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研究
2018-05-14桂永琴
桂永琴
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发展水平,代表着国家的经济发展能力,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面对全球亿的“再工业化”浪潮,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因此,本文研究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现状,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加强科技研发力度、培养创新型人才,深化供给侧改革和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加快制造业产业升级,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综合实力。
制造业转型升级
高端制造业 再工业化
引言
近几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将目光再次投向制造业,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着力发展本国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计划,日本提出“机器人革命”战略,德国也提出了“工业4.O”计划,“再工业化”浪潮席卷全球。2015年中国则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力丰在2025年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着力推进中国制造业由低技术低附加值高能耗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污染转变。
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中国凭借丰富廉价的劳动要素禀赋优势、优惠的土地政策以及较低的环境规刮成本,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产品价值增值环节的国际梯度转移,来实现我国制造业的迅猛壮大和制成品出口贸易的飞速扩张。我国虽然已是制造业大国,但远不是制造业强国,产能过剩、产品附加值低、创新能力弱等问题突出。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我国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唯一选择。
目前关于产业升级和制造业升级的研究比较多,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探讨研究我国制造业升级的状况。关于产业升级的研究:蒋兴明(2014)将产业的转型升级分成四个部分,分别是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和生产要素组合,只有这四个部分共同发展,才能算是实现产业升级。并且从研发、品牌、标准、市场、政府五个方面提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费洪平(2017)认为当今产业升级的主流方向是实现产业的高端化、信息化、集群化、融合化、生态化和国际化,这六个方向相互促进相互联系,是实现当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李文军(2015)提出在新常态背景下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路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转型升级。
关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研究:魏龙,王磊(2017)基于WIOD数据和KPWW方法,通过多元面板回归分析寻找GVCs嵌入位置与分工地位之间的关系,将制造业产业分为上游环节主导、下游环节主导和混合主导三类,明确了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下,这三类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影响因素。徐常萍,吴敏洁(2012)实证分析了中国环境规制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认为环境规制与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稳定协整关系,环境规制增强是制造业结构升级的格兰杰原因。付晓丹(2012)从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两个方面来分析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探讨生产性服务贸易与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贸易可以促进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但对制造业创新能力的作用不大[6]。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1)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概况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制造业規模大幅扩大,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2005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60118亿元人民币,2015年这一数值增长到207207.6亿元人民币,十年期间增长了近3.5倍。从2005至2015年,制造业的增加值在GDP中的所占比重一直保持在30%以上,由此可看出制造业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制造业在为劳动人员创造就业机会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5》可知,2016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共有17888万人,其中从事制造业的有4894万人,占总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总数的27.36%,在所有行业中所占比重最大。制造业为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对稳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制造业转型升级现状
1.自主创新能力提高。2006年至2016年,我国的R&D经费支出持续增加,从2006年的3003.1亿元持续增长到了2016年15676.7亿元,十年间增长了5倍多。且在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R&D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也不断增长,2006年R&D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37%,2016年这一比例增长到2.11%。无论是R&D经费支出的绝对数还是其所占GDP的份额都在逐年增加,这与国家鼓励创新,为此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密不可分,且全社会关于技术创新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长远来看,我国R&D经费支出还会继续保持上升势头。我国的R&D经费投入总量世界排名第三,经费投入强度在新兴国家中居首要地位。在创新战略驱动下,我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业得到提高。
2.能源利用率逐步提高,绿色发展能力增强。随着我国制造业生产规模的不断发展,所需的能源也逐年增加,2005年时,我国制造业能源消费总量为143051.47万吨标准煤,到2015年时已增长到244919.56万吨标准煤,约为2005年的1.7倍。虽然制造业的能源消费总量在逐年增加,但制造业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耗量却在逐年下降,2010年为0.88标准吨煤/万元,2016年为0.68标准吨煤/万元。
3.制造业质量效益逐年提高。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78.98,2015年这一指数增长到83.51。其中,医药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得分均在90分以上,有着较强竞争力阶段。制造业增加值在2005年时为60117.99亿元人民币,2015年时达到202420.1亿元人民币,十年间增加了近3.4倍,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2.9%。
(3)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
1.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相对美国等发达国家来说仍较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虽然近些年我国加强R&D经费支出,积极倡导自主创新战略。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走的是“重模仿、轻创新”的发展道路。产品技术含量低,低附加值,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只有少数几个行业拥有核心技术,大部分制造业的核心技术都依靠外国进口。我国近80%的高端芯片都是依靠外国进口。在工程技术领域,有大部分核心技术是引自国外,只有少数关键技术是自主研发;在产品开发上,我国市场反应速度慢,周期长,平均研发周期达到一年半左右,而美国同行业的平均研发和试制周期为3个月;在R&D方面投入力度不大,虽然国内R&D费用支付在逐年扩大,但是无论从绝对值还是占GDP的比例上来看,都与发达国家存较大差距。
2.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制造业对外的出口环境恶化,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加之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建设,使制造业特别是低端制造业产能过剩严重。据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钢铁产能近12亿吨,而同期国内需求量仅为7亿吨,产能过剩超过5亿吨。除此之外,我国在煤炭、水泥、电解铝、石油化工等十几个行业都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这不仅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业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去产能成为制造业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3.能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问题不容乐观。我国制造业在能源的利用率和节能减排方面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存在很大差距。2016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为3.7吨标准煤/万美元,而同期,美国为1.85吨标准煤/万美元,日本为1.54吨标准煤/万美元,德国1.37吨标准煤/万美元,英国为0.95吨标准煤/万美元。除了能源利用率低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明显高于这些国家。以2014年为例,中国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化0.562,美国为0.302千克/美元,日本0.244千克/美元,德国为0.189千克/美元,英国为0.16千克/美元。这表明我国要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任务艰巨,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相关对策
(1)继续加大科研投入,提高R&D费用支付在GDP中所占比例。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对于创新型企业可以通过减免税等政策激發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引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同时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保障和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提供制度支撑。
(2)继续深化供给侧改革,提高高端产品的供给,淘汰低端供给,缓解国内低端供给产能过剩和高端供给不足的问题。制造业的企业要转变发展观念,改变过去一心求“大”,盲目投资的发展理念。而是要在充分掌握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合理投资,从规模拉动过渡到技术驱动,依靠技术升级把企业做强。
(3)以绿色发展为向导,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普及新型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的使用。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率。加快淘汰高消耗高污染企业,完善产业链,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1]蒋兴明.产业转型升级内涵路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4(12):43-49.
[2]费洪平.当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及路径[J].宏观经济研究,2017(2):3-8.
[3]李文军.经济新常态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J].经济纵横,2015(8):73-77
[4]魏龙,王磊.伞球价值链体系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7(6):71-86
[5]徐常萍,吴敏洁.环境规制对环境规制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16):101-102
[6]付晓丹,生产性服务贸易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18):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