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年热点反思和2018年发展趋势大家谈

2018-05-14

英语学习·教师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外语素养语言

张连仲:2017年12月12号,又是一个网上热闹的购物节。但这一天对我们讨论群的老师来说,却是另一番意义,没有购物,只有热烈的讨论、深度的思考和传播。在这一年中,我们的群体讨论了很多外语教育有意义的话题。今天的讨论要对2017年的话题进行回顾、反思,并展望2018年外语教育的发展。

我们在回顾2017年和展望2018年外语教育时,有四件对基础外语教育有重大和深远影响事情要提到:首先是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所产生的十九大报告,其中明确提出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国面临新时代,要有新担当,要对世界问题给出中国方案,提供中国智慧;这需要我们外语人思考新时代外语教育的定位,怎样才能使更多的中国人有效掌握外语,与世界各民族平等交流,互动沟通。

其次是酝酿已久的高中各学科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的颁布将全面改进基础外语教育,新课标对外语学习对人的成长作用有了更深刻、科学的阐述和实现路径的体系设计,但也需要我们思考如何在经济、社会、教育等方面发展不平衡的地区渐进落实课标要求;然后是近日报道的教育部考试中心已经接近完成并即将出台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和级别测评体系的建构,该体系将引导外语教学关注语境下语用能力的检测,在高利害考试被深入研究、解读和分解应对的传统下,如何正确理解和迎接新测试体系,使它的立意和初心得以不被变形,实现测试对教学的正面反拨作用,进而反推外语教学进步,也是个值得深入讨论的大问题。

最后,2017年在乌镇召开的互联网论坛,明确提出网络、大数据的信息时代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和重塑。外语人要深度思考信息技术可能给外语教育带来的巨大冲击,主动了解、应用外语学习和教学的新工具、新渠道、新形式和新方法,参与建构信息化、实用化、个性化、过程化的外语学习新生态。

年复一年,外语教育在所有从业人员的努力中前进,在思考和困惑中,在实践和尝试中,在否定之否定中发展、变革。新的一年,问题和挑战将一如既往伴随我们。我也相信,老师们对外语教育的事业的坚定信念,坚毅情怀,会推进外语教育更好实现普适、普惠价值,使亿万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益,促进人的全面成长。谢谢各位专家,谢谢为这个平台认真、辛勤劳作一年的优秀的编辑团队,更谢谢参与讨论,发表真知灼见,热语真言的所有老师们。我们永远在思考!

徐浩:张老师凝练的都是大事,也都是小事——既是未来数年的大事,也是老师们每天每日的小事。刘道义老师一直非常关心杂志的成长,也对我们的微信群讨论很关心。她也有话对大家说。

刘道义:《英语学习》开创了微信群论坛这一形式以来,几十次座谈会吸引了数百位老师参加。大家满怀热情地讨论英语教育和教学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这不仅为外语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学术交流的论坛和展示青年教师才干的平台,还为教育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实践的依据。作为外语战线上工作近60年的一名老兵,我由衷地感谢微信群的组织者为此所作的努力,并祝愿论坛越办越好!

近40年来,英语教育和教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然而,也要看到,我国外语教育质量还远不能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不但要实现振兴中华民族的梦想,还要增强中外文化的交流,交流是双向的,一方面吸取外国先进文化,另一方面要宣传中华文化。可是,我国的外语水平在世界上尚处于中等偏下的程度。由于外语的原因,被聘为联合国官员的数量很少,甚至少于不是常任理事国而且人口远远低于中国的日本,这涉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问题。如何有效地提高外语教学质量仍然是我们需要研究的紧迫问题。

最近我有机会去了几个小城市,接触到一些教育部门居于领导地位的人士,他们告诉我他们在中学时各门成绩都优秀,唯独英语很困难。这使我更加感到我们必须研究在中国这样的大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下,怎样做到既能保证教育公平让所有公民受到基础的外语教育,同时又能培养高端的外语人才?我们目前研究的课程是面对全国的,尽管有级别要求,但实际上仍然以中考和高考为教学标准。这样单一的课程能满足各地区学生的需求吗?我们已有上海的多年实验,还有许多地区的五四制的试验,但是很少有人去研究。希望以后能讨论这个问题。

为什么外语对于中国学生,特别是中西部及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那么困难?当然有教学方法上的问题。中国人学英语缺少语言环境,母语与英语差异大,应该研究中国人学英语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特有的困难,例如语音。英语是拼音文字,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很多学生不会拼读,做不到“听音知形,见形知音”,只好死记硬背,结果越学越難,导致失败,甚至放弃。我认为,近几十年里我们对语音教学有所“淡化”,而淡化语音教学不但使学生感到词汇难学,更重要的是使他们难以听懂和开口说英语,于是成了“聋哑英语”人。我希望通过本次微信谈能够引起大家的注意。

我们这两年讨论学科素养很多,而且发表了许多文章,这些文章无疑有着引领的作用。但是,我想提醒的是,高中课标没有把思想情感放入学科素养里,我担心“立德树人”会落空,需要讨论在新课标的引导下如何在教学中贯彻立德树人的精神。

张春青:刘道义老师所言极是,语音好与坏有“蝴蝶效应”,能极大地提升或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徐浩:语音的状况最影响自我意识。

张春青:确实如此。习总书记也提出了培养高端人才的问题。

徐浩:不仅是用外语交际,还要全球治理。交际也好,治理也好,最终需要我们在课堂上落地。

李俊和:向刘老师致敬!接下来我谈谈英语高考。2017年我主持的讨论就是这个话题,由于是直播,几千人参与,盛况空前。作为嘉宾的几位专家和名师,细致地分析了高考全国卷的各个题型,总结了命题的整体思路,初步探讨了浙江高考写作的新题型,并对高三教学如何科学应考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总的来说,高考全国试题的导向是完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的,确实是在稳中求变。它强调了在真实语境下实际使用英语能力的考核,在考查语言能力的同时考查思维能力和全面文化素养。它坚持考听力,使更多的地区听力算分,从而对缓解学生哑巴英语的现象起了推动作用。它采用了语法短文填空的题型,在具体连贯的语境中而不是在单句中考查词汇和语法知识。

2017年,在高考试题的引导下,学科素养的理念开始在一线教学中得到贯彻。英语高考绝不是有人所说的“高分低能”,100个得高分的人中,有九十多人是高分高能。当然,从学校的具体教学情况来看,仍然有不少老师不甚懂高考。他们过分重视了语法与词汇知识的讲解和分析,忽略了实际使用英语能力的实践;过分强调单纯语言的学习,忽略了思维的训练与全面文化素质的提高;过分看重高三的应试备考,忽略了从高一就应该重视的读写训练;过分拼搏争抢近期的分数,而忽略了学生长远发展的需求。

展望2018年,英語高考仍将是稳中求变,不会有大的动作。我们期待它坚持以往的正确方向,并做适当调整。这样,一线的教学也会基本稳定,因为评价方式决定了教学方式。同时,也期待浙江、上海的改革尝试更加完美。浙江考题提高了写作在试卷中的比重,并采用了续写的新题型,阅读量也比全国卷大得多。北京中考2017年正式增加了说的考查,听与说共40分,占满分100分的五分之二。这些是否预示着过两三年全国卷也朝这个方向发展?一线教师关注高考,无可厚非。应试其实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只是需要把握火候,不能太过。

对一线教师来说,以下几件事是当务之急:(1)准确理解学科素养理念,落到实处;(2)提高自己英语水平,要阅读,要听说,要写点英语小文章,己不正焉能正人?教师拥有好文笔,学生才出好文章;(3)研读高考试题,考试说明,做一点统计分析,总结科学备考的途径,而不是靠蛮干,靠量大,靠延长学习时间,靠军事化管理或靠四处挖好苗子提高升学率,教学不能只对着高考。教学与考试联系太紧就会走偏;(4)搞一点务实的教科研,要从自己教学的实践出发,总结,发现,再实践,再总结,要聚焦在上好每一节课上,重点是如何行动,力争今天比昨天有进步,明天比今天有改进;(5)一线教师杂务太多,形式主义的东西占去了大量时间,即使如此,也要学习新技术,扩大视野,提高中文水平,增强文化素养,只会英语的人在中国当不好英语老师,只有双语都棒的人才能成为最棒的英语老师;(6)敬业精神是搞好教育教学的第一要素。

徐浩:李老师谈到的三大方面都是要害。一天一天地进步,一点一点地改进——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啊。

陈新忠:高考属于常模参照考试,是根据学生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来解释个人学业表现的测验方法。常模参照考试的命题首要关注的是最大程度区分考生能力,为选拔升学提供依据。英语学科高考试题的命制必须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

在高考命题时不可能把《课程标准》中的所有要求都进行考查,例如构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目标目前都没有找到用纸笔测试进行考查的合适方法;限于目前的硬件和软件等原因,对于语言能力的考查,也是集中在听、读、写三项技能的考查;即便是对于阅读能力的考查,也是选择有代表性的能力,来说明考生有阅读的全部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单一研究高考,针对高考进行教学,过于追求高分,难以落实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

另外,在教学领域普遍存在通过教学有效提高高考成绩的说法和做法。在这一命题下,目的是提高高考成绩,手段是教学,中间的途径是研究考试说明、高考试题,然后在教学中实施直接针对高考的教学。这就造成在教学中,关注高考考什么,教学教什么的状况。

这让我们不禁思考,我们的英语教育的重点在哪里,我们的英语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流工具。语言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的特点。高中英语课程应在强调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第一次在政府文件中明确使用“核心素养”的提法,要求将研制与构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作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英语课程要为发展学生的21世纪核心素养服务,要结合学科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

围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离不开主题意义探究的语言实践活动。对主题意义的探讨,与深度学习是分不开的,也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高中英语教学要明确学习词汇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和表达意义,需要在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词汇。此外,通过学习有限的词汇,让学生形成一种“词汇观”,也就是说词族、隐含意义、学习词汇和记忆的策略等。学习语法也是如此。同时,英语教学要让学生喜欢英语,能够赏析除母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的美。

有研究表明,目前的高考英语基本题型都具有明确的语言运用能力指向。高考在能力方面的考查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学习能力包括发现问题、信息分析、综合、思辨、论证论述等方面思维品质的检测。因此,英语高考试题已经更多偏向运用和思维的考查。语篇型语法填空题替代已使用几十年之久的单句型语言知识题,取消短文改错题,增加读后续写题,都是针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未来一段时间,英语高考试题的命制应该关注核心素养的考查,不能做表面文章。在研究国际语言测试项目带给我们的启示的基础上,在保证高考信效度的同时,开放更多的主观性试题。

因此,英语教学应该指向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摆脱目前教学中的题海战术,让学生形成扎实的语言能力,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师应把学生高中整体发展目标具体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中。

鲁子问:各位宏论与讨论启发子问良多。接下来,我也略加回顾与展望。

回顾2017年,我在《英语学习》微信群讨论中最大的收获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讨论,各个领域的讨论予以我诸多的启迪,有茅塞顿开之感,感谢各位专家的引领。我收获颇多的领域包括教师专业发展、核心素养落实、高考改革等。我亦曾与实验学校老师分享《英语学习》诸多讨论的收获,大家皆甚是感激。近日还与老师聊起曾经群中讨论的批判性阅读问题。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已经颁布并开始实施,其落实应是2018年高中英语课程的重中之重,也是我期待在《英语学习》讨论中深度学习的,尤其是文化意识、思维品质的课堂实践,整合式学习的课堂实践等等。

2018年,我也非常关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影响。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可能将很快展开。如何承接高中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考改革对义务教育的反拨作用,也是我思考与关注的重点。也期待广大老师分享自己的实践与反思,促进我对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

不知如何延续与调整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义务教育影响更为深广,故而更加关注。

徐浩:先义务、再高中,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鲁子问:的确,不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先高中、后义务,需要衔接。至于英语教育的学科发展,子问亦非常关注认知科学对英语教学可能带来的影响,甚至颠覆。尽管未来已来,但一些未知仍需我们自己探索。以阅读为例,从语言维度的阅读探索已经非常广泛,唯有新意值得关注;但从认知维度的探索,在英语教育界几近于零。于此的阅读研究,只是语言理解层次的,难以真正形成阅读的本质成效。显然,任何探索都值得子问关注与学习。故而,子问期待2018年继续学习各位专家和一线老师对英语教育促进认知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分享。

张春青:请问鲁老师,浙江老师在准备概要写作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英语概括能力提高了,这可否算是认知方面的发展?可否算正面的反拨?

徐浩: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鲁子问:不知概括是不是认知呢?咱们以后讨论。

张春青:评分标准也是,现在提倡根据学生作文本身来做,而非依據经典的标准。

张涛: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课标要从上往下进行编制,而不是反过来?个人认为英语教育虽然做到了普及,却远远谈不上普适,更谈不上普惠。是不是课标的制订方法和过程也有问题?

英语在中国完全是外语,能力的形成是不是应该由小及大?先定高中课标,然后在理论上用“衔接”往下走,是不是反了?

沈燕:与张老师有同样的问题,义务阶段的核心素养同等重要,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文化浸润,由小到大。

徐浩:理想来说,应该是有一个整体的顶层设计,但实施中往往要分段,要试点。但我个人觉得从小到大的逻辑更对一些。有些时候,有很多条件的限制,或许使得最理想的路径不一定能实现。这确实给高中带来了很大挑战。不过一线老师和教研员老师们,已经在各个学段都开展了探索,不是被动地等着义务的修订,非常感人。

沈燕:自觉行为。

鲁子问:其实是高中课标先赶上了核心素养这趟车了。

张涛:借着鲁老师的话说,核心素养在不同学段应该不同,个人认为也是应该体现渐进的过程,而不是现在这样一刀切。

沈燕:初高中的核心素养不可能分割。

徐浩:整个人一生的核心素养都不能分。

张涛:徐老师说的不能分是什么意思?愿闻其详。

徐浩:核心素养是养成的过程,不只是结果,一生都是建构和发展的。核心素养没有结果,只有阶段。

张涛:但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培养的素养应该不同,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打个比方说,是不是应该小学侧重培养学生的诚信,初中侧重毅力?

张春青:但是,正如前面李老师和陈老师提到的,大家都朝着中高考一个目标前进,这个是一定要注意的。最后的关键是落实,是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具体操作,到底这节课要达到什么目标。

徐浩:同意张涛老师的观点!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另外,不同的孩子也各有特点和发展进度。

张涛:对。这样尤其要求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受众输出不同的理念和方法。

徐浩:具体方法要多样,但基本规律要遵循。在操作上我们要一起探讨如何落地,如何既遵循基本规律,又方法多样。而我目前感到,有些时候,对基本规律的理解也存在问题。

蒋京丽:赞同!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面对教学和评价的转型,需要思考和处理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守正出新。但现在一线的实际情况是,老师们能够用于静心思考教育教学内涵和本质的时间太少,忙、盲、茫已经成为很多老师的工作常态。这时教师个人的判断力和思考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徐浩:对,要摸索,不仅要摸索具体方法,也要摸索基本规律。

张涛:说到基本规律,个人认为义教段尤其是小学、农村学校,没有做到遵循基本规律。

蒋京丽:或者说甚至不明确有哪些基本规律需要遵循。建议老师们多读经典理论。老师们习惯于向教研员和学科专家求助要答案,但答案其实往往就在那些经年不衰的理论和科学规律中。

徐浩:对,基本规律是能在任何新时期帮助我们生成新的具体方法的东西。

张涛:很多老师很迷茫,不知道基本规律,只好拿核心素养的大帽子去扣,费力不讨好。

徐浩:核心素养是基本导向,不能用来解决一切具体问题。

蒋京丽:核心素养需要学生通过参与具体的学习活动来落实和发展。目标不可能用目标本身来达成,需要通过合理的途径和方法来实现。

张涛:至少在山东,很多学生主观上不愿意参与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来。我想研究的就是这背后的原因。

张春青:大学也是如此,学生活动不好组织,讨论很可能用母语。动机可能是另一个重要问题,大学生动机的强度显著下降。

蒋京丽:北京的课堂也有类似情况,不排除学生性格、班级气质和有人听课学生们紧张拘谨等因素,但更多时候是设计本身的问题。很多教学活动不是以学生为出发点设计的,只是老师的一厢情愿,并没有换位思考和还原学生参与活动的心路历程。

汤颖:要学好英语,阅读和写作非常重要。阅读是输入,只有大量阅读,才能逐步习得英语,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同时,阅读多了,写作能力和水平随之提高。

老师们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靠让学生做大量单项选择题的阅读练习,而是要把阅读当作愉快的事:Reading for pleasure,使学生喜欢阅读。这样,学生就会对阅读感兴趣,逐渐形成阅读的习惯,形成素养。

建议在班级设英语名著书柜,开展读名著的活动和比赛。每个学生先通过书的第一页选一本自己能读懂的书,大胆开始阅读。先读容易的,逐渐过渡到难的。读完一本书写一篇读书报告,这是我们课题实验提高阅读和写作的好方法。

鲁子问:无引导的名著阅读,很可能只会造就更多Lord of The Flies中的孩子。

汤颖:是的,我阐述一下我们的读名著法,以读美国畅销书Twilight(《暮光之城》)为例,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和欣赏本书:找出书中的人物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找出“中美高中和中西方文化”不同的地方,推断出它们后面的深层涵义,欣赏和评析本章中的优美片段、佳句和优美词汇,主办班级才艺大比拼,分享自己读这部小说的收获等,帮助学生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吸收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阅读能力、英语水平、文学修养和综合素养。

徐浩:感谢汤颖老师的分享,时间关系我们进入下一个分享,请陈新忠老师谈谈。

陈新忠:我想首先谈谈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英语教师的理念和教学能力有课显著的变化,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教学有一定的创新,学生的听说能力在增强,表现越来越自信。但人文性关注不够,思维能力培养不够,学生体验仍旧存在形式化的迹象。具体表现如下:

1.学科人文性关注不够

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跨文化意识,促进创新思维,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但在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或多或少存在着以语言形式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的现象,对语言能力、情绪教育、人格培养、思维品质等方面的关注不够,这种功利主义色彩的课堂教学导致学生人文素养的欠缺。

2. 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缺失

思维影响着语言,语言也影响着思维的发展,两者相互依存。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发现语言现象的规律,发展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通过理解语篇,发展综合、比较、评价的思维能力;通过表达(口头和笔头),发展思辨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思维的逻辑性和缜密性。但在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关注不够。在语法教学中,教师急于语法结构的呈现;阅读教学中,教师关注的是表层信息的获取;写作教学中,教师关注的是框架以及句式的梳理,等等。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对学生思维的培養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3. 文本分析不够

阅读教学作为整个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既是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也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手段,英语阅读能力还是其他语言技能和思维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对英语学习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与文本的理解分不开,文本是培养技能,学习语言,发展思维的平台。目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偏向于词汇、短语、句型、语法等语言知识的讲授,阅读过程轻描淡写,思维层面的关注不够,教材上的阅读材料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其内涵和魅力并未得到充分的挖掘。这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到位、不充分相关,学生在阅读课上并未获得应有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4. 教学的模式化明显

在高中课改之初,为了让外语教师更快、更好地领悟课程标准的理念,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提供了一系列的课例,尤其是在高中词汇和语法教学方面,提出词汇和语法教学的思路,很多老师都在词汇和语法教学方面展开了研究,并形成一定的模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模型,教学模式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和程序。在课程改革之初,这种模式化确实在引领老师领悟和实践课程标准理念方面做出很大贡献。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这种模式应该随着学生的变化、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目标的不同而变化。但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部分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仍旧采取某种模式,缺乏变化和调整。

5. 对学生生成性表现关注不够

一个真实的教育过程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一方面它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按预定轨道进行,会生出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重要或不重要的新事物、新情况、新思维和新方法,尤其是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另一方面,从教到学再到学生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转化和生成的过程。目前的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课堂生成关注不够,教师通常会按照既定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尤其是忽略课堂上学生思维发展的闪光点。

以上是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想再讨论一下2017年我们微信谈讨论过的话题:高中英语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包括语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语言知识不仅包括概念规则,还包括其恰当使用。因此,对于语言知识的学习要特别注意语境的创设,学习语言知识的目的是发展语言运用的能力,因此要特别关注语言知识的表意功能。

语音知识不仅包括发音,还包括重音、语调、节奏、连读、爆破、同化等要素。说话者通过语音的变化,表达意义和观点,反映其态度、意图、情感。语音知识的教学是要让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表达意义,要从使用的角度来考虑语音知识的学习。因此我们应强调语音知识要和使用结合在一起。在使用中来理解语音的变化,体会语言的意义。

例如:

He hasnt had breakfast↘.句尾用降调,表示否定,他没有吃早饭。

He hasnt had breakfast↗.句尾用升调,就表示一种疑问,对他没有吃早饭这件事情表示怀疑。

词汇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词汇不仅与词相关,也和词组(语块)相关。比如说,我们会看到学生的习作中出现Tony opened a meeting yesterday.学生出现类似中式英语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仅仅是把中文词与英文词进行了一一对应,而在学习中没有从词组或语块层次进行词汇学习;如果学生知道了have a meeting,hold a meeting,attend a meeting等词组表示“开会”的意义,那么他在表达的时候,准确性和流畅度都会提高。对词汇教学中还应注意围绕词汇的主题意义进行教学。

语法通常指构词造句的规则。语法知识包括词法的知识和句法的知识。在语言使用中,语法知识是形式、意义、运用(form-meaning-use)的统一体。我们来看这样一句话:In the 1960s we were all a little wild and couldnt get away from home far enough, fast enough to prove we could do it on our own. We now realize how important family is and how important to be near them, especially when youre raising children. 这句话的主要在讲20世纪60年代和现在人们对家庭的观念的变化。句中20世纪60年代,用到的时态是过去式(we were),而how important family is表示的是现在的意思。在这个语境里,要让学生了解到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从而关注语法知识的运用。

语篇知识是关于语篇是如何构成的、如何表达意义以及如何使用的知识。学习语篇知识是发展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语篇知识在英语理解和表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手段(代词等)属于语篇知识,还包括主题句和过渡句的位置关系、正式和非正式语篇的语言特征、不同文体语篇的写作目的和结构特征等。

不同语篇类型,其写作目的不同。记叙文语篇的主要写作目的是再现经验、传递信息;说明文语篇的主要写作目的是说明事实、想象创作;散文、诗歌、广告、访谈等语篇类型的主要写作目的是表达情感、创作、娱乐、传递信息。以说明文为例,说明文包括广告、说明书、提示、规则、解说词等;说明方法包括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引用、画图表等;重点是说明事物的特征。

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手段,如:通过使用代词、连接词、省略句、替代等手段来实现的指代、连接、省略、替代等衔接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转折关系、让步关系等逻辑语义关系。

语用知识指在特定语境中准确理解他人和得体表达自己的知识。学生可以借助语用知识根据交际的目的、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以及参与人的身份和角色,选择正式或非正式、直接或委婉、口语或书面语等语言形式,得体且恰当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达到交际的目的。例如:

M: Would you like to invite me up for a coffee?

W: Oh...Im afraid the place is a terrible mess.

在这个对话中,这位女士非常委婉地拒绝了那位男士的请求。她说:Im afraid the place is a terrible mess.并不是说自己的房间真的是一团糟,而是委婉地表达了拒绝男士想进她的房间喝咖啡的请求。

总而言之,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没有单独列出语言知识,是希望教师更多从意义和使用的角度来进行思考语言知识。有很多人认为现在淡化了语言知识的学习,然而并非如此,我们现在所强调的是学习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丰富和全面;学习的重点也发生了变化,更多地关注语言知识的意义,而不是形式;学习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更多地让学生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

蒋京丽:感谢前辈专家们的引领,在认真学习和理解各位的发言。作为小字辈的外语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向您们学习,具有这种全球的视野、忧患的意识、担当的情怀和跨界的思考。也感谢各位老师对于义教阶段外语教学的关注和思考。

回首2017年,我受《英语学习》的委托有幸主持过两期微信谈,都是涉及初中学段英语教学的主题,分别为“初中英语学科实践课程和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和“初中阶段在整个基础外语学习阶段的重要性和具体侧重”。在两期讨论中,嘉宾们都畅所欲言,就初中英语教学的功能定位、现存问题、解决措施、拓展创新和外语教师的专业核心素养等话题进行了较为充分的探讨。

大家共同认识到:尽管初、高中教学有别,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基础教育英语课程中必然是一脉相承的,高考的变化也从诸多方面已經和即将对中考产生影响,因此它们也成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发展和考试评价改革的风向标。

全国各地的老师们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在教学视野、理念、技术、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初中英语教学在形式、途径、方法等方面的确实现了一些拓展和提升,教学呈现精细、深入和多元的趋势。但是很多教师仍然只关注自己的教,忽略学生的学,课堂上学生的实质性学习发生有限,具有高投入、多重复、低产出的特点。

张涛:跟蒋老师一样,感谢各位老师对于义教阶段教学的关注和思考。希望各位老师更加关注义教阶段教学,感觉原来关注的不够。个人认为课标的一脉相承应该是义教在前,现在高中在前,义教只好照猫画虎,承不起来。

蒋京丽:赞同张涛老师自下而上的观点,但是现在不仅英语学科,整个基础教育阶段课程各学科都是先研究高中,再反拨义教,既然如此,我们需要和能够努力的就是多思考多应对,做力所能及之事。

展望2018年,作为教研员,基于本人对教师情况和教学现状的了解和理解,针对初中学段如何促进核心素养在教学和评价中落地提出以下几方面思考和建议:

第一,在关注学科前沿发展动态的同时,重温经典教育教学理论,遵循外语学习的基本规律扎实、渐进、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从容理智地应对教学和评价改革,正本清源,减负增效。结合个人学习和教学体验,建议大家可以选择的阅读方向有:(1)再认识外语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例如:Parker J. Palmer撰写的The Courage to Teach(《教学的勇气》)和Alfred North Whitehead撰写的The Aims of Education(《教育的目的》)等;(2)再研究二语/外语学习中的学习者和学习过程,例如:teacher-learner interactions and learnerlearner interactions,individual difference variables,input and output等;(3)再熟悉语言学的重要内容,例如:lexis, syntax, grammar, semantics, pragmatics, text and discourse analysis等;(4)再学习教育测量理论的核心基础,例如:Lorin W. Anderson等编著的《布鲁姆教育布标分类学(修订版)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Paul Black等编著的Assessment for Learning(《促进学习的评估》)等。

第二,优化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从关注教师教学行为的实际发生转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实际获得,协调好教师和学生以及预设和生成两对关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去模式化的教学。建议重点关注:(1)教学文本分析(从主题意义、主要内容、文体特征、篇章结构、信息组织模式、修辞语言、作者观点和写作意图等多个角度深入分析文本并将其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有效转化为学生与文本互动和对话的学习经历);(2)学生情况分析(避免泛化描述,聚焦对学生开展本课内容学习的已知和未知分析,思考如何利用已有基础和如何突破现存困难);(3)教学目标制定(围绕对本课主题意义的探究展开,具体、清晰、务实,可操作、可检测、可达成,兼顾输入、初级输出和高级输出等不同层次的学习结果);(4)教学过程设计(导入的简洁、直接、有效,活动与目标的一致性,活动之间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活动是否使学生充分有效卷入,活动是否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践时间,活动是否兼顾学生语言、思维、情感和策略的发展,教学效果评价是否体现教学评一体化等)。

第三,开发英语学习资源,拓宽英语学用渠道,既注意提升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也注意增加学生通过英语发展认知的机会。建议探索适合全体学生参与的活动形式,如:(1)英语读物阅读(读物是更为真实的阅读素材,提供了更多拓展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机会,例如:分级阅读、持续性默读、阅读圈、读写结合等);(2)听说技能培养(人工智能为学生听说技能训练提供的各种可能和个性化反馈,朗读、配音、演讲、戏剧、合唱等丰富多彩的形式);(3)英语作品展示(电子档案袋评价、项目学习成果、跨学科学习成果、英语文学创作)等。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和思考,如有不妥,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张连仲:蒋老师提的阅读方向很有意义!

蒋京丽:谢谢张老师,我个人读书前后体会到了自身的一些变化,感觉这些内容与一线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能够对接的,对改善教学和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

张春青:阅读经典是个好办法,也是挑战。

邱宏:特别同意蒋老师提出的关于阅读方面的建议。坚持泛读是一个特别好的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途径。只是,在校的初高中学生课业负担都比较重,很少有学生会在课余时间会主动去阅读英文杂志或者小说,这样才特别需要教师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引导,通过教师的引导,至少要让学生有一个开始接触英文读物的机会,让学生一个开始阅读英文读物的可能性,学生慢慢地发现他们学了英语能读的懂小说、能看得了杂志、能读读英文报刊,他们会有学习英语的成就感,这样也许有一些学生就会慢慢开始主动阅读,直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这一年一直坚持持续性默读作为每日课堂的一部分的原因。

張连仲:英语学习如果能够使学习者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和方法,也是一种素养提升。

张春青:2017年我有幸参与了读后续写和评价素养等讨论,获益良多,我主要从英语评价改革和教师评价素养提升两个角度来回顾和展望。

在英语评价改革和教学方面:(1)过去的一年,英语评价改革虽有争议,但稳步前进。浙江在2017年底出台文件,优化了改革中的具体细节,例如,将原来10月前后的测试改在了1月份,方便了考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安排。(2)在新题型的教学中,各地教研部门和教师培训者积极筹划、安排和组织针对读后续写和概要写作两个题型的教学活动,从多地的公开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师已经基本理解了两个读写结合测试题型所考查的构念,并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这两个方面的能力。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地区间(县级中学和市级中学)和学校间(名校和非名校)的不平衡,如何使测试精神平等地传达到每位利益攸关者,是各级部门在2018年应该进一步思考的事情。(3)在新题型的使用和研究方面,读后续写和概要写作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得到了师生的认可。概要写作自不必说,已经有100多年的考查历史,现在仍然被广泛地用于剑桥系列考试(如CPE和IGCSE)、托福测试、Pearson英语测试和我国大学英语专业四级测试(TEM-4)等大规模高利害测试,其信度和效度久经考验,且近十年来,余国兴、李久亮、Sathena Chan和张春青等在研究中进一步证明了概要写作测试的信度和效度。虽然读后续写是首次在世界上用于大规模高利害测试中,但是,我们发现,该测试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评分员间相关在0.7?0.9之间浮动,两名评分员即可使得概化系数达到0.9以上。而文本分析也近乎完美地表明,评分员能较好地掌握评分标准,学生读后续写的准确性、复杂性、流利性等评分标准指标随学生分数的上升单调上升,且读后续写分数与客观题分数有0.67的相关,分数的确是学生读后续写写作水平的标志。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增强其他省、市和地区对该题型的信心。预期有更多的省市使用这两个题型。

在英语教师评价素养方面:(1)教师评价素养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调查显示,教师有这方面的需求。评价素养包括知识(技能构成等)、技能(命題和数据分析等)和原则(公平和促学反拨等)三个方面,近几年评价素养研究更为重视教师的评价素养的发展历程。教师最为关注的前五个评价素养问题是: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是如何发展的?如何基于评价给出有效反馈?外语/二语是如何学会的?如何在学习中使用评价手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评价如何影响课堂的教与学?一线教师不太关注命题、选题、数据分析技能和信度效度等抽象概念。我们将持续关注这方面的进展。(2)各地教研部门在2017年注意到了评价素养的重要性。多地教研部门要求教师上“体现课堂评价的”展示课、重视教师命题能力的培养、为教师安排“促学评价”讲座等方面。但是,这方面仍有以下问题:难以依照课标等文件清晰界定所教技能、知识和策略;难以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进步并给出反馈,仿佛评价就是考试,实际上课堂观察、学生自评等也是;难以依据教学目标、学情和材料特征来设计评价任务。预测18年这个话题会得到更多关注。(3)在评价素养方面新年有新任务,修订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Chinas Standards of English)”即将和我们面对面,标准是“政府为了国家未来,希望教育系统实施某些内容的强力表达”,所以,未来一年,如何帮助教师和学生理解和使用课程标准和等级量表,将标准和教学、评价联系起来,让两个标准中的能力表述在教学中操作化,让教学更具精准性,让标准落地,是利益攸关者面临的问题,这个过程也是教师评价素养提升的过程。我们和外研社的同仁正在和各地高中合作的“诊断测试模式研究”可以为“教—学—评”结合和教师评价素养的提升提供更多可操作的思路。

无论是英语评价改革还是教师评价素养的提升,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各级利益攸关者的共同努力,不断调整,在2017年已经取得的成绩基础上,在2018年取得新的进步。

蒋京丽:将标准和教学、评价联系起来,教学评一体化非常重要,也期待几个不同标准之间能够相互融通,和谐共振,对一线教学形成方向一致的牵引合力。

汤颖: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非常重要,重在评价他们的学习过程及其过程中情感变化,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使他们喜爱学习!

王东君:经历十多年的高中英语教学和数年的教研工作实践之后,说起对基础英语教育的回顾,我个人感受最深的一点应该是:英语学习应该是很个性的一件事,但我们即将逝去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对各项语言技能的描述,可能只是从一个整体的东西里抽取了百分之一的内涵作为英语语言学习的几项标准,而所有的教师围绕着这个标准实施教学和评测,同时还要讲学科的育人功能。用这样的标准实施教学,势必会导致千篇一律的学习方式,把本该很个性的英语学习变成了全民必须达到一致标准的一件事。尽管课标里有提到展现个性等的词汇,但是,很难做到个性化英语教与学。

另外,《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提到了人文性。我个人觉得,课程标准的形式和内容的人文性应当包括标准产生程序的人文性和标准内容的人文性,不单单是用可能是非人文的方式说着人文的故事,做着很可能是非人文的规划。

语言学习,可能关联了太多认知要素,我们应当不要轻易地把本是一个整体的东西打烂砸碎,然后再梳理出可能只是万分之一的关于语言、能力和思维等的要素,并以此来代表课程标准。展望未来,我希望看到的是基于技术、人文概念、多民族、多文化和各地域之间差异背景诞生的课标,并希望看到在这样的课标下,学生在自己有关语言学习的图式基础上进行的个性化英语学习局面。

徐浩:我们都面临很多挑战,也有很多期待。很想知道大家对核心素养最终落地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可否请大家谈一谈您认为的最重要的问题和关键点?

汤颖:核心素养最终落地最重要的是组织小组活动,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探究学习,培养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让学生习得语言,培养他们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非常重要,英语思维要通过课堂课后的小组说英语来实现。布置学生每天话题讨论的口语作业是一个好方法。

徐浩:感谢大家的无私分享和热烈讨论。时间过得真快!再次感谢大家一年来对《英语学习》和这个微信讨论活动的关注和支持,更感谢大家一年一年地指导和帮助。今天的讨论中,各位专家和老师们所关注的问题,也将是我们后续会密切跟进和展开的话题。期待新的一年,有更多智慧的碰撞,更多情感的鼓励。

猜你喜欢

外语素养语言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