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策研究
2018-05-14于红丽
于红丽
[摘 要]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标志,代表着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为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指导思想,明确了新十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新型城镇化的制度改革成分重于經济增长成分,是穿旧鞋走新路,而非穿新鞋走老路。更重视发展的质量而非增长的数量。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居民身份同一化,农民如何享有市民身份和待遇。双鸭山市推进城镇化建设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双鸭山市;新型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1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战略意义
新型城镇化的含义:一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协调互动;二是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三是构建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的城市格局;四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顺应世界各国实现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加快实现我国现代化的理性选择;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自觉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建设经济强国的必由之路;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助于推动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既是解决城镇化自身问题的基本途径。
2 制约双鸭山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1)人口制约,东北面临的人口困境,与其说是人口外流,不如说是出生率过低导致的青年人口比例过低,如果是本地年轻人外出打工,他们会寄钱回家,以各种方式贡献家乡内需和经济。但本身青壮年人口的减少导致东北不会出现四川那样的外出打工人口寄钱回家以及经济格局变化后的人口回流现象。所以双鸭山的城镇化进程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大量的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落后。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必须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当今双鸭山市的人口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由于城镇面积增长大大超过人口增长,城镇人口密度不升反降。
(2)资源制约,双鸭山市资源主要以煤炭为主,近几年煤炭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资源制约着双鸭山经济的发展,也制约着城镇化的进程。双鸭山市人均资源占有低,推进城镇化的资源环境制约更加突出。但是城镇化的发展也会加重城镇的水、电、燃气等资源消耗的负担,增加生活垃圾、废气、污水等废弃物的排放,所以城镇化和资源相互制约发展。
(3)环境制约,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上的原因,也有制度政策上的缺陷,农村环保建设发展的速度滞后于城镇化建设,在环境保护人员投入方面,目前城镇环境管理人员还偏少。
(4)产业支撑制约,城镇化与产业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城镇化发展需要产业的有力支撑,农村大省城镇化本身有着许多特殊性,其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全国的城镇化水平,双鸭山的实体经济及企业数量不够,质量也不是很好,双鸭山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受到产业支撑的制约,新型城镇化核心是需要有产业支撑,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进入城市的居民来说,最急需的还是就业,只要有了良好的就业环境,农民进城的愿望很强烈。
3 双鸭山市大力加快城镇化建设途径
(1)坚持探索实践、开拓创新,建设“时代新城”,带动城镇化整体推进。靠优质的建设吸引农民进城,靠优惠的房价吸引农民进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保障住房建设,按照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要求,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鼓励住房合理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为基调,因地制宜解决住房困难群体住房问题提高城镇化建设。
(2)突出产业拉动。主导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是推动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产业发展问题是城市发展的首要问题,大力发展城市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城市化。进一步推进建设系统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确定周边经济,以县城改造为龙头,推进中小企业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同时也谋求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劳动密集型、资源型的基础上逐渐向节约型、生态型转变,加快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相对减少高耗能、高污染的资源型工业。以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为牵动,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服务等相互融合,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全产业链延伸、全价值链增值。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万里润达玉米深加工、鸿展特优食用酒精等项目建设,启动3个省定点区域玉米乙醇燃料项目建设,把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做成我市第一支柱产业。
(3)坚持积极稳妥、形成梯次,建设小城镇、改造城中村,带动城镇化协调发展。一在小城镇建设方面,重点推进了宝清县七星泡镇、集贤县集贤镇、友谊县友谊镇和饶河县四排乡4个省级试点镇建设。
二在城中村改造方面,坚持土地置换、市场运作、捆绑开发相结合,先后规划了33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目前已基本完成了农丰村、建设村、西山村等10个城中村改造。
(4)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扩大富硒米、高油高蛋白大豆、高淀粉玉米等高值高效粮食种植面积,增加特色经济作物面积,抓好棚室蔬菜、果蔬、食用菌种植和林业经济。提升绿色有机食品供给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辜胜阻.新时期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与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01).
[2] 王益谦.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环境问题及其对策[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