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预算管理视角下公立医院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2018-05-14袁德琼

财讯 2018年22期
关键词:规章制度公立医院职工

袁德琼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之间的竟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医疗行业也是如此,因此如何使医院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实现更好更快的进步。而成本管理是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但是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在成本管理方面还存在着预算管理模式单一,流于形式。医院运行规模庞大,支出大于预算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医院的规章制度不完善,职工成本控制意识淡薄,医院内部缺乏空审计监督机制等问题。医院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机制有利于医院做出有效决策,能够帮助医院职工提高成本控制的意识。在全面预算管理下,公立医院要明确成本控制的目标,建立健全成本控制的规章制度,统一管理财务部门,改善医院的资本构成,加大院内审计监督力度。

公立医院

全面预算管理 成本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对公立医院成本管理问题的意义

(1)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医院进行有效的决策

全面预算管理贯穿于医院的各个阶段,从编执到执行,都能对医院的运营情况、资金周转有深刻的认识。因为在了解的基础上对医院的现状进行分析,所以医院才能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做出有效的决策。除编执和执行这两个过程之外。医院还要对预算管理的动态进行评估并及时做出反馈,这样能及时发现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所出现的问题。

(2)全面预算管理能有效提高院内职工成本控制的意识

在医院经济活动中,每个员工都是成本发生的主体。[1]因此,医院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时,有利于增强院内职工成本控制的意识。预算管理渗透在医院运行的方方面面,是会计层面在核算时研究出能进行成本管理的方法手段,有了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制度,职工能在执行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成本节约意识。

(3)全面预算管理使得约束与执行相结合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对成本在前期和执行过程中进行一个全局的掌握和细节上的把控,但同时在动态上的监督和反馈使得考核与成本管理相结合,从而有效的降低管理成本。

我国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公立医院现阶段发展现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成本控制是摆在各医疗单位面前最重要的发展瓶颈,我国公立医院平均成本收入增速一直低于成本增速,即使成本管理是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最关键部分,但是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在成本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1)公立医院的预算管理模式单一,流于形式

预算管理是成本管理的目标和基础,也是现代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大多数公立医院仅仅只是流于形式,为应付审查而做的预算编制与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相差甚远。并且,这些预算管理编制没有根据公立医院自身的运行特点和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机制。即使有了全面预算管理,也没有强有力的约束性和执行力度。

成本核算是医院运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目前大多数公立医院仍然只是把简单的项目成本作为成本核算的一部分,没有意识到医院运行过程中所存在潜在的成本,如投资成本,固定资产的管理成本和院内职工成本等一些不合理的决策所造成的损失。医院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得不到体现和及时的解决,造成成本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

(2)我国公立医院规模过于庞大,支出太高造成浪费

以前我国大多数公立医院以药品的高利润来提高医院的收入,但是随着我国药品成本的不断增加,使得公立医院为提高收入而进行盲目的规模扩张。高额的成本支出没有为公立医院带来实际的社会效益,即医疗服务质量没有得到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的薪酬也没有得到保障。

医院在追求规模扩张的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使得大多数的医院在采购仪器设备的过程中进行盲选,没有提高医院的效益,反而造成了浪费。同时在材料的使用过程中医院也没有明确的关于医疗器械使用的规章制度,从而造成了公立医院的医疗器械的浪费,增加了医院运行成本。

(3)院内职工的成本控制意识淡薄,缺乏内部审查监督机制

大多数的职工认为成本管理仅仅只是财务部门的责任,自身缺乏成本控制意识。这样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不但没有得到提高而且降低了医院的运行效率和成本管理的作用。

而由于医院对内部审查监督机制的不重视,导致医院内部资金存在潜在的流通成本,同时也无法保证设备和药品的质量,从而降低了医院的运行效率。

全面预算管理下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的措施

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在于帮助医院内部进行合理的成本控制,更具自身收入和支出的综合情况,进行成本控制,有利于医院在低成本的情况下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因此为了公立医院能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确定成本预算的目标,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公立医院是不完全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单位,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质量过硬的医疗服务。但是在满足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医院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提高医院的收益。所以,公立医院应确定成本管理的目标,实现对有限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实现成本管理将社会效益与运行效率有机结合的最终目的。

(2)完善成本管理的规章制度,统一财务部门的管理

在公立医院规范成本管理的过程中,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减少院内不必要的开支。在全面预算管理的整个过程中,要由财务部门主导,其他部门辅助。医院要实行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征求医院各部门职工的意见,确定管理办法。健全的成本管理规章制度可以约束职工的行为,从而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通过严格的资金流通审查机制,充分发挥财务和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避免产生不合理的成本浪费。

(3)以全面预算管理的标准进行人事制度的改革

医院作为知识密集性的单位,人才对医院建设的作用尤为重要。院内职工成本是医院成本的重要部分,不应该只是一味地追求高学历人才和高端型人才,而是根据医院岗位的需要配备最合适的人才。公立醫院应进行人事改革,建立一套严格的用人机制,防止院内职工进入的随意性。在保证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前提下节约院内职工的用人成本,提高服务效率的同时节约了人员成本。

[1]吴云良,池文瑛,蔡战英,周思敏著.新医政下公立医院成本控制实践探讨[A].中国卫生管理事业管理.2014

[2]方子,乐曲.陶思羽著全面预算管理下公立医院的成本管理分析[A].中国医院管理.2018

猜你喜欢

规章制度公立医院职工
建设职工书屋 打造书香企业
公立医院文化对党建政工的有效促进
劳动规章制度法律问题研究
职工摄影(2)
“墙化”更需“强化”
公立医院总医疗费平均增幅须在10%以下
医药:3500家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
你是否有逆反心理?
富民县总工会:“职工技协”谱新篇等
兰州铁路局职工摄影作品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