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农业科技创新 搞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2018-05-14蔡金华王建华杨勇陈露
蔡金华 王建华 杨勇 陈露
[摘要]从农业科技创新必要性入手,论述了创新农业科技手段、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式等重要性。阐述了我国当前形势下如何搞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指出创新是农业科研单位的发展动力。
[关键词]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动力
[中图分类号]F324.3 [文献标识码]A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各产业中最古老的物质生产部门。科学技术开始于农业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又不断推动农业的发展。
自1957年中国农科院成立后,各省、市、自治区相继建立了农业科研机构,形成我国农业科技的主干力量。经50多年的发展,农业科技力量不断加强,已拥有国家、省、地市三级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创新体系。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指引下,我国农业科技水平迅速提高,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现代农业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分子遗传学理论及生物技术的突破,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一系列动植物良种培育成功,农业对象产能大幅提升,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作物营养学,肥料运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极大地提高了动植物农业生物产量,动力机械技术的大力推广,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把农业引向规模化、产业化的道路;现代电子技术的普及,正叩击着农业技术进步的大门,为农业技术研究向深度广度发展提供了可能。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传入我国,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了要求并指明了方向。
1 农业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化学分析技术、生物基因工程、原子能辐射技术、太空育种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等农业高精尖科技成果,正大力推进着我国的农业发展。
对农业科学技术的划分以及对科技攻关、科技创新点的把握,逐步给予了重视和充分的认识。通常我们按技术发展层次,把农业科学技术划分为:传统与现代农业技术;按能量转化特点划分为有机与无机农业技术;按技术的效能的发挥特点则划分为生物产能和机械工程农业技术。随着土地流转的运作,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日益要求工效技术方面的创新。生物产能技术着重研究的是农业劳动对象的生产效率,存在着更高的创新要求。如基因工程给育种技术带来了革命,动植物产量取得了新突破。测土配方,精准农业技术的提出与研究的深入,充分挖掘生物产能潜力。电子计算机及信息化处理技术的问世,正向农业这一古老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经大力推进已渐成体系。农业科技创新,对我国农业科技能力的提高及科技成果的转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创新内容主要是以农业生物产量为主攻目标的现代农业技术创新、普遍应用技术的创新以及围绕区域特色农业建立有关的技术创新。至今,我国基本已形成了由国家、省、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教育单位和科技企业等组成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已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提。如科技手段创新,提高了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增强,给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条件。机制体制的创新,更好地培养、使用人才,有力地提高劳动效率和创新能力。
2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的一个概念,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农业生产经营形式、生产方式上达到相对高度的农业形态。主要特征是:超越了自然经济条件下的传统农业阶段,实现了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实现了生产要素在行业间充分流动、互补和整合,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解决了生产与流通相剥离的现象;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和农产品流通的商品化、市场化;改变了服务不配合、管理较落后、信息不通畅的状况,实现了权责一致、上下协调、管理有序的服务社会化。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农业实际情况,大多数地方仍处于传统农业阶段,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为低下。据资料表明我国农业科技转化率、单位面积水肥当季利用率均为30%~40%,而西方经济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均近70%。另外,农业基础设施相对陈旧,市场网络不健全等因素制约着農业向纵深迈进。社会、自然等方面诸多农业发展的障碍,要求大力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在各领域都取得卓越成就。生化分析、元素示踪、生物克隆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涉及到农业很多学科,丰富和发展了现代农业科学理论,并开拓着农业科学技术应用的新途径。现代农业正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给农业发展带来深刻的变化。
3 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当前重要任务
我国农业生产和发展依靠着政策推进和技术驱动两大力量。改革开放后,全国实行家庭经营为主要形式的承包责任制,调整了农业中的生产关系,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业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全国各地农业生产在政府科学规划指引下,正在呈现出区域特色鲜明的格局。改变了以往农业生产只对数量的追求,正在以丰富人民需要提高农产品质量要求的目标来组织生产活动。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仍存在一定难度,有待克服。由于受长期的低效益循环农业生产方式和传统种植观念束缚,“轻农”、“伤农”现象仍有存在。农业生产面广而分散,“科技入户难”问题较为突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要通过试验示范到广泛应用,涉及环节多,部门多,这也是农业科学技术的相关性综合性强的特点决定的。农业劳动者的文化水平、农业教育、科技信息、生产规模、经营方式等状况,都影响着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
根据我国是农业大国这一实际,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是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加速农业科学技术进步,消除农业发展面临的诸多制约因素,搞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于农业生产中,对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4 如何搞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服务对象是众多农户及农业企业,转化途径及过程层次多,渠道也多。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该项工作:首先,要从认识上,重视农业科技转化工作。虽然,科技成果转化大多数由各农业科研院所承担完成,然而,如果没有政府相关部门的有力支持,就不能顺利地落实该项工作。要科学订立技术成果应用指标,层层下达,专人负责,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畅通途径。其次,要花力量,提高成果水平,并创新机制,给该项工作提供保障和活力。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强化科研能力,出一流的农业科研成果,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条件。重视农业科技转化并加大这方面的投入,研究多渠道多层次转化模式,能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运用到农业生产领域。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而密切注意转化进程,跟踪落实步骤,及时反馈有关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执行一系列政策措施,完善各项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比如,在选项立项成果评定中,要建立科学的合理的评价制度;在选人用人上,要拟定人才评价制度。创新机制,促进新技术新成果的研究开发,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
紧抓人才是该项工作的关键,要拥有一支真才实学、水平高、热心而善于从事农业科学研究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人才队伍。整合科研资源,优化学科设置,挑选出学科带头人,这涉及到科研成果的研究全过程,也涉及到科技成果转化。只有在各方面有了人才去领头、去把关,才能有高精尖的农业科技成果,才能迅速地转化成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5 结语
创新是农业科研单位的发展动力。科研手段的创新,强化了科研能力;转化方式的创新,促进了生产发展;运行机制的创新,激发了整体活力。从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现状来看,应积极创新,深入挖掘潜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科技创新包括创新农业科研手段、创新农业管理体制、创新成果转让机制、创新模式、创新环境等。农业科技创新,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这着手:(1)从上至下各级管理层对农业科技创新予以高度重视,从政策、资金、宣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2)各级农业科研院所及农业院校要打破界限,加大创新群体协作力量。(3)加强农业科技转化工作,使农业科技创新的力量,得到及时体现。
当前,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仍较迟缓。农业科学研究周期长,科技成果转化环节多,而科技创新的目标是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因此,必须把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摆到恰当的位置,依据农业生产研究特点,搞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人才为第一要素,农业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要建立完善体制机制,激励人才,使用人才,调动和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才能把创新的农业科研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参考文献]
[1] 朱道华.农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 李文峰.关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文献综述[J].现代农业科技,2007(2):135-138.
[3] 单玉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的探索[J].福建农业科技,2004(3):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