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劳资关系的影响

2018-05-14王鹏潘佳佳王盼

财讯 2018年12期
关键词:资本家资本主义科学技术

王鹏 潘佳佳 王盼

资本主义劳资关系的本质是剥削和专制,而科学技术出现后,由于资本主义购买和应用不但没有减轻剥削,反而通过机器压迫工入、通过科研活动控制劳动者,成为资本压迫的手段,使得劳动者越来越依附于资本。本文探讨了上述逻辑,并对其现实意义进行了说明。

现代科学技术 资本主义应用 资本 劳动

在资本主义阶段,本应该是革命性力量的科学技术却成为了加强资本家权利的工具,使得劳动者越来越服从于资本。科学技术本身并非权力的来源,而是资本主义购买和应用让它成为资本压迫的手段,科学技术对劳资关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劳动中通过机器压迫工人和通过科研活动控制劳动者。

资本主义劳资关系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就是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而《资本论》实际讲述的就是在生产剩余价值过程中的劳资关系理论。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的实质就是资本的人格化和劳动的被异化。总的来说,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剩余价值过程中的劳资关系的本质一一即其不是平等,而是雇佣;不是自由,而是专制。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有两个方面:一是劳动过程,即形成使用价值的过程;二是价值增值过程,即生产剩余价值的过程。生产商品的过程是将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相统一,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则是将商品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形成过程变为价值增值过程。对工人而言,获得工资,维持其家庭生活是其劳动的目的;但对资本家而言,其全部行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这也就使得劳资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利益对立:一者是求生存,一者是获取最大的剩余价值;一者是被雇佣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一者是雇佣者,享有其劳动的权利。

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家就是“人格化的资本”,资本家的目的和意志就是资本增值。因此来看,资本主义生产商品的过程就是其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而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不仅仅是单个人的服务而是一个整体,这样就否定了劳动者作为一个个体的劳动,而肯定了其为“结合劳动”。因此劳资关系的本质是资本剥削和奴役雇佣劳动。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劳资关系的影响

随着历次产业革命的开展,科学技术有了极大的进步,并逐步影响到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领域。大机器生产、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甚至人工智能都逐步渗透到工厂中,对劳动过程和生产过程产生极大影响。那么,科学技术的发展究竟对劳资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总的来说,在资本主义阶段,本应该是革命性力量的科学技术却成为了加强资本家权利的工具,资本对劳动的支配作用越来越大,劳动者越来越服从于资本。科学技术本身并非权力来源,但资本购买和资本主义应用则使它成为剥削和压迫工人的工具,比如机器对工人的压迫等。以下将一一说明。

(1)科学技术影响劳资关系的前提——资本主义购买和应用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科学技术只有在被资本家购买和应用以后,才能加强资本的权利。马克思也指出,资本家的权利是因为其拥有资本,而其资本又具有强大的购买力。恰巧在资本主义时代,包括科学技术在内的一切均为商品。资本家运用其手中的资本购买了科学技术,为其提供大量资金,支持其快速发展,并且可以支配和控制它,使其为他服务。也就是说,科学技术本身并没有权利影响,也并非是剥削工具,只是其表现了资本的权利意志,从而展现出维护资本主义的权利职能。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要尽可能榨取更多剩余价值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制度,资本家就会通过资本主义的企业管理,通过指挥、监督和强加给工人的纪律和血汗的工资制度,来加强对工人的剥削。所以,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购买和应用,使得资本家增强了剥削工人的手段,使得劳动者越来越服从于资本。

(2)科学技术影响劳资关系的机制分析

科学技术在两个领域中加强资产阶级的统治的:一是通过经济权利的维度分析,科学技术通过机器压迫雇佣工人,二是通过意识形态权利的维度分析,科学技术通过科研活动控制劳动者。这两者相辅相成。

1.科学技术通过机器压迫雇佣工人

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被用來控制劳动者,主要是通过机器对工人的压迫。第一,机器效率明显高于人工,大规模的使用机器会造成工人失业。第二,机器贬低工人的价值。工人称为辅助机器的工作者,地位下降,劳动力贬值。并且机器使得生活必要资料价格降低,间接造成劳动力贬值。第三,机器的使用使得体力劳动变的不再那么重要,更多的妇女儿童可以成为潜在劳动力,增加了劳动力者的竞争。第四,机器延长了工人的工作时间。因为机器是不需休息,为了使其实现最大价值,资本家就倾向于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第五,机器提高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机器效率的不断提高,工人不断减少,资本家通过增加每个工人看管机器的数量就相应的提高了工人的工作强度。第六,机器打击工人罢工。因为机器的使用,所需工人不断减少,工人的罢工,对资本家的威胁就越来越小,而工人对资本家的依附反而增强。第七,机器的不断更新,使工人生活动荡。

马克思并没有简单停留在机器与工人关系的分析上,而是深刻揭示出对抗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上述机器大规模使用对工人造成压迫的实质其实是资本家对无产阶级实施的压迫,机器和工之间的对抗和矛盾并不是因机器本身造成的,而是资本主义对机器的使用而产生的,机器权利效应最终还是资本权利的体现。

2.科学技术通过科研活动控制劳动者

马克思指出,包括科学技术劳动在内的所有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被异化。资本主义让科学技术服务于资本的时候,就是将科学技术劳动职业化。在劳动过程中,工人只需知道如何如何操作机器即可,而无需掌握该机器是如何制造出来的高深知识,这必将对无产阶级从事科学劳动技术产生阻碍。这也就使得只有少数人掌握了生产和维修机器的知识,而其他人都是“平等”的,可以看作是无知无识的机器零件。因此,分离工人与科学技术,实际上是方便了资本家对无产阶级的思想愚化。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左右科学技术劳动,也就束缚了科学技术劳动者,这也就使得科学技术工作者大多数并不是因为热爱而从事科学研究,而仅仅是把其当作工作而来谋生,作为维持自己生产的手段。并且,又因为资本把自然科学作为其致富的手段,搞科学的人为了致富在探索科学实际应用中不断竞争,最后也必将导致科技界内各种越轨、欺骗和倾轧的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包括科学家在内的所有職业都不过是资本家出钱招雇的劳动者,科学家必须服从他们的旨意。资产阶级为了加强控制整个社会的意识,其通过对科学技术劳动的控制,“生产”出一堆为其辩护的科学名义知识。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可以提供社会控制方法”的思想极具现实意义,当今比较普遍的大学学术不端、学术越轨等问题,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3)资本对劳动从形式吸纳到实质吸纳

为了分析机器被引人生产后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变化,马克思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提出了资本对劳动的形式吸纳与实质吸纳的概念,者两个概念构成了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基础。

在资本对劳动的形式吸纳中,马克思认为:资本家和工人都是自由人,他们之间只存在单纯的雇佣关系,而没有其他过去因政治亦或是宗教的束缚而存在的固定社会关系。形式吸纳归言之即为资本吸纳外部社会,吸纳一切前资本主义的社会和生产关系,进而转变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形式。从上述阐述可以看出,形式吸纳仅能改变生产方式的社会形态而不是物质内容,在这种形式下改变的仅是由工人对资本家由过去依附关系转变为雇佣关系,而劳动过程本身却没有明显区别。因此,在这个阶段,因为劳动生产效率不会发生变化,资本家为了榨取更多的绝对剩余价值,只能通过延长绝对劳动时间。资本家只有对新的科学技术开始应用,劳动效率才可能开始发生巨大变化,这时,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也将发展为实质吸纳而不单纯为形式吸纳。实质吸纳吸纳带来的最主要的变化即是劳动过程的变化,生产力的变革,而这些又必将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资本也将从开始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转变为生产相对剩余价值,这也就是形式吸纳和实质吸纳的区分依据。

马克思认为:机器体系同时具有技术和社会功能。他认为:“机器结构的改造,一方面是因为要对工人施加更大的压力,另一方面,是这必将又增加劳动者的劳动强度。”上述所述即体现了在机器大规模使用中资本倾向于不断规制工人的劳动过程和压迫雇佣工人。

总之,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扩大了资本的剥削范围,强化了资本的统治地位,使得劳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资本对劳动的控制越来越大,劳动者越来越服从于资本。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劳资关系的启示

(1)正确理解科技和处理科学异化问题

科学技术引发的矛盾并不是来自于科技本身,而是来源于其资本主义应用,故必须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作用。我们要认识到科学技术的特殊性,使科学技术为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服务,同时,也要注意科技的社会性,放在大环境下更好地利用科技。

在现代社会,在应用和发展科技过程中,已经出来了背离人意愿和初衷的异化现象,所以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防止科技异化。面对科技异化问题,我们不能仅从科技本身寻找出路,因为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需要从社会方面努力着手才有可能。应当追求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减少和避免科技的破坏性应用;树立人类整体利益的观念,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摒弃对环境破坏性的开发,珍惜人类家园。

(2)对科学技术与无产阶级关系的认识

以长远眼光来看,资本家购买科学技术必将阻碍其发展。因为资本家购买科学技术的目的是让其为自己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马克思认为,资本家并非是因为热爱或者想要通过自己的资本发展科学技术,而仅是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过程中的职能”加以发展,仅是对科学技术的利用。马克思还指出,资本家的这种行为是将科学与劳动相分离,剥夺了工人进行科技活动的权利,只允许少数人进行科学活动,这也必将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

因此马克思指出,想要将科学技术的权利效应彻底消除——资本对劳动的压迫,无产阶级与科学技术的对抗,只有将资本主义制度彻底推翻,在“资本主义应用”中解放出科学技术,让科学技术被无产阶级所掌握。因此,要解放和发展科学技术、解决劳资对立,必须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同时,无产阶级也可以用科学技术作为反剥削的武器。

猜你喜欢

资本家资本主义科学技术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更名为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
科学技术部令第19号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Bernard Shaw’s Wisdom 萧伯纳的智慧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but you probably won’t like them)
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历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也谈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
不要给资本主义过多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