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相嗜鱼
2018-05-14
同学们好,又到了国学讲堂开课的时间啦。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一个关于吃鱼的故事,先来读一读原文吧。
品读典故
公孙仪相鲁而嗜(shì)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jiàn)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jǐ)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既无受鱼而不免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shì)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注释:
1.相鲁:做鲁国宰相。相:做宰相。
2.嗜:喜欢,喜爱。
3.谏:规劝,劝告。用于君王、长辈等身份地位高于自己的人。
4.唯:正因为。
5.下人:迁就他人。
6.恃:凭借、依靠。
这个故事出自《韩非子》。公孙仪在鲁国做宰相,他很喜欢吃鱼。全鲁国的人都争相买鱼送给他,但公孙仪一概不收。他的弟子劝他说:“您既然爱吃鱼,为什么不收人家的鱼呢?”公孙仪回答说:“正因为我爱吃鱼,所以才不收那些鱼。我一旦收下鱼,就肯定会对送鱼的人有迁就包容的心理,有了这种心理,就一定会歪曲法律,从而导致被罢免宰相之位。到那个时候,即使再爱吃鱼,也不会有人一直给我送鱼了,我自己也买不起鱼了。现在我虽然不收鱼,但不会被罢免宰相之位,爱吃鱼,我自己买得起就行了。”
公孙仪的这段话充分体现出一个道理:律人不如律己,靠别人不如靠自己。荣华富贵、高官厚禄是最容易让人迷失自我,腐败堕落的,但公孙仪严格要求自己,秉持公正廉洁。他对“权势”的理解很透彻:当别人因为你的权力来巴结讨好你时,不要轻易收受,一旦开始徇私枉法,失去公正,权力就会成为一种毒药。同学们应该向公孙仪学习,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用自己的双手去赢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拓展延伸
公孙仪身居宰相之位而不收一鱼之礼,一直为后世所传颂。历史上还有很多这样的事例,下面我们再来读一读两个小故事,看看古代的清官们是如何严以律己,恪守清正廉洁的吧。
悬鱼太守
无巧不成书,这个故事也是关于送鱼的。《后汉书·羊续传》记载,羊续在南阳郡太守任上,廉洁自守,从不请托受贿、以权谋私。他到南阳郡上任不久,他属下的一位府丞给羊续送来一条当地有名的特产——白河鲤鱼。羊续拒收,推让再三,这位府丞执意要太守收下。当这位府丞走后,羊续就将这条大鲤鱼挂在屋外的柱子上,风吹日晒,成为鱼干。后来,这位府丞又送来一条更大的白河鲤鱼。羊续把他带到屋外的柱子前,指着柱上悬挂的鱼干说:“你上次送的鱼还挂着,已成了鱼干,请你一起都拿回去吧。”这位府丞甚感羞愧,悄悄地把鱼取走了。
此事传开后,南阳郡百姓无不称赞,敬称其为“懸鱼太守”,也再无人敢给羊续送礼了。明朝于谦有感此事,曾赋诗曰:“剩喜门前无贺客,绝胜厨内有悬鱼。清风一枕南窗下,闲阅床头几卷书。”
杨震辞金
杨震是东汉时期的名儒,今陕西华阴人。他勤奋好学,通晓诸经,誉满天下,从教20多年,可以说桃李满神州,被时人誉为“关西孔夫子”。
杨震50岁时,做了荆州刺史。时间不长,又由荆州刺史调任东莱太守。他奉调到东莱上任,路过昌邑,昌邑的县令王密正是杨震的学生,听说老师从遥远的荆州来到这里,步行到客店,把老师接到县衙,盛情款待,请教叙旧,其乐融融。眼看赴任日期将近,杨震决意明日登程。为了报答老师的教诲之恩,当天夜里,王密怀揣黄金十斤来到杨震的住处,说:“这是学生的一点心意,请老师收下吧!”杨震听了,拂袖而起,很不高兴地说:“我知道你的为人,你为什么不了解我呢?”王密说:“老师,这金子乃学生的俸禄,非贪污受贿所得,我特送来孝敬老师。况且深更半夜又没人知道,您又何必这样认真啊!”杨震正色说:“你顶天而来,天知道;踏地而来,地知道;你怀金来,你知道;你把金子送给我,我知道。既然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能说没人知道呢?你是一县的父母官,一举一动都要为人师表,一心一意都要为全县的黎民百姓着想。”接着,杨震就把自己如何为官为民的事,向王密讲了一遍。王密深受感动,向老师深深拜下,惭愧地说:“老师的教诲,学生铭刻肺腑,永世不忘”。
通过杨震的言传身教,王密深刻地认识了怎样做官、怎样为民、怎样做人的道理。他更加勤政爱民,廉洁奉公了。昌邑县的百姓,无不交口称赞王密是个好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