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学前教育师资供给侧问题探讨

2018-05-14夏茂林李军令韩羽洁

现代教育科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供给侧师资学前教育

夏茂林 李军令 韩羽洁

[摘要] 目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师资供给侧突出地存在师资总量供给紧缺、供给质量低下、供给的性别结构严重失衡(呈单一女幼师供给状况)等问题。这主要根源于学前师资培养滞后、农村学前教师工资待遇过低且供求信息不对称、男幼师职业的社会认同感过低等原因。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完善农村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增强政府性投入;制订幼师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农村幼师工资待遇;加强农村学前教师定向培养;完善农村学前师资供需信息渠道;政策鼓励男生从事幼师职业,优化农村幼师性别结构。

[关键词] 农村;学前教育;师资;供给侧

[中图分类号] G61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8)04-0051-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804010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二孩政策全面放开,我国学前教育需求不断增大,学前教育供求矛盾更显突出。其中,農村学前教育供给问题尤为严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严重短缺,极大地制约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以及学前儿童入学的机会均等,也导致了大量农村学前教育需求的不断外溢。因此,加强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的供给侧改革已成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突破口。而改善农村学前师资的供给侧却又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近年来,国家虽已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但农村学前师资供给问题的总体局势仍很严峻,而目前学界对此问题的关注也还很薄弱。基于此,本文勉力而为,试作探讨。

一、农村学前师资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农村学前师资供给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师资的供给总量、供给质量、供给的性别结构等方面。

(一)农村学前师资总量供给严重紧缺

从师资总量来看,我国农村学前师资供给严重紧缺。根据2013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规定,全日制幼儿园里教职工与幼儿的配备比例应达到1∶5—1∶7,半日制幼儿园中教职工与幼儿的配备比例应达到1∶8—1∶10,才算合理。然而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来看(如表1),2011—2013年幼儿在园人数和教师人数都在逐年增加;2011—2013年在我国农村幼儿园的教职工与幼儿的配备比例分别为1∶31、1∶28、1∶24,远远高于《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的规定标准。近年来虽略有改善,但这种局面并没发生根本改变。如果按全日制幼儿园的师生比1∶6来计算,我国农村学前师资大概缺口应为135万余人。如果再考虑到广大农村还有大量适龄幼儿未曾入园等因素,农村学前师资的缺口就更大了。由此可见,我国农村学前师资总量供给不足问题已经极其严重。

(二)农村学前师资供给质量普遍低下

在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文化教育发展都相对落后的广大农村,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农村,学前教育师资普遍素质较低,优质师资都流向了发达地区或城市幼儿园,从导致农村学前教育质量低下,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优质学前教育的大量需求。具体说来,农村学前师资供给质量低下主要体现在学历层次和专业素养等方面(如表2和图1)。

1农村学前教师学历层次相对较低

教师学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素质的高低。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3年)相关数据整理而来的表1和图2所示情况可知,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教师通常由一些大中专院校培养和供给,而且最主要的来源是中专院校,多数教师是中专加自考大专学历。在农村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群体中,研究生学历占004%,而城区研究生学历所占比例为040%,相差036个百分点;农村学前教师本科学历占比为843%,而城区则为2117%,城区要比农村高1274个百分点;农村学前教师专科学历占比为4553%,而城区为5532%,城区比农村高979个百分点。农村学前师资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比例为54%,而城区为7689%;相反,农村学前教师为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的人数比例则达到46%,而城区仅为2311%。以高中学历为分界点,城区学前师资队伍中高中学历以上的教师比例比农村高出2202个百分点,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的学前师资农村比城市高出228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农村学前教师队伍的素质普遍较低。

2农村学前教师专业素养普遍较低

从专业素养来看,农村学前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不容乐观。多数教师没有受过专门的学前教育专业训练,缺乏对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研究和认识。从图1可知,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幼儿教师占据了农村学前师资的4599%。而这里的高中又包括了普通高中、中专、职校、技校。可见,目前我国农村学前师资将近一半是来源于中专和职校。这意味着,大量的农村学前师资来源于那些成绩差、考不上普通高中的毕业生。而大部分中专学校为了增加毕业生的求职竞争力,又往往重视艺术类课程的教学,而忽视理论知识(如学前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等)的教学,从而使得这些教师的知识结构也很不合理。许多教师对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一知半解,在课程教学活动方面的专业技能也普遍较低。同时,生活在不同背景下的儿童也需要教育给予不同的关注。而农村学前儿童具有诸多特殊性,如留守儿童居多、家庭教育缺失、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乡土教育资源丰富等,因此需要农村学前教师抓住这些特殊性给予相应地教育。然而,目前的普遍情况是,农村学前教师只能套用城市学前教育的模式。正如朱永新所说,“…是在用城市的模式来开展农村的教育,农村的教育严重地脱离农村的实际,复制城市的教育内容”[1]。这一切充分说明,我国农村学前师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三)农村学前师资供给性别结构严重失衡

从性别结构来看,我国农村学前师资供给基本上呈清一色的女教师供给,使得师资队伍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男女性别失衡的状态,严重影响了农村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可知,2011—2013年我国学前教育女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比例分别是9105%、9157%和9168%;男教师所占的比例依次仅为895%、843%、832%,可见此问题的严重程度。而在广大农村,这一问题则更加严重。多数农村地区的幼儿园连一个男教师都没有,有的幼儿园即使有男教师也只是从一些小学临时聘用的体育老师或退休教师,严重缺乏专业和专职的男幼儿教师。在农村幼儿园里,幼儿教育和管理工作完全由单一的女教师承担,孩子成长严重缺乏了必要的男教师角色影响。这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农村学前师资供给侧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如上文所述,我国农村学前师资供给侧存在诸多突出问题。而之所以导致这种状况,其原因又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学前教师工资待遇过低,缺乏吸引力

工资等收入待遇的高低决定了一个行业的职业吸引力。幼儿教师也是社会的普通一员,并不能超脱于经济利益之外。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学前教师的工资待遇都是极低的,因而严重降低了学前教师的从业动机,并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优秀学前教师不断外溢。据笔者调查,四川省等西部地区的农村学前教师待遇普遍极低,月均收入一般在1200元以内。而杨莉君等(2010)在对中部四省329名农村学前教师的工资待遇进行的调查也发现,“工资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教师共287人,占调查总数的8721%”[2]。可见农村学前教师的工资之低,几乎难以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

(二)学前师资培养滞后导致幼师供给总量短缺

由于學前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而且由于教育收益具有滞后性和潜在性等原因,学前教育收益更加隐性化,从而使得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其它阶段的教育。因此,从宏观而言,国家对学前教育投入的重视力度严重不够,因而对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也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和不断增长的学前教育需求。学前师资培养不受重视使得学前师资供给总量短缺,优质学前师资更是供不应求。因此,在优先满足了城市幼儿教育的需求之后,能够到农村从事学前教育事业的幼儿教师就更少了,以至于农村学前教育出现师资更加紧缺的局面。

(三)农村男幼师职业的社会认同感极低

一个职业的社会认同感的高低标志着该职业的社会声望及其从业者职业地位的高低,因而必然对人们的从业选择影响巨大。对于农村幼儿教师这一职业,人们普遍认为不过是在哄哄孩子,因而理当由女孩子去做,男人要是从事这样的工作就会被看成没出息或者觉得工作过于简单而没有挑战性。当然,极低的工资待遇也让男人对学前教育工作望而却步。因此,不仅在农村,即便在城市,如果男孩子选择当学前教师,通常会被人们瞧不起。男幼师职业的社会认同感非常低下使得很少有男生愿意报考学前教育专业,从而使得学前教育专业在男性生源方面出现供给极其稀缺的状况。而即使有少量的男幼师毕业生,也往往成了城市优质幼儿园的抢手货,很难有愿意到农村幼儿园工作的。

(四)农村学前师资供需信息不对称

目前,在农村学前师资极其短缺的同时,却出现了不少幼师毕业生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岗位而转行的现象。导致这种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农村学前师资供需信息渠道不健全而导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渠道不畅通使得学前师资的供求双方难以及时获取信息。在信息化时代,师资需求信息亟需通过互联网等信息途径实现明朗化、显性化和公开化。而在这一点上,广大农村普遍欠缺,从而导致农村学前教师的需求侧与供给侧之间缺乏必要和及时的信息对接,严重影响了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的有效供给。

三、改善农村学前师资供给侧的基本思路

从上文分析可知,我国农村学前师资的供给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学前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要振兴农村学前教育,就必须花大力气从多种途径改善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师资供给状况。

(一)大力提高农村幼师工资待遇,增强农村学前教师行业吸引力

要增加农村学前师资供给,首先必须提高农村幼师的工资待遇,增强农村学前教师的行业吸引力。为此,至少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1.制订农村幼师最低工资标准,弥补市场调节局限。劳动力价格是市场自发调节劳动力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岗位之间合理配置的经济杠杆。但价格要反映供求关系和生产成本,必须具备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否则市场调节就会无效。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经指出,“经济学中最深刻的结论之一”[3],就是在公共产品和外部性等背景下,资源配置会出现市场失灵的状况,从而离不开政府的干预。教育经济学研究认为,“教育消费具有私人产品的特征,同时又具有一部分公共产品的特征”[4]。学前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不能完全被推向市场。政府必须履行其相应职能并发挥好计划调节的手段,才能实现学前教育的良性发展。针对当前而言,政府需要完善农村学前教师劳动力的价格机制,制定农村学前教师的最低工资标准(不应低于公务员的最低工资标准),缩小城乡学前教师工资差距以及学前教师与其它教育阶段教师的收入差距,从而才能增强农村幼儿教师职业的行业吸引力,增加农村学前师资供给。

2.完善农村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加强政府财政投入。学前教育既然属于准公共产品,理当实行成本分担,否则就会导致供给与需求的失衡。然而,当前农村的幼儿园多以私立幼儿园为主,其学前教育成本几乎由学前儿童家庭全额承担,完全违背了“谁受益,谁付费”的成本分担原则。根据教育的个人收益和社会收益对比情况,政府理应承担学前教育成本的大部分成本。因此,中央政府财政政策应加大向农村学前教育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根据2001年6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规定的“确保农村教师工资发放是各级人民政府的责任”[5],地方政府应当积极分担农村学前教育成本,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为提高农村学前教师的工资待遇提供重要的财政支持。

(二)定向培养农村学前教师,保证农村学前师资供给

优质的师资队伍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针对目前农村学前师资质量低下且参差不齐的状况,有必要对农村学前师资进行专门的培养即“定向培养”。这里的“定向培养”就是指招生时要以农村生源为主、培养时授以专门针对农村学前教育的课程、毕业后要能到农村去从事学前教育事业的一种培养机制。通过定向培养农村学前教师,确保农村学前师资数量的充分供给。

1.以农村生源为主,定向培养农村学前师资。农村幼儿园与城市幼儿园的差别不仅体现在教师工资待遇较低上,而且还体现在交通不便、娱乐设施少、生活条件差等各方面。很多刚到农村工作的教师都难以适应当地环境。然而,农村生源对于农村环境却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通过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不仅有利于缓解农村学前师资不足和教师流失等问题,而且还能缓解农村人才的就业压力。通常人们都有一定的乡土情结,如果以农村生源为主进行定向培养,毕业的幼儿教师会更愿意为自己家乡效力。这要比聘用外地教师要有效得多,而且有助于促进农村学前教师本土化。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考虑在当前国家实行的“免费师范生”政策中增加和扩大“学前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并以地方师范院校培养为主,增强学前教师培养的地方针对性。

2.优化课程设置,设置专门针对农村的学前教育课程。在美国农村教师培训中,农村社会学便是其培训课程中的重要内容。这说明,让幼师学生充分了解农村社会对于培养能适应农村的学前教师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将农村社会学纳入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课程体系,可以增强未来的农村幼儿教师对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了解,为更好的适应农村教育工作提供心理准备。目前我国许多学前教育老师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特殊性了解甚微。因此,在针对农村学前教师的定向培养中,应增设专门的农村学前教育课程。例如农村社会学、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农村留守儿童特殊性等与农村学前教育特殊性息息相关的课程内容,从而提高农村学前师资的专业素质。

3.培养学生情怀,将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做为信仰。要改善农村学前师资供给,不能仅仅依靠物质激励,还应加强人文价值观的引导,培养幼师专业学生服务农村、扎根农村的情怀,努力让幼师学生能够“把农村学前教育当做真正的事业,同时又把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当做一种信仰”,把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为农村学前儿童提供优质服务当做一种价值追求。唯其如此,农村学前教育才会对幼师专业毕业生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从而才能真正实现农村学前师资的有效供给。

(三)完善师资供需信息渠道,促进农村学前师资及时供给

由于农村学前师资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导致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部分幼师毕业生就业不充分,而与此同时农村学前教师却极其紧缺。为此,必须加强农村师资供给的信息化建设,打造学前教师供需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农村学前教师需求信息和幼师毕业生的基本信息等,并适时更新。当然,要搭建这样的平台,必须依靠政府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

(四)鼓励男生从事幼师职业,优化农村幼师供给的性别结构

要優化农村学前师资供给的性别结构,需采取多种措施促进男生从事幼师职业:

1.政策鼓励男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要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对男生的吸引力,可以考虑对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比如,设置专业高额奖学金,对报考学前教育的男生给予降分录取等优惠政策。同时,高校应帮助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正确认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从业价值,“感觉到这一职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帮助他们…克服社会偏见…”[6]。对于那些愿意留在农村从事学前教育的男生给予更高的待遇,如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安家费等经济激励措施。

2.强化社会媒体和舆论的正面导向作用。加强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正面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和报道农村幼师及其男幼师对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和先进事迹,导向社会民众正确看待男幼师职业的社会价值和职业声望,使男幼师职业成为一种令人尊重和称赞的职业,为男生从事幼师职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朱永新.中国教育观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78.

[2]杨莉君,周玲.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研究——以中部四省部分农村幼儿教师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2010(5).

[3][美]保罗·萨谬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8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138.

[4][6]张学敏,叶忠编著.教育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34、217.

[5]徐志国.男幼师的缺乏、流失与其职业优势的矛盾[J].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2006(5)

(责任编辑:邹曌)

猜你喜欢

供给侧师资学前教育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公务员培训兼职教师暨公共管理硕士(MPA)校外导师人员名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