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养结合”新型服务模式

2018-05-14李姗珊杨斯嘉

财讯 2018年18期
关键词:医养结合医养养老

李姗珊 杨斯嘉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时期,老年人口总量急剧增加,高龄化程度日益加深,慢性老年病患者不断增多。然而我国针对老年人的医疗条件不足,医疗服务水平普遍不高,而且我国现有的养老模式如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社会养老等均存在医养分离、有养无医等闲题,无法满足老年人及其家属对于健康养老的要求与期望,因此,“医养结合”这种新型养老模式应运而生。

医养结合 养老模式 老年医疗

我国自1999年开始步人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增高,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加之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失独老人人数增多,需要照料的老人呈现上升趋势。人口老龄化及其所伴随的健康问题对现行养老和医疗体系带来严峻的挑战,现有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任何单一体系皆难以应对新出现的问题。无论是行业、产业还是决策者与研究者都逐渐达成共识,即医养结合将是缓解这些问题的现实选择。

医养结合不是对医疗和养老服务体系进行简单的机构整合,而是从政策、筹资、服务提供模式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融合。与传统的养老模式相比,它增强了医疗康复的功能,具有疾病预防、健康检查、病程护理、大病护理及临终关怀等服务功能,满足了老年人对健康长寿的需要,又很大程度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特别是为失能老人减轻了家庭负担,从而促进了社会和谐。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下:

服务收费较高,医疗服务不健全

普通的养老机构收费较低,属于社会福利性机构,利润很小,主要靠政府补助。“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大多是养老和地产相结合的模式,定位较高,针对高端客户,收费较高。对大多数普通收入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来说是经济方面无法承受的,造成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不高,导致高端养老机构床位使用率不高,而普通养老机构出现“一床难求”的现象,养老资源分布严重失衡。在养老机构中设立的医疗机构多以提供门诊服务为主,再加上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信息无法实现共享,一旦生病较重需到医院去就医治疗,特别是年龄偏大、疾病较多的老年人经常在养老机构和医院往返数次,给家庭带来很多负担,也给常年患病的老年人带来诸多不便。

机构管理混乱,缺乏有效衔接,难以形成合力

当前,我国的养老机构隶属于民政部门,由各地的民政部门管理,而医疗机构隶属于卫生计生部门,由当地的卫生计生部门管理,医疗保险机构则由社会保障部门管理。这种分而治之的格局造成医疗和养老体系长期割裂,随之产生的则是医疗和养老资源不能有效融合,造成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功能单一化,养老机构“养老不医疗”,而医疗机构则是“治病不养老”,二者并不对接,给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服务带来严重不便。这种分而治之的情况不仅不符合新常态对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不适合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更不利于严峻的养老问题的解决。

专业人才不足,流失率较高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既要具备医疗技术又要掌握养老护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培养时间较长,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较低,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有较大影响,因此养老服务工作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足。一方面,由于观念的原因,愿意从事养老服务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另一方面,由于医疗水平、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照护的老年人越来越多,照护的时间越来越长,出现相对不足。目前大部分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流动性也比较大,严重影响了养老产业的持续发展。

2013年9月13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文件,它明确将

“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纳入未来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六大主要任务,是我国医养结合政策制定的根本性指导政策,也是医养结合政策出发点的原点。因此,我国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出适合我国自身发展的医养结合政策与措施。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强化资金

支持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需要强大的资金实力作后盾。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速换挡期和结構转型的阵痛期,经济增速下降,财政收入降低。面对经济发展步人新常态,要完善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好国家现行支持医养结合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减免包括土地使用等税费力度;进一步减免用水、用电、用气、用热等行政性事业收费;完善补贴支持政策,各地要加快建立养老服务评估机制,加大对经济困难的高龄、半失能、失能等老年人的补贴力度,并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逐步提高投入比例,这样才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从而推动医养结合的加快发展。

培养专业性人才,提高养老机构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是推动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要加强对运营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运营管理水平;同时,还要加强对养老机构现有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增强其护理能力和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要鼓励支持高等院校、中等职业院校等开设相关专业,规范专业课程设置,扩大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制定优惠政策,强化优惠力度,鼓励大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另外,要建立健全对机构人员的资格认证、职称评定体系,保证其职业正常顺利发展,并对其薪资待遇等合法权益进行维护,从而保障人才队伍的稳定性,进而促进医养结合之路走得更好、走的更远。

加强监督、评估工作,健全人才保障机制

在加强对护理人员培训的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护理人员、机构的资格准人制度,通过培训、评估促使工作人员主动学习老年护理知识,通过资格准人制度督促服务提供机构提升服务质量。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医养结合型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工资待遇,改善未来职业前景,留住人才。加大专业医护人员的引进与激励力度,鼓励大医院的医护人才下沉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养老机构开展社区巡诊和多点执业,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积极探索实施“医养结合”模式,是深化医改、改善民生、提升老年人健康素质的必然要求,使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因此我国应该不断完善医养结合的政策。

猜你喜欢

医养结合医养养老
养老生活
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对多病共存老年患者自护能力及生存质量的作用
基于互联网医疗的居家智慧医养结合服务场景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加快疏通医疗体制梗阻
养老更无忧了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
唐山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政策研究
医养结合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