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见牛病的主要特点与防治方法

2018-05-14伦珠

山西农经 2018年9期
关键词:防治策略

伦珠

摘 要:如今,牛养殖市场不断发展,为提高牛养殖效率,本文重点分析常见的牛病特点,并提出具体防治措施。

關键词:牛病;防治;策略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9-0088-01 中国图书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志码:A

本文基于对牛病特点的分析,总结出几方面防治措施,旨在进一步助力牛养殖户不断提高养殖水平。

1 常见的牛病特点

1.1 种类繁多,发病率高

当前,全球范围内有成千上万种牛病种类,而对其划分可以根据病理原因的不同的主要分为四种:分别是外科病、内科病、寄生虫病、产科病常见体系。外科病主要是指外力作用下导致牛体软组织出现开放性损伤,并由此导创伤感染化脓,主要为脓肿、挫伤、蜂窝织炎、等;内科病常指牛体内部系统出现病毒感染或异常,如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血管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类疾病还包括营养代谢、中毒性疾病等,常见表现为疾病引发的肠胃炎、膀胱炎、鼻出血等;寄生虫病氛围体外寄生虫与体内寄生虫。由于寄生虫进入牛体内部导致其与牛体争夺养分,进而引发牛体出现肝部、肺部等异常,或是由于体外寄生虫带来的传染类疾病;产科疾病主要是在繁衍生殖过程中导致的相关系统疾病,如胎衣难下、难产、子宫内膜炎等。

1.2 混合感染严重,疑难杂症增多

当前,检验中有数据表明,牛体的病发原因不再单一,常见多种病源的混合式感染,增大了诊断的困难与治疗的难度。现阶段混合式病源感染多为真菌、病毒、细菌的交叉感染,常见子宫内膜炎、乳房炎、犊牛腹泻等混合疾病类型。混合感染增加了牛病的疑难杂症、加大了牛病的防治、诊断难度,此外,由于医疗水平的限制,环境的破环,病毒细菌的变异,导致牛体内抗体随之改变,致使病毒的抗药性加强,导致原有药物难以发挥药效,新型病毒无法及时根治,形成疑难杂症。

2 常见牛病的防治方法

2.1 科学的饲养管理

对此,第一步要保证饲养环境的清洁良好,有较好的通风性、阳光充足、整洁干燥、温湿适宜、排水顺畅等。此外为了保证牛群的健康发育,还需对牛体经常刷洗、进行牛舍的清洁消毒,通过良好的生长环境增强牛体的免疫力,减少病菌的潜伏,同时降低呼吸类、消化类、皮肤类疾病的发生概率。第二,在规模化饲养的同时,注意科学合理的进行饲养分群、分阶段饲养,切忌随意、突发改变养殖的计划。利用科学的针对性计划养殖,降低交叉疾病感染、冰面营养缺失、肠胃类疾病的发生。第三部,保证牛群有足量的运动,提升其身体素质,病防治蹄趾类疾病,预防母牛出现产后瘫痪。

2.2 防治病疫传入

对此需要建立严格的防疫系统,利用防疫制度控制病情的感染几率。严禁无关人员进出、肺结核患者喂养等。同时还要建立全面的监测机制,严格检疫新近品种。落实健康检疫,新进牛必须要消毒、驱虫、观察合格后才可合并饲养。除此之外,必须要保证饲料的干净营养性,控制发霉、病变的饲料禁止喂养。还要建立严格的饲养场地、养殖人员的消毒措施。

2.3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为了控制病源传入,要对疾病的传播途径进行控制,利用不同的措施进行针对性的消毒。如,以消毒药水结合饲养、饲料的管理控制消化类疾病的传播。若发生或疑似发生病毒传染时,要对牛群的分泌物、排泄物严格处理,对感染、污染的环境进行彻底的全面的消毒。保证消毒的定期性、周期性、严格落实消毒制度的管理策略。

2.4 按时预防接种

要组织牛群定期的接种防疫,增强病毒入侵的抵抗力。接种疫苗必须要以当地的环境、并以爆发种类、流行季节、病疫发生规律相结合,根据牛群的饲养规模、管理情况、流动状态,制定合理的相适应的接种方案,杜绝盲目接种,防治接种疫苗带来反效果。此外需要与有关部门配合,提升接种疫苗的质量,必须符合疫苗的相关制度检测要求。

2.5 提高养殖人员专业性

必须要增加饲养人员的专业知识,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病疫扩散、诊治不及时、病情加重等,进而降低饲养收效的损失。对此,应组织饲养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再学习,加强病情防疫的宣传,提升饲养人员对防疫的重视与意识,提升病情诊判的专业性。

结束语

在牛养殖过程,为提高牛病的预防能力,需要深入实践,总结经验;并要重视科学养殖技术的学习,引入新设备,以提高对于牛病的防治能力。

参考文献:

[1]宋维芳.常见牛病特点及有效防治方法[J].中国畜禽种业,2017,13(01):131.

[2]吴立新.常见牛病的防治方法及牛病特点解析[J].甘肃畜牧兽医,2016,46(21):85+87.

猜你喜欢

防治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