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熟玉米新品种禾源18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2018-05-14王艳芝盖颜欣季志强张桂民杨海江

南方农业·中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早熟选育新品种

王艳芝 盖颜欣 季志强 张桂民 杨海江

摘 要 禾源18是以自交系HZ005为母本,自选系HZ006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玉米杂交种,2016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全生育期122~125 d,需≥10 ℃活动积温2 400 ℃以上,适宜在河北省春播中早熟玉米种植区域种植。适宜种植密度60 000株/hm2。

关键词 玉米;早熟;新品种;选育;禾源18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26.022

我国北方春玉米≥10 ℃活动积温2 400~2 500 ℃的种植面积超过100万公顷,这一区域幅员辽阔,生态类型丰富,玉米低温冷害发生频率高,干旱严重,病虫害多,产量低,效益比差[1]。突破性优良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是玉米持续增产的重要因素。冀北春玉米区品种老化、连年种植、抗病性差,有些地区品种越区种植,常发生倒伏、空秆现象,种植的品种数量较少,自交系水平低,且杂交模式单一,品种同质化严重,易大面积发生感病现象。随着生产需求的变化,极早熟品种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5-6],除在寒冷区直播、半农半牧区粮饲兼用外,以光热资源挖掘利用进行复、间、套种的多用途玉米品种也急需拓展。极早熟种质材料少、遗传基础模糊不清,难于组配出强优势组合。引进新种质,探索新的选育手段,组配强优组合[7-9],育成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突破性的早熟熟新品种是急待解决的课题。以选育综合抗性好、早熟、高产、适宜机收为主要育种目标,经过多年来的种质改良和创新,成功选育出禾源18玉米杂交种,同时研究总结出配套的栽培技术[10-12]。

1 材料与方法

1.1 选育目标

该品种选育以早熟、耐密、高产、优质、综合抗性好、适宜机收为育种目标,运用“地方品种×外引群体”的杂种优势模式,选育≥10 ℃活动积温2 400 ℃以上,适宜在河北省春播中早熟玉米种植区域种植的,产量超过当地主栽品种5%以上的玉米杂交种。

1.2 亲本选育及特征特性

1.2.1 母本

母本HZ005是以K10×美国杂交种,再与K10进行回交,并经6代系选逐渐达到稳定选育而成。该自交系主要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苗势强;株型紧凑,茎秆白色。株高178 cm,穗位76 cm;总叶数17~19片,雄穗分枝4~8个;护颖绿色,花药绿色,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4~16 cm,穗行14~16行,马齿型,籽粒黄色,红轴;籽粒容重高,结实性好,抗病性好,适应性广。

1.2.2 父本

父本HZ006是用MO17×早熟粗穗型自交系选育的二环系选育而成。该自交系主要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株型平展。株高186 cm,穗位87 cm,总叶数17~19片;雄穗分枝7~12个,护颖绿色,花丝绿色。果穗长筒型,穗长18~20 cm,穗行12~14行,马齿型,籽粒黄色,红轴。茎杆粗、韧性强;抗倒;抗大小斑病、抗丝黑穗病;适应性广。

2 杂交种选育经过

在亲本自交系选育的基础上,2008年冬在海南对一批新选稳定系进行配合力测定,组配了包括以HZ005为母本、以HZ006为父本的新杂交组合约200个;2009年,在围场腰站试验站进行鉴定试验,HZ005×HZ006由于产量与抗性突出而入选;2010—2011年,参加了承德市多点品比试验;2012年,参加承德市春播早熟组预备试验;2013—2014年,参加承德市同组区域试验;2015年,参加承德市春播早熟组生产试验;2016年1月,经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用微生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验,样品中检测出IVR基因,未检测出CaMV355启动子、NOS终止子、nptⅡ基因、bar基因和Bt基因。该品种于2016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玉2016044号,品种命名为禾源18。

3 品种特征特性

3.1 植物学特征

株型半紧凑,株高278 cm,穗位92 cm;穗上叶片6~7片,叶数19~20片;雄穗分枝数6~13个,花药绿色;雌穗苞叶适中,花丝绿色,穗长21.2 cm,穗行数16行;果穗筒型,半马齿,红轴,黄粒,千粒质量313 g,出籽率82.0%,无倒伏。

3.2 生物学特征

该品种在承德地区生育期125 d,比对照长2 d,需≥10 ℃活动积温2 400 ℃以上。茎秆粗壮、韧性好、根系发达、抗旱抗倒能力强;灌浆速度快、品质好、果穗结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实性好、植株保绿性好、适应性广;抗玉米主要病害,丰产性、稳产性及综合农艺性状好。

3.3 抗性和品质

3.3.1 抗性

2013年田间表现:高抗小斑病、茎腐病、瘤黑粉病、丝黑穗病,中抗大斑病。2014年田间表现:抗丝黑穗病、茎腐病、玉米螟。

2013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鉴定结果:抗丝黑穗病,中抗茎腐病、玉米螟,感大斑病、弯孢叶斑病。2014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鉴定结果:高抗丝黑穗病,抗茎腐病,中抗玉米螟,感大斑病、弯孢叶斑病。

3.3.2 品质

2015年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结果:水分9.2%,粗蛋白质(干基)11.54%,粗脂肪(干基)4.19%,粗淀粉(干基)70.39%,赖氨酸(干基)0.37%。

3.4 产量表现

2012年参加承德市春播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0 693.5 kg·hm-2,比对照龙单13产量9 186.0 kg·hm-2增产16.4%,居本组第1位。2013年参加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0 153.5 kg·hm-2,比对照龙单13产量9 724.5 kg·hm-2增产4.4%,达显著水平,居本组第6位,5个试点全部增产。2014年参加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1 920.5 kg·hm-2,比对照龙单13产量11 457.0 kg·hm-2增产4.0%,达显著水平,居本组第2位,5个试点全部增产。2015年参河北省春播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1 283.0 kg·hm-2,比对照龙单13产量

10 086.0 kg·hm-2增产13.4%,居本组第2位,5个试点全部增产。

3.5 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在河北省春播需≥10 ℃活动积温2 400 ℃以上早熟玉米种植区域种植。

参考文献:

[1] 杨国航,孙世贤,张春原,等.东北早熟春玉米区玉米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J].玉米科学,2007,15(4):143-145.

[2] 佟屏亚.中国玉米科技史[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367-430.

[3] 池书敏.河北省玉米杂交种发展战略的探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88,11(4):36-4l.

[4] 李洪杰,刘志勇.河北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述评[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2):88-94.

[5] 王清礼.河北省玉米气候分析及区划[J].河北气象,1982(4):36-49.

[6] 王富德,姜明月,赵廷昌.辽宁省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及性状改良[J].辽宁农业科学,1993(1):6-14.

[7] 王树春,王义.玉米自交系种质资源按配合力分群组群及其选育效果[J].吉林农业科学,1987(4):4-8.

[8] 潘光堂.三重测交法在玉米群体改良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86,4(1):129-138.

[9] 杜鸣銮.玉米品质育种综述[J].国外农学:蚕业,1988(1):51-59.

[10] 董学堂,李凌雨,王学雄,等.特早熟玉米新品种晋阳3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2012(4):

122-123.

[11] 蓋颜欣,张桂民,王养龙,等.早熟高产玉米新品种禾源15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14(4):153-154.

[12] 赵久然,段民孝,张华生,等.玉米新品种MC703选育与配套技术[J].中国种业,2016(6):62-63.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早熟选育新品种
看禾选种
寒地西瓜早熟高效栽培技术
吉林省黄秋葵新品种选育
“早熟”少年欧豪:喜欢极端角色,表演起来很high!
遗传算法的改进与参数特性研究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九)
新品种信息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