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幸福生活的精神滋养
2018-05-14陈奇
陈奇
晨曦初露,天朗气清。城市绿道上,人们在郁郁葱葱的草地和绿植的陪伴下,或散步或小跑或骑行。西宁在舒缓的太极音乐、打陀螺的舞鞭声、健身操的动感旋律中苏醒。十字路口,车辆与行人有序通行;公交车上,乘客主动为有需要的人让座;农贸市场内,摊位摆放整齐;市区里,道路干净畅通,28条花街艳丽多姿芬芳迷人……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整个城市变得流光溢彩,整齐的路灯将道路装点成无数条亮化光带在城市中央分布交错,广场游园亮化灯映衬着热情的锅庄舞者翩翩起舞,中心广场上百姓大舞台的节目不时引起观众阵阵掌声……
远方的朋友,只要你走进青海,就能感受到文明给人民幸福生活带来的精神滋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
回眸2017,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为主要抓手,持续推进“文明青海”建设,着力打造青海高地,精神文明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新进步,为建设更加富裕文明美丽新青海提供了精神动力、道德支撑和强大正能量。
2017年,我省共有77个城市、村镇、单位和个人获得“国字号”荣誉,创历史最好成绩。西宁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现了我省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历史性突破,成为我省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017年,全省“五星级文明户”已创建12.4万余户,其中城镇创建4.3万余户,创建呈现出各级齐抓共管、家庭积极参与的良好态势;
2017年,一个个道德模范把平凡故事演绎成传递真善美的永恒,白永皓等10人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和提名奖获得者,汪昌祥等12人被授予“中国好人”荣誉称号……
让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
在我省各地,不管是大街小巷、公园广场,还是机关学校、车站机场等场所,都成为“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的发布平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实现全覆盖。打造“核心价值观百节精彩课”“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等六十余项校园文化品牌,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青海原子城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班玛红军沟”等二百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成为干部群众接受爱国主义和红色基因教育的有效阵地。
道德讲堂、公益广告、文明劝导、文明交通等“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如火如荼;“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等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深入开展。通过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的选树,把许多平凡故事演绎成传递真善美的永恒。同时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实施意见》,发挥法治的规范和保障作用,使之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广泛开展核心价值观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牧区活动。组织开展公益广告大赛,创作和展示通俗易懂的核心价值观广告。一批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接地气的作品和文艺演出,成为弘扬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引导和推动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一个人人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
在传统节日开展的“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使传统节日焕发时代活力,成为弘扬核心价值观的爱国节、文化节、道德节、情感节、仁爱节,成为建设精神文明、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响亮品牌。在烈士纪念日缅怀先烈、在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中铭记历史……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弘扬红色基因,让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根植在人们灵魂深处。
用核心价值引領、用学习教育提升、用文化活动传播、用先进典型激励、用创建实践熏陶、用网络阵地延伸,家风正、民风淳、政风清、党风端的良好社会环境正在不断推进。
文明创建有质量有内涵有效益
精神文明建设关键看细节,落脚点在群众的获得感。
“这段时间,西宁新建了不少街景公园,小区新安装了很多健身器材,我们每天来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空气,心里美滋滋的。”在阳光小区,正在晨练的李达健感叹道。这只是西宁创建文明城市的一个缩影。
如今,走在西宁街头巷尾,你会感觉到,城市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乱闯红灯、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都在减少,生活越来越舒适便利,好人好事越来越多。
“人心齐,泰山移。”经过全市乃至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西宁市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文明城市的创建,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广大城市居民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成效。
文明,已经成为西宁闪亮的城市名片,更是鲜明的精神底色。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广袤的乡村也向着美丽未来进发。一年来,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以文明村镇为载体,以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为目标,不断推动农村牧区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心灵美”进发。在开展移风易俗、整治村容村貌、丰富文化生活、促进农牧民增收等方面积极发力,激发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参与热情,让一个个村镇牧区既有绿水青山的“颜值”,又有“金山银山”的价值。
文明家庭创建以“五星级文明户”创建为品牌,突出核心价值观引领,突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广泛发动群众,注重树立典型,创新工作机制,分类压茬推进,把“五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打造成精神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和示范工程。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中,着力在提高员工素质、涵养职业操守、培养职业精神、完善规章制度、树立行业新风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提升了行业、单位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文明花开满园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归根到底是为百姓谋福祉,让社会更和谐。一项项文明创建活动,让文明的种子落地生根,城乡环境面貌和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构筑青海精神高地凝聚历史的传承和时代的希望
去年12月召开的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和动员大会,表彰了我省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和全国道德模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批批体现青海精神、模范践行党的宗旨的重大典型不断涌现;一个个道德模范把平凡故事演绎成传递真善美的永恒,他们就像一盏盏明灯,在青海大地播撒着光和热。为我们营造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激发全社会的思想认同、情感共鸣和效仿意愿,让好人好事层出不穷,让善行义举蔚然成风。
精神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从“两弹一星”精神到“五个特别”青藏高原精神,从“人一之,我十之”实干精神到玉树抗震救灾精神……这些由党传承、人民书写、薪火相传的精神品格,是青海各族人民追求发展进步强烈愿望的生动写照,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党的十九大为精神文明建设开辟了新境界、提出了新要求、提供了新动力。
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建设新青海,要有新精神。
这个新精神,就是站在昆仑之巅,守望全国和世界的登高望远精神,就是交往交流交融、不断融入全国和世界发展格局的自信开放精神,就是维护民族团结、保护绿水青山、造福全国和世界的团结奉献精神,就是把握新时代新要求、激励新担当新作为的不懈奋斗精神。
当前,全省上下正以“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按照省委确定的“一优两高”奋斗目标阔步前进。创造美好生活,离不开文明的浸润和滋养。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像重视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一样重视精神文明,像抓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一样抓精神文明,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力构筑青海精神高地,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有质量、有内涵、有效益的健康发展,谱写更加出彩的青海文明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提供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