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对策
2018-05-14杨睿
杨睿
摘 要:以云南省玉溪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为切入点,探究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和影响因素,并结合当地实际,从教育、法治和环境3个方面提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建设性意见,旨在为当地深入研究企业家精神提供思考。
关键词:企业家;企业家精神;地方经济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21-002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279.27 文献标志码:A
企业家、企业家精神一直被视为经济增长与推动社会进步的引擎与精神动力。在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的今天,企业家能力和精神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从而生存和发展的关键[1]。玉溪作为云南省第三大城市,是云南“国际大道”的重要枢纽和面向东南亚、南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集散、加工“腹地”。该市自2004年经济总量被曲靖超越后,2016年再被红河超越,经济总量跌至全省第四位。
关于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威廉·鲍莫尔认为,企业家在市场上发挥着传播、加速采用新技术和新创意的作用。企业家希望防止墨守成规,为经济活动带来某些变化,这些变化往往能够在改善效率、增加生产并刺激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发挥作用[2]。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成功的内在驱动力,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的价值已经被认可,拥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玉溪的企业家是实现玉溪经济发展和推动“玉溪模式”变革的主力军。
1 企业家精神的内涵
1.1 企业家概念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对企业家的概念有独到诠释,熊彼特和德鲁克将企业家定义为创新者;多数学者强调企业家作为风险承担者和不确定性面对者;威廉·鲍莫尔认为企业家是资本主义机制下产生的一个英雄形象;彼得·圣吉笔下的企业家,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超级英雄,他们是最有力量来改变世界和最有能力来创造公平正义社会的群体。笔者认为,企业家应该具有冒险、创新、合作的精神,具有审时度势、应对危机、承担风险的胆识和勤勉敬业、诚实守信、社会责任感品质的一类人。
1.2 企业家精神内涵
对企业家精神内涵的界定,至今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米勒认为企业家精神包含诚信守法、创新创造、社会责任感、合作进取等几个方面,企业家精神的灵魂是创新,是熊彼特的代表性观点,他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看作一种实践、一门学科,而且指出这一精神的不断提升需要在实践中完成[3]。桑巴特认为丰富的生活力、生命力和行动的力量是企业家精神的典型代表。笔者认为,企业家精神既是一种实践,更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特质,它包括创新力、判断力、警觉力、承担风险和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与合作、进取、诚信、责任感等品质。
1.3 影响企业家精神的因素
创新精神被公认为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特质,冒险、合作、进取、诚信等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探究影响企业家精神的因素,以期得到有效的培育方式和途径。笔者认为,影响企业家精神的要素分为外在和内生两种。外在的包括制度环境、政策法规、产业集聚、金融系统、家庭氛围等;内生的包括企业家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对企业的认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特质和气质品质。
2 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对策
2.1 创新教育理念,完善教育体系,丰富教育模式
2.1.1 激发内生教育,发挥企业家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资本、土地、劳动力和企业家等都是在新制度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中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善于学习、勤勉敬业、具有终身学习品质的企业家更容易形成勇于创新、敢于冒险、善于合作的企业家精神。在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激发企业家的内生性教育,以发挥企业家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2.1.2 重视外在教育,促进企业家精神的落地与传承
一个地区的企业家精神文化,可以影响企业家精神的水平,也会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加强企业家教育和培训,提升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增强企业家识别机会、承担风险、应对新形势的能力。玉溪市应该重视企业家的教育和企业家精神的培育,通过知识积累、文化塑造等,促进更多的企业家精神落地传承。
2.1.3 完善高校教育,完善企业家精神培育的系统性和前瞻性
企业家精神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家自身的学习和创立企业之后的外在教育,还应该具有一套系统、完善、有延续性和前瞻性的培育体系。企业家精神的教育问题,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课程教学内容,或者是一门单独的学科教育,已经发展成一种教学体系,这种教学体系涵盖着新经济实践驱动的创新性教育理念[4]。玉溪市的高校教育应该大胆突破,不应仅仅是以创业课程為载体的培养模式,而应强调跨学科教育的渗透与融合,培养具有创新性与理性承担风险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丰富企业家精神培育的模式,也有利于提升专业教学质量,不断完善专业教学体系。
2.2 坚持党的领导,筑牢法治基础,完善金融制度
2.2.1 发挥党员作用,为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提供政治基础
政府要加强党对企业家队伍建设的领导。在实践中,不少优秀的企业家都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和企业家精神也有不谋而合之处,信仰坚定、理想高远、善于合作、敢于冒险、勇于创新、诚信守信、爱岗敬业等,都是二者共同的优秀特质。地方政府要努力培育和打造一支对党忠诚、治企有方、兴企有为的优秀企业家队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2.2.2 筑牢法治基础,为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提供法治保证
筑牢法治基础是培育积极健康的企业家精神的根本保障,是确保企业家诚信、依法经营的关键,是促进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玉溪市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一要打击地方保护主义,为企业在玉溪范围内的发展创造条件。二要加强产业规划政策出台的规范性,避免出现利用产业政策为企业谋利的行为,让企业家根据行业和企业实际做出正确决定。三要明确市政府职责,有效约束其参与微观经济的行为,促进其发挥好监督者、服务者的角色,完善服务市场经济的功能。
2.2.3 金融制度
在金融制度越完备,金融改革深化程度越高的地方,企业家就越倾向于创业。金融制度的合理性,可以从其是否能够为潜在的企业家和项目提供可靠融资、是否能够遴选出真正的企业家这两点来判断。目前,支持和保护企业家创业、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民营资本、出台各类优惠资助政策等金融制度日趋完善,但是能够遴选出真正企业家的金融制度建设还任重道远。地方政府要在这两方面下功夫,以深化金融制度改革,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
2.3 打造产业环境,规范融资环境,营造社会环境
2.3.1 加强产业集聚,促使企业专业化
产业集聚能减少企业创业和创新的交易成本,有利于企业家进行更多的创业创新活动,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有助于推动企业家的积极性,可以促使企业专业化,提升企业家精神水平[5]。应加强本地产业集聚,让落地玉溪的企业能够较好地利用区域资源,形成比较优势和独特资源、提升技术水平和专业化人才培养等,促使玉溪当地的企业家能够抓住市场中的机会,以有效、精准地打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最终提升玉溪的企业家精神水平。
2.3.2 完善金融环境,保证融资可靠性
一个地区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的高低,能够影响政府行政管理水平对企业家创新活动正向作用的发挥。从企业家创业活动的角度,一个地区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的高低,也会影响企业经营法制环境对企业家创业活动负向作用的大小[6]。在整个实践过程中,金融发展能够为企业家提供资金支持,完善的金融系统能够为企业提供可靠的融资保证。金融机构应制定策略和评估,选出富有前景的项目,让储蓄资金良性流动,完成项目融资,使资金有效利用,资源有效配置。
2.3.3 营造社会氛围,尊重和激励企业家
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构建一种新型政商关系,对企业家进行正向的激励、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是社会尊重和激励企业家精神应有的氛围[7]。
玉溪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实实在在地帮助企业寻求合适的商机、把握准确的机会、解决面临的困难,以此建立一种良好的政商关系。在整个过程中,政府敢于担责、敢于发声、敢于为干事者撑腰,在具体的实践中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同时,要对社会舆论进行正向引导,发扬企业家精神,形成企业创新的正能量。
3 结束语
企业家精神是个人、企业乃至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种无形又独特的内在要素。对个人而言,是提升自我、实现自我的灵魂;对企业而言,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对社会而言,是实现社会和谐文明发展的内在动力[8]。企业家精神在开拓市场、推动企业优化管理和产业服务升级、在不确定的市场中攫取机会、通过积极的突破性变革来寻求发展等过程中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因此,企业家精神的存在、发扬和传承对于地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是值得地方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最终服务地方经济的稳步、可持续发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参考文献:
[1]李诗和,徐玖平,刘玉邦.基于ISM模型的企业家精神系统核心内涵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6(23):193-201.
[2]威廉·鲍莫尔.企业家精神[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3]白少君,崔萌筱,耿紫珍.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研究文献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23):178-182.
[4]张玉利,楊俊.国外企业家精神教育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22-27.
[5]张美岭,陈勇勤.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政策启示[J].现代管理科学,2015(7):12-14.
[6]龙海军.制度环境,对企业家精神配置的影响: 金融市场的调节作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7):94-99.
[7]周鑫琴,罗长田.激发创新创业活力需要企业家精神[J].财经聚焦,2017(12):76-77.
[8]赵维良,荆涛.区域企业家精神的思维范式与路径[J].科技管理研究,2016(17):262-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