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对策分析

2018-05-14邬杰

南方农业·中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发生原因防治对策林业

邬杰

摘 要 众所周知,优异的林业结构不仅能够带来良好的生态效益,还可以推动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但是,近年来林业病虫害已经成为制约林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林业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林业病虫害的预防与控制是提高林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重要措施,对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对林业病虫害产生的原因及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

关键词 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7.036

1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

林业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资基础,同时也维护了生态平衡,但在发展过程中却面临病虫害的威胁[1]。通过分析近年来林业病虫害出现的规律发现,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天然林的比重降低,人工造林面积不断增加

过去,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薄弱,只注重眼前利益,大量地砍伐林木,导致天然林的比重急剧降低,严重影响了自然生态环境。近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大力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人工造林面积也在不断增加[2]。但是,人工造林的大量出现却成为林业病虫害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的人工造林,在种植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大多是种植同一树种,从而导致人工林的生态环境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很容易失去平衡。

1.2 滥用化学农药,加速恶化林业生态环境

为了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人们在林业管理中经常通过喷洒农药的方式来预防病虫害,但是目前人们在农药使用过程中的具体方法并不科学,对病虫害的认识存在一定的错误理解。认为农药必然会对病虫害产生作用,农药使用越多对病虫害产生的作用就越大[3]。其实不然,农药在消灭害虫的同时也会对病虫害的天敌造成伤害。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中,应当合理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农药使用量过多,不仅不能彻底消灭害虫,反而会培养其抗药性,增加病虫害的治理难度。过量使用则会造成大量的农药残留,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进而会破坏林业生态系统,导致林业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1.3 监测预报和检疫工作做得不到位,病虫害种类、数量不断增多

由于我国林业病虫害的监测预报的基础工作做得不到位,导致林业管理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避重就轻、忽视重点、不能有效把握根源等问题[4]。对于部分监测结果没能做到及时记录,从而无法准确地预报病虫害的相关信息。另外,病虫害检疫工作做的不到位,部分地区甚至未设立检疫站,检疫工作无法开展,导致为害性病虫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肆意传播。目前,我国的病虫害种类逐年增加,很多病虫都是近年来通过林产品进口从国外引入的。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的林业病虫种类就有8 000余种,其中能给林业生态系统造成严重为害的有200余种[5]。而且病虫害发生时覆盖的区域面积也在逐年扩大,给林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林业病虫害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病虫害比较顽固,治疗困难,虽然多数病虫害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不会出现大面積发生,但是诸如毛虫、天幕毛虫等少数病虫害,一旦发生防控难度非常大,因为这类害虫会反复出现,并且出现次数越多,时间间隔就越短,为害就越严重,因此这类顽固的病虫害是林业病虫害工作的防治要点。

2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对策

2.1 着重保护天然林,加大人工林树种的多样化

在越来越注重环保的今天,对未遭到破坏的天然林,应进行重点保护[6]。1)依照林木的生长日期和特点进行适当砍伐,对枯木进行及时清理,对濒死林木进行及时救治,避免病虫害蔓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2)对于新栽种的人工林,应科学地增加品种,合理地选择树木类型,使其能够适应新的生存环境,才能提高树种的存活率。3)树种必须选择生长状态良好、抗病虫能力强、适应环境能力强的品种。4)采用带状、块状、点状等混合形式的混合交差种植林木,在树木的数量比较多、密度大但生长态势弱的地区,通过合理的间隙砍伐,可以有效地改善树林的透光率,从而提高树林的整体抗病能力,尽可能避免大面积出现病虫害的情况。5)在引进优良树种时要注意树种的搭配工作,因地制宜地栽植经济型树种,尤其要大量栽种本土树种,做到草木、灌木及经济植物的立体开发。

2.2 大力倡导使用安全农药,采取无公害防治

在林区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要不断提高科技含量,无论采取哪种防控手段,均要以保证林业的生态效益为主要原则,减少对环境有害的农药用量,禁止使用氧化乐果、甲胺磷等高残留、高毒性的农药,减少化学防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林业部门要积极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无公害、无污染的病虫害防治手段[7]。比如美国白蛾可以应用周氏齿小蜂进行防治、松毛虫可应用赤眼蜂进行防治等,这种应用害虫的天敌进行防治的方法不仅防治效果好,而且不会污染环境。目前,常用于林业的物理防治措施包括应用新型防治器械、利用遥感技术加强病虫害的监测等,常用的新型防治器械包括喷烟机、林业飞机等;林业中的遥感技术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3S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林业病虫害监测预报的准确性与科学性,为后续的病虫害防治提供详细的参考依据。在林业虫害防治中,还可以采用化学物质诱杀、灯光诱杀、颜色诱杀等生物防治技术,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杜绝农药使用不合理现象,虽然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可以获取更好的生态效益,但是当发生大面积病虫害时,还需要应用化学防治方法,而化学防治的过程中,农药的合理利用至关重要。防治过程中应首选低毒、低残留的生物性农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营林措施等多种防治方法结合起来,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好的防治效果。

2.3 做好检疫工作,加强病虫害的监测预报

各个地区不同物种之间的交流、移植加大了各种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比如从国外引入进口林产品时,如果未做好检验检疫工作,极有可能将一些病虫害引进国内,比如我国的松材线虫、美国白蛾、松针褐斑等常见的重大病虫害都是从进口林产品中引进的,因此要做好植物的检疫工作,增加检疫检查工作站点的数量,调运树种过程中要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从源头上杜绝危险病虫害进入。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举措,而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则是进行针对性防治的重要依据,因此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利用GPS、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的3S技术进行监测,保证监测工作的全面性、准确性[8]。病虫害防治要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治理原则,科学、合理地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林木状况、环境条件等,对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做出准确预测,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通过林业病虫害的及时预报,做到及时预防,综合防治,不断提高监测和预报水平,努力杜绝发生大规模病虫害。

3 结语

林业病虫害对我国林业建设的影响巨大,要想推动林业建设事业全面发展,就必须加强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建立完善的防治体系,加大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改进防治手段,要进行提前预防。因此,针对我国林业病虫害的现状,初步分析了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希望能够为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陈德根,韩旭,黄石明.无人机在江西林业中的应用初探[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7(6):61-63.

[2] 张艳楠.无人机遥感在林业中的应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7(6):77-78.

[3] 杨绍华.病虫实时监测技术应用探讨[J].南方农业,2016(32):95-96.

[4] 马云波.营林技术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探析[J].防护林科技,2017(1):89-90.

[5] 刘贞.林业树木栽培技术要点分析[J].河南农业,2017(5):56-58.

[6] 王海源.3S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与发展[J].河南农业,2017(8):29-30.

[7] 莫嫦.林业病虫害预防控制策略分析[J].南方农业,2017(8):60-61.

[8] 罗海平,严静.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与措施探讨[J].南方农业,2017(5):39-40.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发生原因防治对策林业
浅谈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影响
提高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快速发展步伐
land produces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选择
洋县林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