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对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影响与对策
2018-05-14王竹
王竹
摘 要:我国自2016年5月1日以后,在金融业范围内开始设立试点,广泛实施“营改增”政策,在当年7月,金融业首次增值税纳税申报顺利完成,这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实现“营改增”政策的突破,平稳的度过了“营改增”政策的过渡期。“营改增”政策在金融行业内实施难度很大,影响的范围深远,“营改增”改革开始阶段的税务机构以及各家经营单位,从准备进行政策理论准备到真正实施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本文将论述金融业实施“营改增”政策一年多以来对银行管理中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深入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实行“营改增”发生的实际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对商业银行适应政策环境,调整经营方略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营改增;财务管理;商业银行;营业成本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5-0086-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812.42;F830.42;F832.33 文献标志码:A
1 “营改增”的内涵
“营改增”的全程是“营业税改增值税”,这是指在进行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施行“营改增”纳税政策有利于减少重复征税,能够促进企业减少纳税负担,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下做出的重要决策。在金融行业实施的“营改增”第一个试点是上海市,实施时间为2012年1月1日。经过初步的探索与尝试,在上海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明显的社会效应,试点地区也逐渐推广至我国的交通业、邮政服务业和电信行业等。2016年5月1日,我国实现“营改增”试点全行业覆盖,达到了“营改增”政策平稳过渡的目的。商业银行是“增值税”政策实施的极大受益者。在政策颁布以前,商业银行的营业税有十种,之中所得税占税收总支出份额最大,营业税所占比重紧随其后。在进行“营改增”政策以后,营业税彻底退出了我国历史舞台,可见,实施“营改增”以后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税负负担起到很大缓解作用。
2 “营改增”对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影响
2.1 短期内成本增加
商业银行在实行“营改增”政策的短期内财务管理成本增加。“营改增”初期,商业银行对新政策不能深入了解,进行纳税环节需要与税务机关不断交流和沟通咨询。此外,银行内部的数据计算统计软件系统需要及时更新,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在“营改增”前期增加银行的成本。实施“营改增”的前期阶段,银行内部需要增加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工作,面临财务管理人员系统培训和调整,还要对银行内部的软硬件设施进行更新换代,统一购置安装增值税专用税控机和增值税开票系统。这都需要银行的前期成本投入。在整体税负方面,“营改增”的银行税率由5%变更为6%,银行需要在短期内获得足够的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2.2 税收风险的增加
在纳税环节上,增值税相比营业税增加了税额抵扣的环节,这需要商业银行在纳税过程中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此外增值税的纳税制度非常严格,商业银行在进行增值税纳税过程中将会涉及到税款取得、领用、抵扣和缴纳款等环节。所有的环节都要求商业银行银行严格遵循法律政策要求,一旦违法将面临严重的行政和刑事处罚措施。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以后,商业银行内部财务人员对纳税环节不够熟悉,纳税计算制度不理解可能会导致对纳税税款的计算错误,财务人员对会计事项的计算偏差、少计漏记等都会造成商业银行税收风险。
2.3 财务核算方式转变
“营改增”政策将会改变会计事项核算方式上的改变。商业银行需要增加会计科目上的应交增值税款和未交增值税款的项目记录,这项核算项目是用来记录商业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应交税费和未交税费的统计。日常增值税业务中,财务核算项目也要增加“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等科目统计。此外,营业税与增值税的不同点还体现在计税方式上,营业税通过商品价格进行计算,税款记录到价格,但是增值税是价外税,也就是说,银行在进行核算内部成本的时候需要取出增值税的因素,在核算过程中计算难度增加,也会差生利润表的金额上的变化。
2.4 工作人员组成变化
“营改增”以后,进行商业银行内部财务管理与税负统计的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工作转移。由原来负责营业税的员工需要进行向增值税工作的转移。相关银行业务调整,新增业务管理,财务核算人员重新培养学习甚至银行人员类型、人员比例都会根据“营改增”的改革方案做出祥应的调整。
3 应对策略
3.1 积极学习掌握政策与法规
“营改增”政策推行以后,商业银行为了适应新的纳税体系,不影响银行的正常运转,就需要内部所有员工对“营改增”政策进行统一学习与了解,银行财务管理的相关人员更要熟练掌握“营改增”政策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做到熟练处理税务工作的处理。这就要求商业银行统一组织银行员工定期到当地税务机关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和培训,同时还要加强自我业务能力,组织员工进行银行内部业务的培养和培训,实行内部与外部管理相结合的有效模式。要做到对新政策后业务流程熟悉和实践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在处理现实问题时遇到阻碍或者不明确的问题应该与当地税务机关积极沟通交流。调整银行经营战略和经营方法,让税收政策与银行业务特点充分结合,适应政策的变化。商业银行应该对“营改增”后的税务申报系统加紧了解,安排相关员工对信息系统进行维护。税收过程做到提前确认纳税识别号和开户行账号信息一致原则,确保对税收申报系统使用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3.2 完善会计处理
商业银行在进行政策改进以后,内部会计处理项目比之前增设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在银行内部营收计算的过程中,主营业务的收入计算也发生了具体改变,主要将“含税收入额”转变成“税后收入额”。需要商业银行主动根据自身特点,将会计处理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调整,科学整合银行内部缴税核算体系和营收核算体系,对税收的软件和硬件进行更新换代,并由相关内部员工进行维护,做到设备系统的正常使用。商业银行要及时的将营业税发票改为政治税发票,保证在“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初期进行正常的发票出具。
3.3 优化业务流程
银行应该根据“营改增”政策的指导,对银行内部的各项业务进行适当调整,并将银行内部所有工作流程进行系统的梳理。尤其是银行管理层应该科学分析“营改增”政策对银行经營管理的影响,包括对税收的考量、利润统计的变更。在银行对未来经营能力和状况作出预测时,要根据对实施“营改增”政策后初期阶段各项财务申报的变化,做到过渡期利润的增加。在财务管理方面,商业银行对业务收入和支出的计算需要依据新政策的计算方式计算。商业银行要全面建立并完善会计制度尤其是银行财务管理制度的优化,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监督、复核、审核流程工作。
3.4 加强人才培养
商业银行内部应该抓紧对相关员工的培养和管理,尤其是会计部门的财务管理。开展“营改增”专项动员会议,紧急成立“营改增”政策研究小组,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心得交流和会议学习,用最短的时间保证员工对新制度下银行内部业务流程和管理体系有新的了解和认知。加强人才培养,不断吸引优秀的管理人才,组织精英干部、员工到上级单位或者当地税务管理局学习,保证员工具备高水平从业资格。抓住“营改增”对自身特点的结合点,利用“营改增”政策实现对自身的降成本。
参考文献:
[1]葛小慧.浅议营改增对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影响与对策[J].会计师,2016(07):23-24.
[2]宋玉.营改增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与财务对策[J].时代金融,2016(23):76-77.
[3]霍浩浩.“营改增”与我国银行业财务管理问题创新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6(1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