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曼公司破产原因及其审计思考

2018-05-14程力

财讯 2018年18期
关键词:安永雷曼次贷

程力

2008年美国发生了严重的次贷危机,当时的危机波及至美国、欧盟和日本等诸多国家的金融市场。雷曼兄弟破产事件就是当时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本文通過回顾分析雷曼兄弟破产的内外部原因,从审计视角出发,剖析此事件带给审计界的影响及思考。以期引起今后审计界相关人员对类似事件的重视,避免危机重现。

雷曼公司 破产原因 审计思考

事件背景概述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全球一体化局势使得国际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频发。而在2007年初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殃及欧洲、日本等各国的金融危机更令人印象深刻。2007年,美国多个抵押贷款公司由于无力偿付贷款回购要求而无奈宣布破产。2008年,美国金融公司陷入困境,资金严重亏损,流动性急剧下降,纷纷濒临破产。随后,一系列的金融巨头都在瞬间轰然倒塌,曾被列人美国财富杂志500强名单的美国四大投资银行之一的雷曼公司也不例外。雷曼公司的破产标志着美国金融危机进一步加深,审计界对于其破产原因的剖析成为当时的热议话题。

雷曼公司破产原因

(1)外部因素——次贷危机的爆发

剖析造成雷曼公司破产的原因无论如何都不能避开美国的经济局势。当时,雷曼公司处于一个利率低、房价飞速攀升的时期,一方面,银行常常放贷或是发行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给那些信用状况不好、没有收入保证的群体。另一方面,由于住房贷款市场疲软,市场不景气,贷款人违约概率增加,抵押住房价格持续下降,合约难以履行。在这种环境下,雷曼公司难免被萎靡的经济冲垮,最终导致破产。

(2)内部因素——审计层面

1.安永未重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以固有风险为主要内容的重大错报风险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原则,雷曼公司理应严格执行分析性复核等相关的必要审计程序,消除重大错报风险。然而厂雷曼公司的审计单位安永事务所却没能彻底坚持风险导向审计的原则,低估了当时逐渐恶化的审计环境带给雷曼公司的巨大影响,最后导致雷曼破产的严重后果。

2.安永对重要性项目的忽视

雷曼公司为了粉饰资产负债表,隐藏债务并降低较高的杠杆率,运用了“回购105”的交易手段。“回购105”是一种使用较为普遍的短期融资手段,它的原理近似于贷款,利用这种手段可以达到同时增加资产和负债的效果。会计准则规定,若所售资产估值不低于所获资金的105%,就允许把这种情形作为销售处理。这样就使得企业可以用回购来的资金偿还债务,达到临时减少债务掩饰财务报表的目的。下表为雷曼公司回购金额以及使用“105回购交易”前后影响净杠杆率的情况:

由表可知,雷曼公司的“回购105"行为确实降低了其杠杆率。但是,面对雷曼如此恶意的操纵行为,安永的相关审计人员却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他们未履行适当的审计程序,更未在审计报告中予以披露。安永的默许成为雷曼公司破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3.审计人员的舞弊

雷曼公司的高级财务副总监马修.李早就发现了雷曼兄弟利用“回购105交易”来降低杠杆率、粉饰资产负债表的行为,并将此情况汇报给安永审计组。但安永却置之不理,也未按当时审计承诺书上约定的及时向审计委员会报告。而且在随后多次进行的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部门的会议中,安永也未曾提起雷曼会计处理不合理的情况。因此,安永不仅未能履行合同中约定的合同义务,还对雷曼公司不得当的会计处理进行舞弊,这拖延了审计委员会及时进行进一步分析性审计程序的时间。因此,安永事务所审计人员的舞弊也是造成雷曼公司破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雷曼公司破产事件的审计思考

基于上述对于雷曼公司破产事件内外因素的分析可知厂甭,曼公司事件的影响绝非仅限于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加重,更重要的是该事件引发了审计界在审计人员职业素养、审计机制等方面的深刻思考。

(1)必须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

随着审计服务业的立足和发展,以

“四大”为代表的支柱性审计主体作用愈发重要。他们在制定会计准则、解释会计准则中具有无可厚非的强劲作用。但是强大作用的背后是巨大的审计责任。然而,除了雷曼公司审计参与者安永的舞弊案例外,还有很多诸如此类的事件和案例,这说明整个审计界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严重弱化。这种现状很容易使审计报告的外部使用者降低对报告的信任,有损审计从业者在公众中的公正形象。

雷曼兄弟破产案例中的安永事务所已经意识到雷曼公司“回购105”的目的,却依旧为雷曼公司出具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这严重违背了审计独立性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保证审计人员进行适当的审计测试程序的执行力,严防审计舞弊现象的出现。

(2)考虑重塑现有的审计机制

审计舞弊现象的普遍发生多半是因为注册会计师基于从被审计单位获得高额审计费用的意图。笔者认为,改变现有的审计机制,加入证监会的中间作用可以缓解审计单位的这种私欲。具体做法是,可以将被审计单位的审计费用按年上交证监会,由证监会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情况负责聘请合适的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下一年再根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效果决定他们的去留,如果上一年审计效果不佳就选择另聘。这种改善虽然存在证监会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但目前看来应该会比现有的机制有效,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杜绝审计师与被审计单位的直接利益关联性,未必不是一个有效的审计机制。

[1]张锐了甭,曼破产的台前幕后[J].观察与思考,2008.10.

[2]冯晶.次贷危机中投资银行巨亏的根源[J].西南金融.2008.10.

[3]尹丹莉华尔街金融风暴启示录[J].银行客户.2008.10.

[4]周胜桥华尔街风雨飘摇众巨头连遭厄运[N].南方周末.2008.9

猜你喜欢

安永雷曼次贷
2014年上半年全球IPO活动强劲增长
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蔓延和教训
透过金融危机看衍生品发展与监管
收购与兼并
次贷骨牌祸及全球 中国如何再避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