三鹿奶粉之后,出现肾结石症状。当公司得知后,就开始进行调查,包括奶粉源、公司奶粉生产线以及患儿的身体情况等。在调查结束后,能够肯定是奶粉质量的问题以后,三鹿集团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召回市场在售的奶粉、禁止出售一部分三鹿奶粉。但是,按照国家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像这样的问题,应该及时向国家和政府报告。三鹿集团却没有,而且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汇报。然而这显然是不明智的,网络信息化的时代,消息传播速度是惊人的。
那么问题的根源究竟是什么?一个在奶粉行业已经很有成就的企业,作为中国奶粉行业的标兵,他们的奶粉里面为什么会有三聚氰胺?这样表面上看,企业俨然已经成为一个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制度都没有跟得上追逐利益步伐的“标杆企业”。
3.3 缺乏培育企业家精神的土壤
肥沃的土壤能够长出好的庄稼,为农产品的成长提供了充分的水分和养料。企业家精神也是如此,企业家精神的萌芽与发展更需要提供一个好的“土壤”,来让企业家精神落地生根,茁壮成长。然而,我国企业家精神的缺失,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培育的土壤,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制度环境。一个好的制度环境能够改善和营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降低了市场当中的不确定性,能够建立企业家对市场的信任程度。有效提高和改进企业的生产效率、竞争能力及创新意识,有利于企业家精神的发挥。目前,政府还没有建成和企业家相辅相成的体制和制度环境,各个方面还都不成熟,不健全。
二是文化环境。首先,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排斥竞争,压抑创造性,抑制竞争性观念,对商人抱有强烈的偏见,认为商人“轻义”,对于培育企业家精神十分不利。其次,家族制的文化传统影响了企业家的家族意识和企业传承行为。
三是市场环境。市场经济是企业家精神生成的土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有利于企业家精神的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可能会扭曲企业家精神,当前,市场经济规则不健全,国家法制不到位,会导致各种问题,比如:税收过高、腐败贪污,恶化了部分地区和部分行业的市场经济环境,使得一些企业家对市场环境信心不足。
四是政策环境。在整个外部环境当中,政策因素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影响着企业的长远发展,政府针对相关企业的政策制定和实施,不仅影响很多企业的发展,更影响企业家的行为。政策的歧视性和不连续性都会破坏企业家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4 发扬企业家精神的建议
4.1 激发创新精神
面对着企业自身和宏观经济的困境,企业家应该迎难而上,充分发扬企业家精神,这不仅是对企业本身的责任,也是对整个经济提振的一种贡献。首先需要发扬实干精神,在产品质量和服务上下功夫,发扬老一辈企业家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根据现实情况,制定合理严谨的策略,重新评估、明确企业发展的现实定位,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其次需要发扬担当意识,经济发展越是困难,非公经济企业家就越要有担当意识,要主动求变、大胆探索,在逆境中不断提升产品和技术的竞争力,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添加新的动力。最后需要发扬创新精神,在经济新常态下,创新是解决一系列问题的核心所在,而要实现创新,首要的任务是激发企业家的创新精神,目前很多企业家在创新领域的弱化,使我国企业在面对转型升级时困难重重。总之,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需要发扬当代企业家的创新、实干、担当精神,这不单单是企业摆脱困境的钥匙,也是对整个国家经济提振的担当。
4.2 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企业家都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企业家们应该饮水思源,义利兼顾,自觉履行社会责任。部分企业家重利轻义的思想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诚信意识有待提高,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更应強调诚信与底线,它是一个企业家的最基本素质。其次是文化素养有待提高,中国第一代企业家大多数来源于改革开放初期,他们来自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岗位,人员结构复杂,接受文化教育起点低,靠制度红利发展起来有了原始资本积累后,把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企业的日常管理和人际交往上,往往忽略了自身的学习和素质的提升,普遍缺乏一名现代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再次是功利主义思想严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违反法律与法规的相关规定,侵害劳动者利益、破坏生态环境、偷税漏税等不良行为。这些行为主要是由于功利心过重造成的。失去了应有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所以我们的企业不应该仅仅只是看重利益,不把消费者和相关的环境法律放在眼里,还应该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提高企业的社会价值。
4.3 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好的发展环境能为企业家参与经济提供积极向上理性稳定的预期,有一个稳定可靠的预期,企业才有可能去承担风险,进行投资。因此,营造有利于培育企业家精神的外部环境是推动企业家精神发育与成长的重要条件。
首先,政府要真正做到对非公企业一视同仁,同等享受权利。同时也要对优秀的企业家和他们的先进事迹进行大力的宣传,强调企业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改变人们对企业家的偏见,并吸引相关的人士参与到国家经济振兴之路上来。再其次,要强化政府的市场意识,做到让市场去控制市场,降低政府干预市场的程度,政府只需要做一个市场的监督者即可。最后,有关部门要转变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并定期与相关投资者座谈,听取意见建议,心系企业发展,摸准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有的放矢地帮助企业解决用地难、用工难、融资难等实际问题。
5 结语
总之,如果把国民经济比作生命体,那么企业就是一个个鲜活的细胞,宏观经济的发展更是离不开企业;企业家是企业发展的领航者,没有企业家的运筹帷幄,企业的发展会偏离方向;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的蓄电池,没有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将驻足不前。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改革转型与升级,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驱动力。
[参考文献]
[1] 王雪艳.从成语解读企业家精神[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5).
[2] 韩影,魏博文.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企业家精神培育研究[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01).
[3] 陈道富.孕育企业家精神[J].新理财,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