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在咸阳社会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8-05-14王瑜
王瑜
当代社会在信息时代高速推进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下,大数据的发展亦体现出规模化生产、共享和应用数据等方向的基本特征。大数据的广泛存在不仅强烈影响到政府的治理行为,也关联着新机遇与新挑战,为此探讨大数据时代对社会治理方式的影响,有着难得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大数据对社会治理带来的新机遇
大数据的优势多,存取高效、容量庞大、类型众多且使用价值很高,这些都能帮助社会治理向积极方向发展,通过借助大数据在采集、存储及关联分析庞大数量、分散来源、多样格式数据的高效率,能够对其在创造新价值、探索新知识和改进政府新职能起到重要作用。在大数据的作用下,社会治理也将能够更为高效地规范和约束社会生活、社会事务和社会组织,以获得最大化的公共利益。
二、大数据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实践
进入大数据时代,全部的社会治理主体都能够将其作为公共财产加以利用。在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进步的作用下,社会治理逐步也能实现“智慧化”。当下的政府组织方式也会迎来颠覆性变革,也会更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的举措和方式方法。
1.社会治理更加公开透明化
在大数据时代,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离不开大数据的强大分析功能,数据被公开后,社会治理的程序也更为开放而清晰。在“显微镜”的放大下,大众可以公开监督政府行为,给政府的公共服务带来挑战,必须要以“主动”的心态代替“被动”的行为,才不会辜负公众的瞩目。所以,不断强化跟踪和改进公共服务,提升服务品质。这一社会前提下,政府要以更为开放的心态使用和支持大数据,对最新数据加以共享,将自身优势充分展示出来,对数据价值进一步发掘,以更为尖端的大数据技术更深入解析累积多年的各类数据,不仅使公众预期得到满足,更提升了自身的服务品质,进而对咸阳当地的社会治理做出更多贡献。在微博、微信和各类网站作用下收集更多信息,政府在制定政策和制度时有更好的参考,数据在更充分利用后,使公众需求获得满足,也能做好更为周到的公共服务。
2.社会治理的公平公正化
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互联网关联日益紧密,公众舆论的渠道也更为宽阔,发声意愿也更为迫切。公众在对自身意愿表达时,不仅彰显个人价值,更为社会的公平公正带来可能。微博、微信和各大论坛都成为人们发声的重要渠道。公民的见解和意愿诉诸于发声,众多意愿也变成了民意。根据发声的时间节点去划分,民意追踪能够分成事件发酵期、进行时和事后三阶段。民意的汇集都源自于事件的产生。以大数据的技术手段进行采集,能够在事件产生前就关联起个体的“小意见”“小思路”等等,使民意得到疏导,进而能够大致甄别出事件的未来走向,进而做好预警准备工作,以制定好解决方案。事件发生后,政府则需要以平等而开放的心态,以民意为问题解决的导向,让民众有更多发声和言论的方式,使公众能够真正为公众事务尽一份力。借助积累的历史舆情,采用数据分析,能使政府反思工作时以大数据为参考;明确归纳公众意愿,数据处理时侧重于考察能够真实表达自我意愿的个体,为这些真正领导“民意”的个体开辟发声道路,更广泛地对公众事务进行管理。
3.政府管理职能的量化
社会治理在未来必然会使政府对大数据产生信任,政务信息化水平的持续提高和改进,公共部门的业务数据也在不断积累增多,政府越来越需要借助大数据评价绩效。使用大数据技术,能够更好地量化评估内容,也能深入分析部分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使评估内容和范畴得到拓展。借助定性设计指标体系过渡到定量设计指标体系,大数据为政府带来更为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三、大数据在咸阳社会治理中的应用
大数据时代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及思维方式都带来了强大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基层政府都对大数据的重要程度给予关注,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逐步引入了大数据应用。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咸阳市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强大功效,使治理方式不断进行创新,并取得良好效果。然而现实仍有诸多遗漏,整体而言,咸阳社会治理中对大数据的发掘并没到位。所以,未来借助大数据的作用使咸阳社会治理水平得到提升仍有较长的路要走。在社会治理创新中怎样使大数据的作用得到充分释放,在大数据时代创新社会治理的要处理各类问题的根本就是创新管理思维方式。下面以当下社会治理中表现较为明显的三方面内容展开讨论,并给予具体意见。
1.大数据对网络管理的应用
目前来看,现代城市管理已经逐步淘汰了传统城市管理方式,网格化社会治理逐步变为现实。人们被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所折服,由此在網格化管理中导入大数据技术的实际使用。大数据技术的使用也必将推动网格化管理的进一步落实。
未来的行政权力下放是必然选择。在大数据技术的作用下,市场和社会力量需要技术的支持与帮助,这样才能帮助网格平台得到更高效的整合,使分属各网格的公共事务能够确保第一时间上传,以精确定位,尤其是借助移动网络终端采取最快的解决方案。
咸阳市网格管理令“精细化”理念产生了直观的工作成果,也就是“网格化”工作模式。当前,咸阳市被确定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区,并创新性地给出了网络化社会服务目标,以信息作为支撑,全面规范运行,达到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的目的。依托于云计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形成信息化服务体系,以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方法,将群体力量和组织力量进行协整,全面推动网格管理的发展。
2.大数据对乡村治理中的应用
通过大数分析、处理的方式有助于对乡村治安、就医上学等乡村治理和社会服务等能迅速反应和应急处理预案,以便有效解决在乡村治理中的各种社会矛盾。“大数据”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大量上,而是通过各类信息技术,达到数据信息的整合、分类、加工、处理和利用,有助于提高信息的精准度和利用率,从而帮助人们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在咸阳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进程中,首先搜集了乡村治理的相关数据,并及时对数据展开整理和分析,针对有机会出一的问题展开预判、预测,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达到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实现乡村治理现代的目的。
比如,咸阳武功便通过现代化技术,采用摄像头提取植物特征,为相关农作物分配唯一二维码,通过扫码的方式记录其生产过程,施肥量、病虫害治理方法、开花授粉和果实成熟、包装和存储等相关数据,上述资料都会通过远程服务器(云端)存储,消费者可以通过它进行产品溯源。电子商务平台也可以运用远程服务器接口,向用户发布相关信息,同时及时更新信息,以便用户随时了解农产品最新动态。
农作物可以销往全球各地,通过大数据技术还有助于了解客户喜好,并据此为其个性化服务,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吸引并留住客户。在农作物成熟后,客户直接下单,由种植的农户直接寄出,降低了中间环境的费用,让客户真正享受到了实惠。同时,缩短了从田间到餐桌的时间,让客户吃得新鲜,让销售渠道更广,此即大数据技术的神奇之处。
3.大数据对全民普法教育的应用
此外,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在社区等一类公共场合进行普法教育宣传。一些职能部门可以借此向外开放普法数据,提高普法成效,同时也令公众更了解法律的重要性。运用大数据推动普法教育的成效,实现数据的动态化和可视化,产生更大的震撼效果,从而增强公众的法律意识,提高全民法律知识。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治理提供了众多的便捷,这就要求相关政府部门能紧跟时代的发展,将大数据更多地运用在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深入大数据特征和其对社会治理的影响,降低不利影响,提高正面影响。大数据的运用作为社会飞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治理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