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工作的思考

2018-05-14李露

南方农业·中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防灾减灾气象服务

李露

摘 要 气象服务工作无小事,准确的气象预报、合理的气象干预、专业的灾害预防准备工作,能够为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提供保障。不论是气象服务工作的各个部门,还是每一位气象工作服务者,都要立足于为人民服务这一基本点,提升气象服务能力,时刻关注气象发展动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关键词 气象;服务;防灾减灾

中图分类号:S16;S4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7.084

普通人提到“气象”二字,马上就会联想到天气预报,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每天看看天气预报,能够把握第2天的气温变化,为自己的出行准备合适的衣物,如果遇到雨雪天气,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以防出现猝不及防的情况[1]。由此可见,气象工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是除此以外,“气象”领域还有很多作用,准确的、科学的气象预测,往往能起到防御未来灾害的作用,甚至通过采取良好的气象干预措施,能够减少气象灾害的发生的频率,可以说“防灾减灾”才是气象服务的重中之重。

1 气象服务的立足点

气象服务工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公众气象服务不仅要对国家和社会负责,还要对每一个老百姓负责[2]。其实百姓的衣食住行无不与气象服务息息相关,小到每天衣物的适量增减,大到粮食果蔬的合理种植时间,无不与气象预测紧密相连。所以说,气象服务一定要立足于大众,增强群众服务意识,切实提高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确保气象信息传递的速度与准确度,并且要对每一条信息的快捷性和实用性负责。

2 提升公众气象服务能力的措施

既然气象服务工作关系重大,那么提升服务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水平的进步,不论是世界发达国家的气象服务能力,还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气象服务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在当前的国内大环境下,各个行业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气象部门的公众服务水平,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

2.1 努力探索,不断发问,对自身工作的精准度提出更高的要求

气象服务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便捷、及时、准确和实用。为了做好这4个方面的工作,每一个气象工作者都要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努力探索、精益求精,不断发问、敢为人先;要坚持以问题为方向的工作方针,要本着勤学好问的学习精神,为达到气象预報的准确、及时、实用等几个方面的要求,不断进取,努力实践,努力超越现有水平,实现新突破。

2.2 加强宣传,通过多渠道的气象服务途径提升气象部门的公众服务形象

传统的气象消息传播以电视和广播为主,报纸和杂志起着相应的辅助性传播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网络的普及,除了主流及纸质媒体传播以外,短信、微信、微博等新的传播气象预报方式大量涌入人们的视野,人们了解气象信息的渠道打破了以往的单一模式,变得更加便利与快捷,这种多渠道的传播方式,密切了人们与气象之间的联系,实现了“预报人人可知”“预防人人可做”的目标。

2.3 提高气象部门自身的技术水平,做好气象预报技术的研究工作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与民众,气象服务部门要踏实的做好技术探索工作。对技术的要求要更加严格,在气象预测的准确度、及时性、覆盖面等各个方面都要有切实的技术探索,绝不能满足现状,不思进步,更不能故步自封,墨守成规。同时,气象服务部门要广泛吸取世界各地气象研究工作中的先进成果和技术,不断提高当前的技术水平,时刻求新,不断进步,只有技术提高了,能力提升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与人民。

3 落实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几点建议

对于每一个气象部门和每一位气象服务工作者而言,都要建立统一的气象服务理念,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把防灾减灾工作落到实处。

3.1 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把防灾减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有句话说得好:思想是行动的指挥棒。只有在头脑中有清醒的认识,在心中有明确的责任,才能把工作落到实处。所以,在工作中要求,气象服务部门要思想端正、态度严肃地对待气象工作中的防灾减灾工作,不能走过场,更不能掉以轻心,要防患于未然。

3.2 构建标准化、规范化的防灾减灾制度模式

中国有句俗话:“饱备干粮晴备伞”,又说要“未雨绸缪”,其实气象部门所做的工作正是对这两句话的高度、深刻、准确的解析。中国拥有最早的气象预测技术,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比西方的仪器早了几百年,但由于技术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往往都是灾难发生之后人们才能采取救援措施,只能亡羊补牢。但是现在不同了,随着气象技术的日新月异,不仅能预测短期内的天气变化,甚至连长期的、骤变型的气象变化也能预测,既然可预知,面对灾害性气象现象,就可以提前制订相应的防灾减灾方案,把灾情的后果减少到最轻。

3.3 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方面的服务能力

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王阳明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想,即“知行合一”。也就是说,什么事情只是知道了是没有用的,还要做到。气象部门在增强防灾减灾意识的同时,一定要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方面的服务能力,而气象服务能力中最重要、最根本的能力就是技术能力。没有先进的技术保驾护航,一切只能停留在空洞的理论基础之上,防灾减灾工作也就成了一句标语和口号而已。针对这种情况,气象部门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并适当地与其他部门建立密切的联系,提高科技探测水平,拓宽气象服务的渠道,让自己的技术能力不仅满足于日常天气预报,还要对短期及中长期天气预报的准确率负责,要对复杂的气象现象做出及时的分析与预测,并能提出合理的、系统的、可行的防灾减灾方案。

4 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

防灾减灾工作之所以重要,因为能够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中,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气象工作服务的重要原则就是:防灾在前,减灾在后。气象预测部门就好比医院里的治未病科研机构,能治好病的医生固然是好医生,能让病人不生病的医生更是一位了不起的医生。气象预测工作部门的人员就好比是治未病的医生,它能在病人还没有生病的时候,提前发现隐藏的病情,如果能进行及早干预,使病情避免发生是最好的方案,即使有些问题不能够避免,但及早了解病情则有利于及时安排治疗措施,妥善的方案会为后期的减灾工作埋下重要的伏笔,能够减少后期工作中的许多麻烦。

5 结语

气象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面对工作中任务重、种类多、形势杂和问题新等特点,几代气象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敢于问鼎未知领域,勇于探索奥妙新题。终于突破了一个个难题,攻克了一个个难关,迈上了一个个新台阶。在未未的工作中,每个气象工作人员,都将继续本着脚踏实地、服务大众的原则,秉承艰苦奋斗、协助共进的精神,发扬锐意进取、合作创新的革命传统,立足于自己的岗位,执着于自己的使命,为提高公众气象服务能力而努力,为做好防灾减灾工作而奋斗。

参考文献:

[1] 李新.综合农业气象信息研究[J].气象科技,2015(7):34-35.

[2] 曹华.公众、专业气象预报服务技术与应用[J].广东气象,2015(1):101-103.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防灾减灾气象服务
气象树
文章有象
我国校园防灾减灾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河北方案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