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建设:班级良性发展的动力

2018-05-14

新班主任 2018年10期
关键词:阶段精神班级

一个班级,布置了外顯的环境,制订了班规和学生行为准则,有了班训、口号等精神引领,还不能算是一个有文化的班级。班级是否有文化,得靠“建设”。那么,班级文化建设有哪些方法、途径和策略、模式可循呢?

归纳演绎。依据西方经典组织文化理论,创建和改造组织文化可分为实质行为和符号行为,通俗地讲,就是处理好“做”和“说”的关系。由此梳理出班级文化建设的两种基本操作模式:先创造班级优势和特色,后提炼班级精神,即“先做后说”的归纳模式;先提出班级精神,后创造班级优势和特色,即“先说后做”的演绎模式。大多数情况下,两种模式交叉运用。

归纳式,班级在某些方面取得优势,并不断强化优势,形成传统,在这种传统模式发挥作用的同时,提炼表达。比如,某班建班后,年级值班人员反馈,该班早读声比别班大,班主任趁机表扬强化并组织班干部加强常规管理和活动来提升这一优势,比如,我赞扬我班读书声最嘹亮,我们班是最有精神的班级,我们班同学无论做什么都有精气神。

演绎式,设计和策划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在做好基本学情调查的基础上,依校情班情制订《班级文化建设方案》。一般分两类,一是总体文化建设方案,二是专题文化建设方案,依据顶层设计,在班级精神的指引下,分阶段、分任务、分类别、依序实施,长期“按方针办事”,形成良好传统和班级品牌。

狠抓起始。班级文化建设起始阶段是关键,学生来到新学校或新班级,一般都对班级和自己有新的期待。因此,我们应该在开学第一天就开宗明义,让学生明白班级基本的理念、目标、班风、学风等。同时,明确提出最基本的常规要求,比如,时间观念,班级集体活动均要早到1~3分钟;尊师习惯,绝不允许在课堂上顶撞老师,有事课下沟通;学习习惯,认真写作业,按时交作业。

一个班级,从组建初期就抓实常规,后续持续跟进,就会形成良好的班风。

全员参与。全员指与班级相关的全部人员,包括班主任、学生、科任老师、家长等。班主任起引领作用,班级理念、目标、要求等要通过各种途径反复宣讲,让各种建设力量能够凝聚在一起。比如,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要和学生反复协商修改,确定完成后再分发给科任老师,告知家长。比如,教室布置,有才出才(绘画、书法、剪贴、设计等)有力出力(打扫、搬东西等),调动所有学生参与,还可以调动科任老师和家长一起参与,要让大家感觉到班级的“一桌一椅”皆与“我”有关。比如,班级管理和服务岗位设置,不养闲人,人人尽己所能。班级是大家的班级,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班级,不要总想着班级给了我什么,而要多想我为班级做了什么。

突出重点。班级文化建设千头万绪,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哄而上,什么都做,什么都讲,什么都干,这样会造成精力不足,什么都不突出,一无所成。

一个班级,一般要经历“组建——整合——优化——成就”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组建阶段,研究学情、临时班委、科代表、集体生活规范、集体目标的制订是重点工作,通过这些重点工作的落实,使班级运转起来,然后再整合、优化,直至达成建设目标。

班训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指路标,是班级精神的集中体现。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要体现班训的内涵,使班训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

虚实结合。有相当一部分班主任和领导特别强调实干,他们认为要少说(虚)多做(实),或只做不说。其实,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是虚虚实实,边说边做的过程。只做不说,学生无法理解班级愿景,得不到老师的鼓励与精神引领;只说不做,容易使班级愿景变成海市蜃楼。说是引,是导;做是行动,是落实。做出班级品牌,做出榜样人物,还要通过说进行提炼和升华。只有虚实结合,方能达成理想。

正向强化。通过多形式、多角度、多频率、多渠道的反复刺激,对学生进行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价值取向的教育。

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精心布置教室环境,让每个角落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每面墙壁都会说话。充分利用教室固有的物质条件,如墙报、板报、警句、格言等,使教室成为彰显班级精神、弘扬正气的场所。精心设计符合班级精神的系列精品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收获。班主任要善于捕捉契机,及时强化与班级精神相一致的闪光点,通过反复的正向刺激,积极引导,强化学生的正向行为。

榜样示范。文化的形成遵循熏陶、渗透、影响、暗示的原则,由少到多,由个体到群体,逐步拓展、强化班级文化的影响力。从历史上寻找契合班级精神的英雄人物、专家大师,在班级文化墙上张贴这些榜样人物的画像,借助班会宣讲榜样人物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还可以从身边的同学中寻找榜样,身边同学的行为看得见、感受得到,这样的榜样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另外,优秀教师和家长是不可或缺的榜样资源,他们是学生身边可供模仿的典型,班主任要创造条件,让这些先进人物现身说法。比如,开展家长进班开班会的活动。最后,班主任自身更要成为学生的楷模。

班级叙事。教育者运用教育叙事的方式提炼班级精神、建构班级文化,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叙事途径。班主任通过组织学生共写班级日志,编撰班级史册,开展课前演讲等活动,讲述师生共同记录的班级典型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去感悟班级精神。

学科教学。班主任应该是一个整合大师,调动各方面因素参与班级文化建设。比如,向美术老师阐释班级文化内涵,请他协助指导学生在美术课上设计班徽。还可以请音乐老师帮忙规划符合班级精神的课前一支歌,并在音乐课上教唱。

向各科老师讲解班级文化建设的方案,使学科教师理解本班文化导向,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管理中自觉渗透班级主流文化精神。

长期积淀。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班级文化建设纵向发展可划分为启动阶段、积淀阶段、定型阶段、变革阶段。启动阶段,寻找突破口,确立班级形象,确立班主任形象,做好面对挫折的准备。积淀阶段,完成班级形象塑造并积极巩固、积淀优势、积极传播,培育内核。定型阶段,在巩固班级形象的基础上,重视宏观调控,适时、恰当地提炼或定格内核。变革阶段,打破定式,以与班级目标相匹配的诉求,实事求是地求变求新。

机制构建。班级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由四个子系统构成:一是以目标为中心的引动系统。二是以活动为枢纽的运作系统,主要包括班级建设活动、班级管理活动、班级文化营造活动。三是以评价为保障的调控系统。四是以环境为支撑的驱动系统,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四个子系统功能的协调和充分发挥便形成了长效的班级文化运转机制。

班级文化管理是教师自觉地以文化因素引导班级学生自治自理、交往互动,营造文化教育场,最终实现班级管理目标与学生发展目标的统一。班级文化管理的首要内容就是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是班级文化管理的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 何欣容

8+1工作室主持人,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教科室主任。曾获“河南省教育教学专家”“河南省十佳班主任”等荣誉称号。著作《光辉岁月》《高中系列班会课》(三卷)《创意微班会》等。

秦 望

猜你喜欢

阶段精神班级
班级“无课日”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拿出精神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