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县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018-05-14冯小芹

财讯 2018年18期
关键词:财政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冯小芹

随着我国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财政框架体系的逐步建立,强化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已成为财政管理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重要保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

标准和评价方法

2011年,财政部制定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中绩效评价指标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一是,共性指标是适用于所有评价对象的指标。主要包括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财务管理状况、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及其收益管理情况以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二是,个性指标是针对预算部门或项目特点设定的,适用于不同预算部门或项目的业绩评价指标。共性指标由财政部门统一制定,个性指标由财政部门会同预算部门制定。

绩效评价标准是指衡量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尺度。绩效评价标准具体包括:一是,计划标准。是指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数据作为评价的标准。二是,行业标准。是指参照国家公布的行业指标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三是,历史标准。是指参照同类指标的历史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四是,其他经财政部门确认的标准。

目前绩效评价方法主要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等。一是,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指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二是,比较法。是指通过对绩效目标与实施效果、历史与当期情况、不同部门和地区同类支出的比较,综合分析绩效目标实现程度。三是,因素分析法。是指通过综合分析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内外因素,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四是,最低成本法。是指对效益确定却不易计量的多个同类对象的实施成本进行比较,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五是,公众评判法。是指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及抽样调查等对财政支出效果进行评判,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六是,其他评价方法。

当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财政绩效评价的主体缺乏公信力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指出,各级财政部门和各预算部门(单位)是绩效评价的主体。在实际工作中,主要由财政部门组织开展,预算单位自评、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抽查评价的方式进行。由于部门(单位)内部存在自己揭自己短的片面认识,评价指标体系尚不健全等因素,致使各预算部门(单位)对绩效评价的主动性不高,难以形成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之间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同时,财政部门和各预算部门(单位)既是资金的分配者、使用者、管理者,又是绩效评价的主体,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缺乏公信力。

(2)财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还不完善

2013年,财政部印发了《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制定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框架参考样式,包含投人、过程和效果3项一级指标,项目立项、业务管理、财务管理、项目产出和项目效益5项二级指标,并提供了20项三级指标供预算单位在制定个性指标时参考使用;同时又特别说明,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可以在其中灵活选取最能体现绩效评价对象特征的共性指标,并针对具体绩效评价对象的特点,另行设计具体的个性绩效评价指标。在实践中,有一部分预算单位在财政部的评价指标框架下结合本单位和被评价对象的特征,系统地、科学地制定了相关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但因绩效支出的评价对象涉及行业多,项目之间差异性大,许多单位在标准设计上存在难度,不能设计出真正能体现项目效果的个性指标,导致评价内容不够全面,难以满足不同层面和不同性质的绩效评价需求。

(3)财政绩效评价制度尚不健全

目前财政支出绩效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各预算单位绩效评价工作开不开展、开展的好与坏没有相应的奖惩约束措施,绩效评价开展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评价结果信息公开不充分,评价结果与资金分配、项目预算、人员考核等方面挂钩应用还不完全。比如,在下一年安排预算单位的延续项目预算时,基本没有将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依据之一。

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对策建议

(1)建立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数据库

随着绩效评价工作的不断推进以及数据信息的发展,构建绩效评价工作信息化数据库,通过分类收集财政项目绩效评价过程中的信息资料,对财政项目评价中反映的投入、过程、产出、效益情况,开展比较分析。注重评价资料的电子化和规范化,对评价过程中指标计算、权重确定原则、评价标准确定、评价方法采用、项目绩效目标数据等方面的基础数据,进行详细的收集,充实数据库。对于复杂的大型支出项目,注重收集效果类指标的数据和各类技术经济指标,逐步细化效果类指标的客观分析评价。

(2)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

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建立结合部门(单位)实际、科学合理的个性化评价指标体系;鼓励部门(单位)在自评阶段,选择有资质、信用好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绩效评价。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价的独立機制,加强对第三方机构的信用评级,并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引入社会公众评价机制。充分听取公众对项目支出绩效的意见,制定制度保障公众参与绩效评价,社会公众要有知情权、参与权、投票权,可操作性要强。

(3)完善制度,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成果转化

首先,除涉密信息外,要加大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开力度,在部门(单位)网站、政府网站、财政绩效评价专门网站,逐步公开绩效评价的项目内容、过程和结果,以信息公开、社会监督促进部门单位重视绩效评价,规范绩效管理。其次,要“奖罚分明”。对于绩效评价结论良好、项目管理规范有序的,要予以表扬,并按照项目需要给予继续支持,提升绩效评价管理的效果;对绩效评价发现的问题限期进行整改,对满足不了绩效目标,或者管理过程中不够好的,要进行通报批评,并在安排以后年度预算时对实施单位进行调整或调减预算,甚至取消有关预算单位的该项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发现存在违法行为的,按照责任进行问责。

猜你喜欢

财政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问责的困境与出路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建议
完善我国财政支出监督的法律建议
对财政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
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财务部门作用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