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活动形式的课堂观察:聚焦听说
2018-05-14徐浩
徐浩
课堂观察既是教师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改进教学的数据来源。根据课堂观察的不同目的,观察者会采用不同的视角,聚焦不同的问题,使用不同的工具。对中小学英语教学领域的课堂观察来说,业内已开发出一些比较成体系的观察工具(如量表、指南等),其中不少观察工具也在各地教研和培训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总起来说,已有的观察工具更多基于一般性的课堂观察架构,即不太考虑所观察课程本身的特点,而是更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有些观察工具,不仅可以用在英语课上,还可以用在语文课、历史课上,甚至是数学课上。即使充分考虑了英语教学的个性特点,专为英语课量身定制的观察工具,往往也还不够“个性化”——英语教学涉及的形态比较繁多:从信息加工的视角看,有输入、互动、输出;从技能分化的视角看,包括听、说、读、写;从关键要素的视角看,又可区分为文本、思维、文化等。因此,若要帮助教师更加精细地观察英语课堂,更加精准地分析教学问题,观察工具本身的进一步“个性化”便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本期和下期中,我们将探讨“面向活动形式的课堂观察”。本期我们聚焦听说活动的观察(下期将聚焦读写)。首先,张春青等老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下的高中英语课堂观察量表构建》回顾和总结了语言学习过程要素的相关论述,介绍了两个应用广泛且经过效度验证的语言课堂观察量表,然后尝试建构了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下的以听为主、听说结合的英语听力课堂观察量表,并提出了使用建议,以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科素养的落地;沈伟刚、沈怡两位老师的《基于标准的高中英语听力策略训练课堂观察》基于新課程标准,从教学维度和学习维度专门针对听力策略训练活动设置了相应的课堂观察点;甘露老师的《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课堂观察》则介绍了听力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观察主题的选择以及如何开展课前准备、课中观察和课后反思环节,并依托具体课例展开具体探讨;孙泓老师的《小学英语口语活动教与学的课堂观察研究》认为,在一线教学中对于口语活动的评价多属于经验性评课,大多存在主观性强、教学优点复述、流程化严重等问题。因此,需要引入课堂观察作为专业的观课视角,来对口语对话课进行研究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