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县大棚蔬菜无公害化栽培探究
2018-05-14周乔宏高松林
周乔宏 高松林
摘 要 陆良县位于云南省东部,是云南省的第一大坝子,其面积广阔、土质肥沃。2014年以来,陆良县蔬菜产业高速发展,现已发展大棚蔬菜面积4 667 hm2,长年露地蔬菜面积1 333 hm2。在食品安全日益受重视的今天,降低农药残留势在必行,以优质高效的管理技术,深察植物习性,关切蔬菜生产整个周期,平衡生产效益和蔬菜安全的矛盾,提升整个蔬菜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是农业工作者的第一要务。
关键词 大棚蔬菜;无公害化;栽培;陆良县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08.015
陆良县隶属于云南省曲靖市,南盘江上游,是云南省第一平坝,平坝面积772 km2,年平均气温14.7 ℃,年总积温5 326 ℃,年总降水量900~1 000 mm,无霜期249 d,年日照时间总数2 442.5 h。陆良县是云南省较发达的农业种植区,大棚蔬菜以其生长不受天气制约,集中精准施肥,生长迅速茬口多,反季节种植,让蔬菜更早的投入市场,从而产生更大的效益等优势在陆良县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目前,陆良县大棚蔬菜面积4 667 hm2,年实现产量94.5万t。
1 存在的问题
1.1 连作导致土壤传播病害严重
受市场利益驱动、区域专业化生产、种植习惯和技能等条件的限制,陆良县大棚主要为叶菜类,连作现象普遍[1]。年平均连作8茬以上,土壤休养不够,过度透支使得土壤中营养元素平衡被破坏,土壤微生物群落异化导致土壤性能恶化,病原菌在土壤中越积越多,使得枯萎病、茎基腐病、根腐病等土壤传播病害逐年加重,蔬菜产量和品质逐年下降。
1.2 对土壤的透支经营使得病害加重
持续高产致使各种病害蔓延,从而大量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常年多种农药混合使用以及加大用药量防治,很少坚持以农业、生态、物理等措施防治病害。这样不仅加大了防治成本,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也给无公害生产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1.3 缺少优质腐熟的有机肥供应以及管理上偏施氮肥
大棚蔬菜迅速发展也带动了有机肥的大量需求。长期以来,部分菜农一直沿袭经验施肥,大量施用工厂化的鸡粪、猪粪,把大量的重金属盐、抗生素带入大棚,在生育期追施速效氮肥,不注意平衡施肥,片面追求长势产量,忽视蔬菜品质提升[2]。超量施肥后,大量未被农作物吸收利用的氮素营养,以滞留、吸附等方式存在于土壤环境中,极易造成土壤盐渍化,从而使土壤溶液浓度偏高,更降低了蔬菜的品质,阻碍了无公害蔬菜生产。
2 无公害蔬菜的内涵
从狭义上讲,无公害蔬菜是指没有受有害物质污染的蔬菜,也就是在商品蔬菜中不含有某些规定不准含有的有毒物质,而对有些不可避免的有害物质则要控制在允许的标准之内。从广义上讲,无公害蔬菜应该是集安全、优质、营养为一体的蔬菜的总称。安全主要指蔬菜不含有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或将其控制在安全标准以下,从而对人体健康不产生危害,具体要做到“三个不超标”:1)农药残留不超标;2)硝酸盐含量不超标,食用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不超过标准允许量;3)“三废”等有害物质不超标。优质主要是指商品质量,个体整齐、发育正常、成熟良好、质地口味俱佳、新鲜無病虫害,净菜上市。
3 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
3.1 科学选择种植基地
陆良县是云南省的第一大坝子,境里土质肥沃、空气自然清新、沟河纵横,全县没有大型的化工厂,是无公害蔬菜的优良栽培区,同时大棚种植基地都是天然没有被开发过的优良土质。得益以优良的基础环境条件,2012年以来,吸引了周边县市以及江西省、广东省、浙江省的大量农民租地种菜,经过几年的土地流转发展,现已形成4 667 hm2的蔬菜种植基地。
3.2 加大政策技术宣传力度
积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摒弃传统数量优先的观念,充分利用大棚反季节的优势,不断务实求新,肯在技术环节上下功夫。政府要加强对无公害蔬菜种植的扶持力度和资金保障,以确保专项资金能够为无公害蔬菜种植带来实效助力。另外,要加大对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人才的培养,并创设区域性人才交流平台[3]。只有不断加大技术革新力量,才会稳定持久地带动当地无公害蔬菜种植的整体水平。
3.3 生长期管理技术
大棚蔬菜茬口多,为了生产无公害蔬菜,在蔬菜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生产淡季要求广大农户调整茬口、休耕养地、开棚通气透雨,以利于土壤休息、淋洗过量化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自我修复,理化土地。生长期管理是无公害蔬菜种植的关键环节,此时不确定因素较多,各种难以控制的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其中大棚蔬菜的种植要加强对水分的控制,同时做好通风透气工作,避免高湿环境次生病害的爆发,从而减轻农药的使用。总之,在整个生长周期要深刻熟悉植物习性,通过物理方法确实减轻蔬菜病害,为无公害蔬菜创建良好的生长环境。
3.4 施肥管理
由于国家无公害蔬菜标准要求硝酸盐含量不超标,因此施肥管理必须要坚持有机肥,做好有机肥的合成工作。由于人畜的粪便数量有限,因此选用生物肥料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每年大棚施用的基肥要求尽可能使用植物秸秆堆沤发酵肥,避免使用工厂化养殖场的动物粪便,避免大量重金属抗生素等入田。蔬菜收割后,余下的秸秆可以用来还田,简单来讲就是通过发酵的原理将剔除下的蔬菜根系转化为有机肥料,而且发酵肥还有利于蔬菜的快速吸收。这样既能利用蔬菜废弃物也能减轻环境污染。
同时在蔬菜的生产施肥管理上,结合不同蔬菜的生理习性平衡施肥,不可一“氮”到底。这要求广大农户认真学习,提高施肥水平。做到最适合的肥料投入,最好的成本管理,最好的效益。
3.5 病虫害防治
通过安全的环境管理、土壤管理、水分管理,可减低虫害基数,避免形成大规模的病虫害爆发。但病虫害是大棚栽培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目前处理措施多选用人工、生物、物理、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办法。其中,人工防治多以手工摘除害虫为主;生物防治则选择喂养害虫天敌的方式,使其捕食害虫的同时,还能够增加额外收入;物理防治通常采用诱捕器的方式,引诱害虫在装置内产卵繁衍,进而将其消灭;化学防治要求以低毒无残留的农药,无公害植物药剂为主。
4 结语
无公害蔬菜栽培凭借其安全、优质、营养的优势,成为我国农业种植的基本主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对蔬菜品质将有更高的要求,因此种植技术只有加大改良、创新和突破,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种植的产量和质量,使种植户得到实惠的同时,为民众带来健康安全的食材产品。
参考文献:
[1] 王明波.有机蔬菜种植技术对策[J].南方农业,2014(6):14-15.
[2] 叶茂新.山东寿光蔬菜产业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J].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3] 许志伟,韩鹏,张衡,等.有机蔬菜种植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2):287.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