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实现“四个转变”不断促进文明发展
2018-05-14王向明
王向明
近年来,青海省各级党组织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着力推动“四个转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发展,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文明之花盛开,人民群众共享,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构筑起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广大人民群众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最大受益者。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青海省紧紧抓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坚持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加大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力度。明确把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作为新闻媒体宣传的工作重点,省内各媒体综合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让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各级宣传部门组织宣讲队伍深入到基层和广大干部群众中进行宣讲,并开展弘扬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大讨论,在讨论中增进共识、凝聚合力。各地把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融入道德讲堂活动中,广泛开展核心价值观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牧区活动。组织开展公益广告大赛,创作和展示通俗易懂的核心价值观广告。一批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接地气的作品和文艺演出,成为弘扬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通过广泛选树先进典型来增强示范力和影响力,引导人们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青海原子城纪念馆、中共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班玛红军沟、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等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干部群众接受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阵地。
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工作和生活中。在实践中,把核心价值观作为文明青海建设的精神航标和力量源泉,推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把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着力在巩固、深化、拓展、延伸上下功夫,着力在思想引领、道德培育、精神塑造、文明提升上下功夫。一系列“接地气”的举措,不断加深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道德讲堂、公益广告、文明劝导、文明交通等“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如火如荼;“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等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深入开展;传统节日成为“爱国节、文化节、道德节、情感节、仁爱节”,已成为建设精神文明、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响亮品牌;通过“青海好人”“最美青海人”的选树,把许多平凡故事演绎成传递真善美的永恒;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釆;运用法治手段维护主流价值,更增强了人们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信心和自觉。如今,在青海大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高飘扬的旗帜,已经成为思想引领、道德培育、精神塑造、文明提升的标志,不断促进着公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二、“文明青海”建设呈现全面推进、蓬勃发展、持续深化的良好态势
2010年,青海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文明青海”建设活动,这是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树立青海文明形象,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快青海建设步伐而釆取的一项重大部署。“文明青海”建设是一项覆盖面广、牵涉范圍大、持续时间长的系统工程。近年来,全省各地和相关部门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了这项工作经常性有要求、阶段有重点、节点有高潮、落实有效果。目前,已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建设的工作格局。通过开展“文明青海”建设活动,大大提升了青海文明形象,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组织开展全国、全省道德模范推荐、评选和传播活动,开展“青海好人”和“最美青海人”评选表彰活动,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道德模范、青海好人和最美青海人。通过群众推群众评群众选,树立了一大批群众身边可亲、可敬、可学的先进典型,构筑起了传承和弘扬青海精神的道德高地。通过编发《道德讲堂》《善行义举榜》《最美青海人风采录》《最美家庭故事汇》等书籍,引导干部群众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讲道德、守规矩、重家风,在全社会营造了见贤思齐、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印发《青海省关爱道德模范、青海好人实施办法》,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先进典型的关心关爱关照。
大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在全社会普及工作生活、社会交往、人际交往、公共场所等方面的文明礼仪规范,引导人们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规则,建立和谐清新的人际关系,抵制不良庸俗习气。深入开展优化环境、文明养成、共铸诚信、创建品牌、繁荣文化、科学普及、容貌整治、环境保护、奉献爱心、健康成长等十大活动,注重把外在活动的开展转化为内心世界的塑造,着力提升人的文明素质和高尚情操。与此同时,各地各部门强化问题导向,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整治力度,深入开展治理行动和专项教育,扶正祛邪、激浊扬清。在政府机关开展“公开承诺、亲切服务、依法行政、文明办事”活动;在交通行业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开展交通安全文明行动;在旅游行业开展“创文明旅游景区、做文明旅游人”活动;在互联网行业,《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法规引导人们提升网络文明素养,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在窗口单位开展以优质文明、服务为主题的创建活动;在城市开展文明城市、文明县城创建活动;在乡村开展“最美乡村”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知恩感恩教育,深刻彰显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守望相助的美好品格,持续推进社会文化净化、“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建设和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在未成年人中组织开展文明公益短信传递、中华经典诵读、优秀童谣传唱、童心向党歌咏展演、“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等一系列活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改进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其特有的生机和活力,吸引着广大人民群众以高昂的热情积极参与到优化社会环境、建设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中。近年来,青海各级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创建工作,把创建工作作为惠民工程和推动全局工作的“一把手”工程。各级人大、政协多次组织代表、委员视察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层一线,追踪群众反映的热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推动解决难点问题。各级文明委、文明办及相关部门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机关、部队、企业、学校、社团组织的骨干带头作用,发挥村委会、居委会等自治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发挥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社会知名人士等重点人群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了强大工作合力。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公民文明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以创建文明城市为载体,以塑造美丽整洁的生活环境、规范有序的社会秩序、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形象和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一座座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广大市民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成效。行人乱穿马路的情况日渐减少,公交车上礼貌让座,乘电梯、购物、买票、就餐自觉排队随处可见,文明正逐渐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广阔的乡村也向着美丽的未来进发。近年来,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以文明村镇为载体,以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为目标,不断推动农村牧区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进发,突出美丽乡村建设这个主题,在开展移风易俗、整治村容村貌、丰富文化生活、促进农牧民增收等方面积极发力,激发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参与热情,“文明之花”在广大农牧区竞相绽放。文明家庭创建以“五星级文明户”创建为载体,突出核心价值观引领,突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突出讲文明树新风改陋习,广泛发动群众,注重树立典型,创新工作机制,分類压茬推进,把“五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打造成精神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和示范工程。目前,全省共评选“五星级文明户”12万余户。在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中,着力在提高员工素质、涵养职业操守、培养职业精神、完善规章制度、树立行业新风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提升了行业、单位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通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大提升了环境文明、秩序文明、行为文明,人们的道德情操、文明境界得到升华,文明礼仪、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展示了当代青海人讲文明、重品行、团结和谐、诚信友善的精神风貌。通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具有示范作用的先进典型。2016年,全省5户家庭荣获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23个城市(县、区)被授予省级文明城市(县城、城区)称号,55个村镇被授予省级文明村镇称号,9个行业被授予省级文明行业称号,544个单位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2017年,17个村镇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40个单位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3所学校荣获全国文明校园称号,10名个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及提名奖,6个地区、单位和个人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称号。特别是经过全市乃至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西宁市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是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生动实践和出彩篇章,既是西宁全体市民的荣誉,也是对全省精神文明建设新变化、新气象的充分肯定,实现了我省全国文明城市“零”的突破,在我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作者系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