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角下构建陇山文化旅游功能区探析
2018-05-14王彩霞
摘 要:陇山地区相互毗邻,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具有构建文化旅游功能区的优势条件。建议遵循全域旅游理念,多方合作联动,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整合各地旅游资源,从而加强陕甘宁旅游协同发展。
关键词:全域旅游;陇山;旅游功能区
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要“遵循景观延续性、文化完整性、市场品牌性和产业集聚性原则,依托线性的江、河、山等自然文化廊道和交通通道,串联重点旅游城市和特色旅游功能区”。陇山地区自古地域一体、文化一脉,民俗相同、人缘相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景区景点集中度高,且互相毗邻,形成一个相对独立、自成一体的“旅游景点圈”,具有共同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条件。但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陇山旅游发展仍面临许多问题。应依照全域旅游理念,增强沟通协作,通过构建陇山文化旅游功能区,实现陇山区域旅游产业协同发展。
一、构建陇山文化旅游功能区的理论背景
1.全域旅游及其特征
(1)基本概念。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主导产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和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旅游业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
(2)主要特征。一是全域优化配置资源。更加注重各类资源和公共服务的有效配置。二是全域景区化建设。实现景点景区内外一体化,优化旅游服务的全过程。三是构建全域大旅游综合协调管理体制。要求政府专注于消除妨碍旅游产业乃至整个区域产业生产力成长的障碍,构成并保持区域竞争优势,促进区域产业经济效率提升和创新发展[1],从而形成旅游发展合力。四是全域发挥旅游+功能。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形成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五是全民共建共享全域旅游。全区域的居民都是服务者,也都是受益者,共享发展成果。
2.旅游功能区的概念
旅游功能区,又称旅游产业功能区,通常指依托较为富集的旅游资源、以现代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定经济区。[2]陇山区域拥有相互关联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底蕴,具有聯动发展特色旅游功能区的先天条件。
3.构建陇山文化旅游功能区的意义
(1)有助于更好地配置旅游资源。相邻地区发展相近的旅游业,会产生,最终无法实现长远发展。构建陇山文化旅游功能区,有利于在国家战略和区域整体利益的层面上优化功能布局、整合旅游资源,加强区域合作、有效应对“屏蔽效应”,提高陇山旅游美誉度和影响力。
(2)有助于推动全域旅游落地生根。陇山文化旅游功能区,可以全域优化旅游环境,配套旅游基础设施、整合旅游服务要素,加速陇山地区旅游业向以抓点为特征的“景点旅游”向区域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转变。
(3)有利于协同治理生态环境。陇山文化旅游功能区,能够促进各地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互助协作,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相互促进的责任体系,实现旅游业的发展与自然、社会、文化及生态环境的协调。
(4)有益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陇山文化旅游功能区,能够带动生态现代农业、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交通运输、餐饮酒店等其他行业联动发展,带动公共服务投资,改善城乡基础条件。
二、构建陇山文化旅游功能区的优势
1.地理区位优势。陇山位于黄土高原腹地、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是东、西黄土高原的分界线、泾水和渭水的分水岭,是古代华夏民族和戎羌民族的天然界山,是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第一关,生态地位、交通地位、战略地位十分突出。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大量国内外游客经过陇山地区,这为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人文历史优势。陇山地区是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国上古、中古时期的政治中心。伏羲生于成纪,创八卦、织网罟,造书契、订婚配,从此使中华民族从蒙昧走向文明。黄帝诞生于清水县轩辕谷,在平凉崆峒山向广成子问治国、养生之道,始有《黄帝四书》《黄帝内经》及道文化。炎帝活动于陕西宝鸡一带,“尝百草、制耒耜,教民耕种,始兴稼穑”,实现了农耕文化的再一次飞跃。刘邦定鼎关中,建立汉朝,始有“汉族”“汉字”之称。十六国时期,前凉、后凉、前秦、后秦、西秦、西凉六朝均由关陇军阀开创。南北朝时期,名震青史的“关陇贵族集团”,先后衍生出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开创了中国中古时期的煌煌盛世。
辉煌的历史孕育了丰富而独特的陇山地域文化,始祖文化、周秦文化、汉唐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民俗文化交相辉映、异彩纷呈。近年来,各地文化旅游节会活动有声有色,弘扬了关陇文化,有利于打造共同的旅游核心文化,形成更强的宣传推介合力。
3.旅游资源优势。陇山核心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六盘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须弥山、云崖寺、关山草原、龙门洞,省级森林公园莲花台、庄浪梯田等景区;北部沿红军长征路线有静宁界石铺、西吉单家集、将台堡、隆德六盘山等红军长征遗址;西南部葫芦河流域有雷泽遗址、成纪古城遗址、大地湾遗址、伏羲庙、画卦台、炎帝陵、黄帝诞生地轩辕谷等景点;东北部泾河沿线有国家AAAAA级旅游胜地崆峒山、大云寺石窟、王母宫等景区;南部渭河流域有麦积山石窟、法门寺、九成宫、终南山等旅游胜地。这些景区、景点互补性强,绿色、红色、黄色旅游兼备,具备串点成线、联动发展的条件。
三、构建陇山文化旅游功能区的可行性建议
1.加强区域协作,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在关中-天水区域旅游城市协作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交流协作的广度和深度,健全省、市间旅游协同发展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以及项目建设等重大问题的统筹;进一步相互拓展旅游市场,突出旅游企业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深化旅游监管合作,加快推进旅游管理一体化。
2.加强顶层设计,全域优化功能布局。要用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审视和谋划陕甘宁旅游合作,从关陇全域范围内优化旅游业空间布局,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科学编制陇山生态文化旅游功能区规划,并积极争取进入国家规划。
3.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旅游景区。着力打造“两大品牌三大景区”。两大品牌,就是以关山为核心的丝绸之路旅游品牌和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关陇文化品牌。三大景区,一是整合庄浪、华亭、陇县旅游景区,形成“关山大景区”;二是整合六盘山、须弥山、凉殿峡、崆峒山、大云寺,形成“六盘山-崆峒山大景区”;三是整合太白山、法门寺、麦积山,形成“陇山大景区”。通过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主题丰富相互串联的旅游线路,形成清晰的统一的文化符号和旅游品牌。
4.推进“旅游+”战略,培育旅游新业态。一是推进旅游+城镇化,重点建设一批旅游风情小镇和特色景观名镇。二是推进旅游+农业,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现代农业新形态。三是推进旅游+文化,规划推出一批研学旅游路线,引导游客感知关陇文化。四是推进旅游+信息化,提升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水平,加快智能旅游建设。
5.发展乡村旅游,大力推进旅游扶贫。积极创建一批现代农业庄园、度假乡村、关陇民俗体验园、农业采摘园、农耕体验园、梯田观光基地、风情小镇等,使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就地市民化。
6.注重宣传推介,塑造大美陇山形象。发展旅游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强有力的引导。[3]应充分发挥功能区内政府及旅游市场主体、行业协会的积极性,整合旅游促销机构与促销资金,探索建立联动宣传促销机制,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旅游线路,提高陇山地区知名度。
注释:
[1]杨振之.《全域旅游的理论和实践探索》[N].中国旅游报,2016-08-31
[2]李庆雷.旅游功能区若干问题简论[J].三峡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35(3):47-54
[3]蒋莎.中国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定位分析[J].昆明: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5)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EB/OL].http://www.gov.cn
[2]國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
[3]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EB/OL].http://www.cdpsn.org.cn
[4李金早.《全域旅游大有可为》[N].中国旅游报,2016-03-04
[5]全锐、张宏程.《浅谈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一体化发展研究》[EB/OL].http://www.docin.com
[6]李晓雪、赵亮.《浅析共享经济视角下全域旅游的发展趋势 》[J].《当代经济》,2016年31期
作者简介:
王彩霞(1975--)女,甘肃省泾川县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