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必要性
2018-05-14姜宇
姜宇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大学教育除了进行基本的知识传授、专业素养的提升,更需要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创业教育。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新、必要性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4-0149-01 中国图书分类号:G649.2 文献标志码:A
随着知识时代的飞速发展,经济的竞争逐步由传统的生产要素如资金、土地、设备转换成由知识更新的速度、知识的产权等由人类智慧所形成的成果作为竞争要素。在这一过程中,最具有能动意识、创新精神的人成为最主要的竞争环节。创业教育的诞生源于这个背景,旨在更加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端人才。
1 创业教育在我国发展的模式
1.1 自我摸索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始于1997年-2002年4月。在上世纪的90年年代末,清华大学举办的全国第一次创业大赛,被很多学者认为是我国开展创业教育的开端。以此为契机,国内的众多知名高校都针对创业教育开展了形式多样初期的探索。清华大学采取的是将学生的创业计划与实践结合,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复旦大学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逐步融入创业教育,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创业教育的有关技能,同时予以适当的引导。华东师范大学将大学生创业教育列为一个学科等。
1.2 国家支持试点阶段
此阶段从2002年4月至今。源于国内各个高校对创业教育的尝试、重视和实践,国家对于把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有大幅度提高,并由国家出面、教育部批准在我国9所著名高校中设立了试点,国家相关部门给予一系列的政治扶持和经济支持,致力于利用高校的便利条件摸索出一个适应中国国情,适应经济发展和学校实际的创业教育发展模式。并由此形成了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创业教育发展模式:
第一种方式是将创业教育作为高校的一个学科,将创业教育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进行传授。第二种方式是首先丰富高校学生对于创业教育的技能、知识和精神,成立专门的机构指导学生对于创业教育的实践,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适当的场合学校会提供经济、人力、物力、设备等支撑。此种方式的创业教育的实践翘楚当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上面提及的创业教育知识、技能等培训、提供必要的资金、设备支撑外,专门划拨老师对于学生所提的创业构思进行专业评估,并考虑是否进行融资,进行市场实践和和盈利。最后一种方式是第一种和第二种的结合,代表高校是上海交通大学。
2 创业教育发展的必要性
2.1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方面,创业教育的普及,大力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知识与技能,鼓励大学生创业。创业企业虽然与创新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不同,但对于市场经济的创新方面的调控起着重大作用,它促进了技术的不断更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力;创业企业调整了市场的结构,进一步引起市场竞争,从而使生产要素更加的优化配置流通。另一方面,创业企业为不同社会层次,不同职业的待岗人员、失业人员提供了进入经济主体的最直接最快速的方法,提供了一个平等的平台竞争,这也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和谐发展。
2.2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以2016 年为例,2016年全国约有1 000万大学生面临就业,还有近40万的海归人员,加之每年累计的未就业人口,自主创业就显得更加重要。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利用本身的专业知识,利用所学的创业教育知识,利用国家对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扶持、优惠政策,不但能解决自己的工作岗位,解决个人的生存发展问题,体现自身的价值,同时创业带来的就业机会也可以帮助其他待岗人员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2.3 高校的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改革的趋势
大学划分了不同的学科,并有其不同的研究半径,这样的设置以专业为中心,辐射到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及与专业相关的实用性知识,如此设置的好处是能最大限度的保证专业学习的深度,但学习的广度不够。这就导致了大部分大学生只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对已专业知识以外的其它知识则涉猎不深、一知半解。这直接导致大学生毕业以后,实践能力不高、综合水平不强,而关于创业知识、技能更少匱乏,这就要求大学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但要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素养,更加应该注重创业教育,更加重视培养具有创业知识的人才。
2.4 创业教育是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大学的创业教育培养,在大学内普及创业知识和技能,对学生的创业想法或者计划进行指导,或进一步摸索创业想法或者计划的可行性,甚至做进一步的融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逐步的筛选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并慢慢的在这些人身边形成辐射效应,不断有新的大学生进行创业尝试。具有创新意识的大学生即使没有自己创业,进入企业任职后,会在工作中不断提出新的工作点子,新的工作方法,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敏.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理论思考研究[J].考试周刊,20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