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供销体制研究
2018-05-14陈波
陈波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水平也不断提升。在网络信息技术的作用下,电子商务出现,跨境电商越来越多。将跨境电商应用在农产品销售中,可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形成高效的产供销体制。具体探讨“跨境电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供销体制,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跨境电商;农民专业合作社;產供销体制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19-0058-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1.42 文献标志码:A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对农业发展问题更加关注。我国农产品数量较多,但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很容易出现滞销问题,对农民收入造成不利影响。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农产品的宣传推广范围。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可以利用跨境电商打开农产品的功能销售渠道,开拓农产品的国外市场。为了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应该构建“跨境电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供销体制。
1 当前“跨境电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困境
1.1 产品质量较差,基础设施不足
想要扩大农产品的销售量,首先要提升农产品的质量,获得消费者的青睐[1]。就目前来看,我国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不够统一,很多产品都没有进行质量认证,致使市场上的农产品参差不齐。除了质量提升之外,农民专业合作社还需要打造特色化的农产品品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扩大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调研,发现超过30%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确立品牌,70%左右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仅仅对农产品进行了粗略加工,导致农产品的技术附加值非常低[2]。62.5%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产品进行了简单包装,无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91.67%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进行冷库建设,导致农产品存放陷入困境。
1.2 电商介入不足,缺乏专业人才
电子商务是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很多农民都没有认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将电子商务应用到产供销体制的构建中,即便是引入了电商模式,也没有发挥跨境电商的作用,对国外市场进行扩展。电子商务是网络信息技术和经济行业的产物,为了扩展电商的应用范围,需要壮大专业人才队伍,培养现代化的电商人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有限,对外部人才的吸引力较低,很少有电商人才愿意进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电子商务进行主动推广。此外,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对内部的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让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化操作,实现农产品的网络化经营,也对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3]。
1.3 发展观念滞后,技术管理缺失
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对农产品销售起到了重要的裨益作用。在打造产供销体制时,工作人员需要将着眼点放在网络信息技术上,以互联网作为依托,形成系统的产供销网络。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坐井观天,仍然秉持落后的发展观念,采用线下销售方式,致使农产品的销售量极低,产品积压问题日趋严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进行调查,发现83%的社员认为互联网具有实用价值,跨境电商可以带动农产品的销售,但是仅仅有36%的社员满意当下互联网知识的普及程度,这说明社员的信息操作水平亟待提升,电商知识急需推广[4]。
1.4 资金缺口较大,阻碍电商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济实力不强,与企业相比,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较小,可抵押物较少,银行仅仅能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拨入小额贷款,很多金融机构都不愿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合作。农民专业合作社中虽然有很多社员,但是很多农民社员都比较保守,对电子商务持观望态度,不愿意投入技术资金,为电子商务提供资金支持。在资金缺口较大的情况下,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会在品牌推广上出现问题,还会在农产品物流、农产品销售环节出现问题,阻碍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1.5 政府扶持不够,政策落实较差
三农问题是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只有解决三农问题,才能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目标。政府担任着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需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经济扶持,开展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很多乡镇政府的执行力比较差,没有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专项资金,也没有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电子商务推广工作,制约了产品产供销机制的形成。还有一些政府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的弊病,没有落实各项方针政策,导致政府扶持沦为了形式化的产物。
2 “跨境电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供销体制构建举措
2.1 完善制度建设,规范民主管理
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目的是带动农民创收,为广大社员提供服务。在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应该进一步完善合作社组织机构,规范内部经营机制和决策机制,制定一整套的社员服务方法。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可以安排合作小组,对本区域内的农户进行统计管理,反映民众的意见和要求。此外,可以设立生产部、市场部、信息部等,对电商信息数据进行及时获取,使合作社管理朝着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政府承担着质量管理的任务,需要对农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农产品已经达到质量标准。在开展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政府可以建立健全奖惩机制,以此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警惕意识,让农民专业合作社严格遵循质量标准。基础设施建设是开展电子商务的前提,政府应该加大推广力度,对电子商务的重要性进行宣传,并搭建跨境电商平台,为平台输入更多的农产品资源[5]。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产品直接负责,应该做好品牌认证工作,应用广告等进行品牌建设,以精美包装和优质优价来吸引消费者注意。
2.2 壮大基地建设,培养电商人才
在构建产供销体制时,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认识到电商人才的重要性,构建现代化的跨境电商基地,获得更多电商人才的青睐。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提高薪资待遇和福利水平,从外部引进电商人才,让电商人才为产供销体制的构建贡献力量。另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在内部形成贸易模拟实训室、会计模拟实训室等,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进行培训,争取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电商人才对工作岗位提出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考察电商人才的现实需要,为电商人才提供更多对外交流的机会,并定期在社内开展专家座谈会等,让电商人才汲取农产品产供销的经验。
2.3 创新发展理念,优化技术管理
在网络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农产品销售方式得到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认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对电子商务理論进行主动学习,并建立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实现农产品信息的共享,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在构建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时,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和农产品中介机构建立联系,不断降低发展成本,解决跨境电商的初期发展问题。
2.4 弥补资金缺口,促进电商发展
产供销机制的构建以充足资金作为基础,在资金不足的背景下,跨境电商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难以建立互通关系。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对财务资金进行规划,确保实现成本效益的最大化,采购物美价廉的设备等,在合适地点构建农产品工厂。另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对物流渠道进行开拓,做好外包工作,积极寻求政府的帮助,杜绝非法融资。政府需要鼓励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加大财政资金的倾斜力度,缓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难题,减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纳税负担。
2.5 加大政府扶持,贯彻落实政策
政府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最大支持者,应该转变自身的角色,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优质服务。首先,政府应该提高网络覆盖率,普及互联网知识,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的现代经营意识。其次,政府应该落实各项方针政策,依靠互联网络传播政策信息,解决信息传递不畅的问题。再次,政府应该构建农产品信息平台,让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时获取国内外市场的农产品信息,调整农产品的产供销策略。最后,政府应该定期开展电商技能培训,让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参与其中,提升其信息操作水平。
3 结束语
三农问题是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必须构建“跨境电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供销体制。
参考文献:
[1]税梦.标准化助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A].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第十三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中国标准化协会,2016:3.
[2]白世贞,吕爽,吴绒.黑龙江省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及其运作机制研究——基于供给侧改革视阈[J].当代经济管理,2016,38(10):26-31.
[3]汪旭晖,张其林.电子商务破解生鲜农产品流通困局的内在机理——基于天猫生鲜与沱沱工社的双案例比较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6(2):39-55.
[4]郭鸿鹏,于延良,赵杨.电商平台农产品经营主体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阿里巴巴电商平台数据[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1):42-48+163.
[5]赵志田,杨坚争.电商环境下农产品物流理论架构、检验与发展策略——来自浙江丽水的数据[J].中国流通经济,2014,28(6):10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