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芜湖县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

2018-05-14沈启旺

新丝路(下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旅游发展

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思路,为三农工作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乡村旅游作为三农工作中的一种新业态,对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芜湖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依托美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了“春季踏青、夏季观荷、秋季采摘、冬季养生”四季旅游线路产品,初步形成沿芜屯快速通道、湾石路、湾西路三条乡村旅游带,打响了乡村旅游品牌。通过多年建设与发展,全县现有A级以上景区6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处(陶辛水韵、和平生态公园)、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2个(六郎镇、陶辛镇)、安徽省乡村旅游示范村4个(官巷村、后沙村、珩琅村、九十殿村)、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3个(陶辛镇、六郎镇、官巷村)、星级农家乐49家(其中五星级农家乐5家,四星级农家乐6家)。获评安徽省首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据统计,2018年1-6月,全县共接待游客约11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约85767万元。

二、制约芜湖县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全县遵循五大发展理念,着力四区建设,取得了国家级文明县城、园林县城、卫生县城、生态县等一系列国字号的荣誉。发展旅游产业,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水到渠成。但是仍然存在着政策措施不配套,产业发展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1.旅游投资主体单一,投入不足

当前,我县乡村旅游主要依靠政府以美好乡村建设为平台投入资金或以农户个体投资兴办农家乐为主,建设投入不足,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来源渠道少,旅游服务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景区看点少,消费项目少。

2.旅游资源开发不足,整合不够

乡村旅游经营方面普遍存在“散、小、弱”的问题,尤其是空间布局分散,集聚效应较差,规模效应没有显现。各个乡村旅游景点虽然都各有特色,但基本停留在单打独斗的状态,没有形成合力,吸引的游客有限,旅游经济总量不大。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重自然景观资源开发,对地方民俗文化资源挖掘不足,地方的乡村生产、鄉村生活、乡土民俗等以文化资源为对象开发的乡村旅游产品较少。

3.旅游产品内容单一,亟待开发

乡村旅游产品以餐饮或住宿接待型为主,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停留在传统的“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特别是吃农家饭)等项目上,产品结构雷同,特色不明显,缺乏精品,难以满足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需求。乡村旅游项目缺乏新意和创意,真正有带动性的乡村旅游品牌项目屈指可数,特别是我县还没有4A级以上大景区。2.8.3 市场:市场庞大,需要营销

4.旅游设施仍不完善,亟需加强

配套的乡村旅游设施滞后,主要问题是园(景)区之间的公路等级不高,部分园(景)区内部的交通不太便捷。供排水、供电、停车场、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较简陋,一些农家客房、餐厅、茶楼等主要住宿餐饮接待设施条件较差,安全、卫生等设施有待加强。

5.旅游经营不够规范,亟需提升

乡村旅游大多在自发的基础上形成,大多数经营者是农民,很大一部分存在“小农思想”,缺乏项目开发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或经营预测,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没有特色,缺乏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没有经过培训,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与精品旅游目的地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三、推进芜湖县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1.强化政策引导,培育市场主体,推动乡村旅游向纵深发展

我县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消费升级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机遇,制定并落实实施好《芜湖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以区域旅游线路整合为重点,突出资源特色,实现旅游产品的差异化与个性化,进一步优化乡村旅游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通过对全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科学规划,明确全县乡村旅游功能定位、发展思路和开发重点,构建鲜明的区域特色和清晰的功能定位,形成 “一县一色”、“一村一品”的差异化发展格局。进一步加大对乡村旅游用地、税收、融资和创建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促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吸引更多的文化、艺术、科技专业人员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加大与浙商和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对接力度,吸引省内外企业、民间资本多种形式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发展农业旅游商品加工产业,推动乡村旅游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2.发挥“旅游业+”强大带动力,推动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我县应积极挖掘旅游业的产业带动潜力,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把乡村山、水、林、田、湖的生态优势转化为旅游优势,迎合城市居民节假日休闲观光、度假旅游的需求。一是加快旅游与农业的融合,围绕三条农业走廊(以六郎镇优质粮油、果蔬、苗木花卉为代表的芜屯快速通道现代农业走廊,以陶辛水韵、陶辛青虾、陶辛农业科技园为代表的湾石路科技农业走廊,以和平生态公园、怡龙山庄为代表的湾西路休闲生态农业走廊),整合美好乡村点、农家乐、人文景观和景区资源,发展集休闲度假、亲子体验、康体研学于一体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带,初步形成一产接二产连三产模式。二是加快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依托利海文化生态园、西河古镇保护性开发、珩琅山佛文化园、九十殿道文化养心村、楚王城等文化产业及县内古建筑、古遗址、民俗风情等文化资源,积极打造文化旅游重点景区(点)。将花鼓灯、龙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舟赛、红杨镇户外节、六郎全国自行车挑战赛、花桥镇油桃节、陶辛镇赏荷文化宣传月等传统节庆、赛事融入乡村旅游,提升了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和特色。三是加快旅游与商贸业的发展,积极鼓励开发乡村特色旅游商品,改变乡村旅游资源多、消费少的现状,通过乡村旅游带动农副土特产的销售,满足游客需求,提高农民收入。重点景区、大型商场和县城商业街区设立地方特色旅游商品销售专区(专店),加快旅游企业的电子商务进程,通过知名的电子商务平台,推进旅游企业产品的销售,拓展旅游市场。探索推进养生养老旅游发展,推进乡村旅游业与养生养老产业融合,迎合异地养老、康体保健的市场需求。

3.大力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引导乡村旅游转型发展

一是 “十三五”期间加快推进珩琅山文化休闲养生旅游区(重点包括西河古镇、珩琅山风景区、和平森林生态公园、红杨山汽车越野休闲文化产业基地、怡龙生态园5个部分)、六郎“水上慢城”(重点包括八仙岛、大港、猫耳滩、郎桥公园等)、航空商务休闲旅游区(航空小镇)等项目开发建设,谋划建成一批有江南水乡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二是提升芜屯快速通道、湾石路、湾西路三条乡村旅游带的建设,引导企业、农民走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和品牌化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三是要进一步彰显乡村旅游的文化性,注重生态资源与文化资源的有机融合开发,调整乡村旅游产品结构,深入挖掘我县优秀民俗文化资源,注重开发乡村性强的原生态旅游产品,推进乡村传统文化的产品化,积极发展文化依托型、产业依托型等乡村旅游产品。以六郎全国自行车挑战赛等节庆赛事和素质拓展活动为依托,合理开发运动休闲旅游产品。四是在美好乡村的建设基础上对特色景观村镇进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和改造,让乡村旅游由“慢旅快游”走向“快旅慢游”,让美好乡村成为大众休闲度假的快乐驿站。

作者简介:

沈启旺(1968--)男,汉族,安徽芜湖县人,安徽芜湖县委党校,本科学历,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党的建设与乡村旅游。

猜你喜欢

旅游发展
我们一起“云旅游”
小A去旅游
旅游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