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倾听本质,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促进学生共情和赏析能力发展

2018-05-14朱莹栗瑞莲

英语学习·教师版 2018年1期

朱莹 栗瑞莲

摘 要:英语学科作为语言课程就需具备有利于学生实现人文积淀,有利于学生发展人文情怀和有利于学生提高审美情趣的特点,将教育回归到“育人”本质。而目前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尚停留在聆听(listening)的层面,以听力技能策略教学和语言知识教学等为重点,从而导致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无法满足学生在实际生活交际中关于“听”的要求。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将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提升到倾听(attending)的高度,借鉴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将其回归到倾听的本质,强化学生在听力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尊重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主动引导、积极思考、澄清问题并建立关系,从而实现学生共情能力和赏析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倾听本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欣赏式倾听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定位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课程标准》在语言技能五级标准中对学生听的能力提出:要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同时,在情感态度五级标准中要求学生“能在英语交流中注意并理解他人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听力教学实践中要关注学生共情力的培养——不仅要培养学生“听到”(获取)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听懂”(共情)的能力,要将英语课程回归到教育的“育人”本质,对学生的培养要高于并广于能力培养。

由此可见,英语课程要摆脱简单语言教授的旧有模式,通过科学的设计,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既有知识以及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在单元课时中学生的多维度发展。

现有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不足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长期以来停留在聆听(listening)的层面,以听力技能策略教学、语言知识教学、语音教学或听说结合探索为重点。教师或积极创设情境,使学生于虚拟语境中掌握话题相关语言知识,或仔细整合听力文本,使学生通过反复操练掌握单项或者多项听力技能和策略。这样的听力教学,一方面具有单课时教学重点突出、教学目标易于落实的优点;另一方面却无法避免与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学生无法将课堂所学即时运用于生活交际的不足。毋庸置疑,实际生活交际中关于“听”的要求,要远远高于聆听(listening)这一层次。

倾听一词的英文是attending,有参与、专注、注意之意。在交际中,容易与聆听(listening)混淆。倾听(attending)的目标不仅是了解情况,更是为了建立关系,同时还有反馈效果。倾听(attending)是一个主动引导、积极思考、澄清问题、建立关系、参与帮助的过程。

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不難发现:现有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大部分停留在聆听(listening)的初浅层面,只强调信息的获取和复现,能体现语言交流过程中的交互性并不多,大多忽略了积极思考、建立关系和参与帮助等高层次的要求。即便教师创设了接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语境,但因时效性较差,学生并不能将所学直接运用于现实生活,且无法体现学生在交际中的主体性地位(仅凸显了文本的主体地位),很难实现学生在共情(人文情怀)和赏析(审美情趣)这两个维度的发展。面对《课程标准》的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求,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改革刻不容缓。

回归倾听(attending)本质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Cabaniss在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一书中提到了倾听(attending)的五个层次,其中可以与初中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有三个,即“信息式倾听(informative listening)”“移情式倾听(empathic/comprehensive listening)”和“欣赏式倾听(appreciative listening)”。“信息式倾听(informative listening)”和现有听力教学中的聆听(listening)相近,关注学生获取和理解作者所传递信息的能力(the ability of an individual to understand a speakers message);“移情式倾听(empathic/ comprehensive listening)”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要求能够认知他人心理和情绪状态(the capacity to recognize and understand another persons mental and emotional state);而“欣赏式倾听(appreciative listening)”则是允许倾听者在听力内容中,自主选择能激发自己兴趣的信息(a type of listening behavior where the listener seeks certain information which they will appreciate)。

John. A. Kline在Types of listening和Listening Effectively: Achieving High Standards in Communication两本书中分别介绍和解释了“欣赏式倾听(appreciative listening)”及其作用:学生基于自己与众不同的生活经历、根据自己的品味来获取文本中能够引起自己共情的内容,从而达到理解听力文本、享受听的过程的目标。“欣赏式倾听(appreciative listening)”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感知(perception),不同个体的感知和预期受到其生活态度的影响,从而表现出对同一文本的不同理解和反馈。

“信息式倾听(informative listening)”适用于简单的信息介绍等说明类文本。此类文本的写作目的主要是信息的输出和传递。因此,学生只要能够准确获取和了解信息就达到了文本输出的目的。

而“移情式倾听(empathic/comprehensive listening)”则适合于带有人物经历和情感的记叙类文本。此类文本的写作目的是通过信息输出,使听众理解自己的感受,从而引起共鸣。在倾听这类文本时采用“移情式倾听(empathic/ comprehensive listening)”,就能够更好地解析文本,从而达到文本输出的目的。而当遇到诗歌等文学艺术类作品,“欣赏式倾听(appreciative listening)”则最为适用。此类文本较为抽象,听者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会,融会贯通,才能达到解读赏析文本的高度。

由此可见,如果在听力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不同生活经历和文本的类型,针对同一文本对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获取同样的信息、对同一信息有同样的阐释及对文本中信息的重要性分析持同样的观点,就很难实现更大范围地激发学生听的兴趣、变听力练习为主动交际并让学生进行积极评价的培养要求,无法实现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的发展。而如果将“欣赏式倾听(appreciative listening)”纳入到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之中,允许学生基于自己与众不同的生活经历、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提取文本中能够引起自己共情的内容,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听的热情,并为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和领悟对所听信息进行评价、批判和赏析创造了条件,从而实现学生共情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回归倾听(attending)本质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设计实践

以人教版Go for It!九年级(全一册)的第14单元第一课时的听力教学为例。从语言知识来看:本单元的话题为学校生活(school days)。目标词汇为形容校园事物和人物所使用的描述性词语(description words)及描述校园生活中不同活动的词汇。功能为:Share past memories and experiences(分享过去的回忆和经历)。语法为:Review of key structures(包括一般过去时、现在完成时和remember doing)。教材为本课时所设计的产出活动是Role-play a conversation about the teachers that the speakers will remember after graduation(表演一段关于自己毕业后会铭记的老师的对话)。本单元所涉及的所有语法在之前两年的教学中已经讲解过,是初中三年英语学习的收官之作。所以在本课时教学中,无需过多涉及语法。

教学材料是Section A的1a到2d,其主要部分是三段有关初中生活回忆的对话。听力文本的内容涉及了学校活动、学科学习、小意外和老师同学等校园生活的多个方面。教材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如下:学生要通过听对话,获取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并将事件和人物进行匹配。然后,学生需使用核心句型分享自己的初中经历和回忆。最后,学生需通过听录音和模仿,来演绎最后一段对话。

然而,本课时是单元的导入课,既要引导学生使用过去所学的时态和句型对初中生活进行准确的描述,又要激发学生对单元话题的兴趣,引起共鸣,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对初中生活的依依惜別之情,从而珍惜最后的初中时光。作为收官之作,这节课需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展示学习能力和文化品格的良好平台。虽然本课时所涉及的“学校生活”话题,与学生的生活非常贴近,但三段听力材料涉及初中学校生活方方面面的回忆,逻辑线索不清晰。因此,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对听力材料产生共鸣,仍需精心设计。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的连贯性,且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多维度能力的培养,教师将本课时的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这也符合《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所提出的:“积极利用音像、多媒体以及网络等现代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供有利于学生观察、模仿、尝试、体验真实语言的语境,使英语学习更好地体现真实性和交际性特征”。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邀请一位同学朗读教材3a的阅读文本(一篇以初中生活回忆为主题的诗歌)作为导入环节,渲染依依惜别的情绪,以帮助学生快速入境。在这个听力活动中,学生没有任何规定完成的任务(task)——不做单一的“信息式倾听(informative listening)”或者是“移情式倾听(empathic/comprehensive listening)”,而是仅仅用心去“整体感知”文本希望传递的感情,使学生开始“参与”。然后,教师呈现校园和学校特色活动的照片,以调动学生相关话题的词汇储备。接着,教师补充一段以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为背景音乐、以任教学生初中生活照片为主体的视频,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共鸣,从而与本课时讨论的话题“建立关系”。有了感情积淀之后,师生一同进入对于共同经历的初中生活的回忆,进行词汇教学的延伸,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之后,教学进入第一段听力文本,主要是“信息式倾听(informative listening)”,学生记录文本中所提到的具体事件。为了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引入了“sweet”和“bitter”这两个词,请学生对文本中提到的回忆进行评价,以“积极思考”来为之后的“移情式倾听(empathic/ comprehensive listening)”做好准备。于是教学进入第二个文本:在这个环节,学生进行“移情式倾听(empathic/ comprehensive listening)”,在听的过程中他们将回忆和评价关联,按类别记录文本中提到的回忆。在分析这一段文本时,师生一起深入剖析了回忆的两面性,提出了“bittersweet”的概念。随即,学生进行自己初中生活经历的分享。有了之前的“移情”和探讨,在分享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思考怎样的回忆值得分享(大部分学生选择了“sweet”或者“bittersweet”的经历)。

最后,学生再次倾听3a的阅读文本(导入部分使用的诗歌)。因为文本是诗歌,所以这是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式倾听(appreciative listening)”的最佳契机:即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兴趣,记录下听力内容中本人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构绘出思维导图。在这个听力活动中,学生摆脱了传统听力教学中要求获取同样信息的任务,仅是进行“感知”。对同一信息,每个个体都可以有自己个性化的阐释;而文本中信息以不再以其重要性被分类或者排序。在评价环节,学生们各抒己见,而每个人所录所述,只要有据、有理、有情,就是完美的“答案”。在分享后,教师又增加了教师朗读和集体诵读——学生在先后听了同学、课本录音和老师演绎诗歌之后,以自己认同的版本为载体来体会人物的情感,来表达自己的感悟。在有声感悟中由人及己,于回忆初中生活的点滴中懂得珍惜,从而达到理解听力文本、享受听的过程的目标。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教学流程)见图1。

由此可见,如果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能够始终引导学生进行“移情式倾听(empathic/comprehensive listening)”和“欣赏式倾听(appreciative listening)”,就能帮助学生实现在共情力和赏析力这两个不同维度的发展。

回归倾听本质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发展展望

回归倾听本质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是同时聚焦学生语言能力、共情能力和欣赏能力发展的英语教学模式。它凸显了人文性。在教学中,教师将教育回归到“育人”本质,关注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培养。所设计的听力活动,能分别聚焦“提取概括”和“批判评价”等多个层次的能力,结合文本引导学生进行“移情式倾听(empathic/ comprehensive listening)”和“欣赏式倾听(appreciative listening)”,将听力还原到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交际,契合学生实际生活的交际需求,以帮助学生关注并逐步理解他人的情感。它借鉴心理学和管理学所倡导的两种倾听模式,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学生及其对话者的价值观,有利于学生人文情怀的发展,增加了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它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空间,尊重学生的生活认知、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使其将听力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实现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

此外,“欣赏式倾听(appreciative listening)”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共情能力和欣赏能力,但并不适合所有听力课程。如上述课例的教学设计中涉及了“提取概括”和“批判评价”这两个层次的语言能力,而这样的教学设计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基于所获取信息来构绘思维导图等)和语言能力(如泛听不提供信息提示等)要求较高,并不适合起始年级和语言能力较弱的学生。因此,英语教师需在之前的教学中渗透相关内容,以保证教学设计符合任教学生的学业水平和能力特点。如要在英语课程中实现“移情式倾听(empathic/comprehensive listening)”和“欣赏式倾听(appreciative listening)”的最佳效果,则需要整体设计课程并进行长期实践。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全情投入、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Cabaniss,D.L.,Cherry,S.,Douglas,C. J.,Schwartz,A. 2016. Empathic Listening[J]. 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 A Clinical Manual Second Edition, (13)

Cheng, J. 2009. The development and new trends of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J]. Foreign Language World.

Fdllesdal, D. 1975. Meaning and experience[J].Journal of Humanistic sychology, 40(2):148-173

Waack,W. 1987. Appreciative Listening: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J]. International Listening Association Journal, 78-86

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