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钢琴演奏启蒙
2018-05-14王莉娜
摘 要:被誉为“乐器之王”——钢琴,由于其表现力强、用途广泛、演奏技术丰富多样、蕴含广博西方音乐文化等特点成为现今社会热门乐器之一。本文尝试从三方面论述钢琴演奏启蒙的作用与意义,第一,音乐作用与意义;第二,有关钢琴的历史、发音原理和演奏目的;第三,钢琴启蒙方法与基本演奏知识。
关键词:音乐;钢琴音乐文化;启蒙;教学法;基本触键法
随着我国经济繁荣富强,对孩子音乐才能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钢琴,有固定音高,易弹出曲调,演奏姿势较其他乐器来说自然舒适,成为很多家庭的首选。当然国内很多青年钢琴演奏者在国际比赛中得奖而一举成名更为国内“钢琴热”持续加温。钢琴演奏专业性强,演奏技术丰富多变,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可见钢琴演奏之路艰辛曲折,充满了挑战。在众多的琴童中,能登上钢琴演奏艺术高峰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很多琴童从满心雀跃的开始 学琴,到灰心丧气再也不愿意练琴,除了获得一本本考级证书外,钢琴最终成了家里的摆设;还有很多家庭因孩子学琴而亲子关系僵持、决裂。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反思学习钢琴演奏目的是什么?我们钢琴学习的问题出在哪里?怎样开始学琴才能使钢琴成为孩子一生的朋友?这些问题的回答会成为钢琴音乐文化真正走入中国家庭重要原因。
一、舶来的钢琴文化艺术
钢琴在舶来之前,音乐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音乐像一面镜子,能真实的呈现出人们丰富变化、五彩斑斓、妙趣横生的内心世界。正是因为音乐还具摄心功能使它有重要的社会功用和深远教育意义。
早在远古时期就有“断竹,续竹,飞土逐宍”的《弹歌》 ,来表现激动、热烈的逐猎场景;涂山氏之女作歌“侯人兮猗”(《吕氏春秋音初篇》)表现远古先民浪漫情怀;在文化繁盛的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善音律,他能唱歌、能鼓瑟、能弹琴、 能吹笙、能击磬,更有胜者,“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第七》),真可谓尽善尽美!而主张“大音希声”、“淡兮其无味”、“听之不足闻”老子反其道而行,追求一种“清、淡、高、远”自然、朴素之美。仅以上古人之乐就有热烈、浪漫、震撼、高远等不同的韵味。
西周时期,我国最早音乐教育机构已经开始专为王和贵族子弟以及被优选出来的农奴和自由民进行最早音乐教育;孔子把音乐列入六艺(即礼、乐、射、御、书和数),并强调“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清末,远洋航道发展迅速促成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键盘乐器因此而进入中国。唯一有史料记载的便是1601年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窦玛在北京献给中国皇帝明神宗的一架古钢琴。而康熙年间,康熙帝非常喜欢外来文化,他有着浓厚的学弹古钢琴兴趣。
二、乐曲之王——钢琴
钢琴,被美誉“乐器之王”,主因其音域宽广,表现力强和演奏技术丰富多变;从古钢琴产生至现代钢琴,有不计其数的音乐家在键盘上创作,钢琴音乐文献浩如烟海,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曲家创作出不同风格的作品,钢琴承载西方音乐文化史的发展。
1.钢琴的历史
钢琴,经过了五六百年的历史,从击弦古钢琴(Clavichord)、拨弦古钢琴(Harpsichord)、第一架鋼琴(pianoforte)逐步发展成现代钢琴(piano)。
击弦古钢琴(Clavichord)又称克拉维卡古钢琴,拨弦古钢琴(Harpsichord)又称羽管键琴。它们产生于15世纪初,16世纪中期在欧洲广泛流行。击弦古钢琴(Clavichord),以手指触动键盘,键盘另一端的铜块撞击琴弦发声,其音色轻柔,可用手指力度调节音量大小,常用在教堂和学校。拨弦古钢琴(Harpsichord),以手指触动键盘,键盘另一端用拨子(皮革或鸟羽制成)拨弦发声,音量大小无法调节,常用在戏院和宫廷乐队。
世界上第一架钢琴(pianoforte),是由意大利人克里斯托弗里在1709年根据击弦古钢琴的动作机制和羽管琴的音流发明制造,它最大的特点是能奏出弱音和强音。现代钢琴(Piano),更具歌唱性、色彩性和力度性,人们称其为“Piano”,大致想表明钢琴的演奏不只是又强又快而趋于完美,“Piano”更强调弱奏的表情效果。国人翻译其为钢琴,是因其构造中金属材质而定名。
2.钢琴的发音原理
钢琴发音原理,当含有一定力量的指尖落在琴键上,击弦机联动,琴槌敲击琴弦,制音器从弦上抬起,琴弦振动发声;当手指离开琴键,琴键抬起,制音器又回原位按压在弦上,弦停止振动,琴音止。根据钢琴发音原理不难推出钢琴的音色丰富多变由下键时的速度、力度、手指尖触键的面积、下键的深度、下键的方向等因素决定。这就要求初学者注意指尖弹琴时的瞬间发力,手指下键一定要到底,声音弹响后,手指把多余的力量的放松,但手指尖还要保留一部分力量延续时值。
3.钢琴学习最本真的 目的——弹奏出作曲家的心声
钢琴能转换出音乐,它拥有交响乐队般宏大的气势、丰富的层次和细腻、感人的表情机能。钢琴的声音可塑性强,善于描绘世间万物流转变化的状态,能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们的心理、情感、精神世界表达的淋漓尽致。这也正是钢琴音乐文化的魅力所在。翻开浩如烟海的钢琴音乐文献,严谨富有逻辑性的巴赫、健康多彩的斯卡拉蒂、敦厚幽默的海顿、明亮乐观的莫扎特、抗争博爱的贝多芬、如诗如梦的肖邦等作曲家的作品闪烁着人类情感、思想及精神世界灿烂的光辉。钢琴的声音具有很强的模仿性,能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力,例如,钢琴可模仿交响乐队的各种乐器声、大自然中疾风骤雨声 、大海激情澎湃的海浪声、江河流转滋润万物的动感之声、潺潺小溪的愉快之声、各种动物鸣叫声。
钢琴是音乐文化的承载,我们不能只学钢琴演奏技巧,还要关注每位作曲家、每首作品的文化背景,更要善于分析谱面,要能弹奏出作曲家对作品赋予的真正内涵。这才是学习钢琴最本真的目的,也是能让孩子热爱音乐、热爱钢琴学习的原动力。
三、钢琴音乐演奏启蒙
1.音乐启蒙意义
克拉拉·舒曼是19世纪伟大的钢琴家,当她第一次坐在钢琴前时,他的父亲将培养其优美的触键作为启蒙课的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克拉拉·舒曼的学生富兰克林·泰勒这样描述其声音:“在她手上没有什么粗燥或丑陋的声音。她弹琴丝毫没有剧烈的动作;弹经过句时,手指贴进琴键而不是敲击琴键,和弦靠手腕抓起,不是从肘部敲出的。[1]”
巴托克是20世纪伟大的音乐家,在他的音乐创作中创新使钢琴变为打击乐,例如其作品《野蛮的快板》 和钢琴组曲《户外》之《狩猎》 ,采用不协和的音响,模仿各种打击乐音色,突出音乐的原始、直接和质朴的特色。在巴托克传记中记录,他从小生长在音乐之家,巧合的是,幼年时期妈妈为他准备了一只小鼓,他会听着不同的音乐敲击出不同的节奏。
大提琴演奏家杜普雷在幼年时,与她的姐姐一起学习音乐。她母亲[2]用节奏式拍手、歌唱和运动的律动形式,刺激孩子们身体的协调性,训练孩子们感知音乐和随着音乐表达自身情感的能力。律动启蒙培养了杜普雷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和直接、洒脱和率真的音乐表达方式。杜普雷的大提琴演奏风格独树一帜,“她具有一种非凡而又悲剧性的预兆力量,她对人性、对命运的悲悯都以一种美的无以复加的方式传递给我们。[3]”多年前当美籍匈牙利大提琴家雅诺什·斯塔克第一次听到杜普雷演奏时,他作出这样的评价:“像她这么把这么多复杂感情都投入到演奏中去,任何人的身心肯定都无法承受,她一定活不长的。”
以上三个例子不难得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朴素道理。在幼儿音乐教学中,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和铃木镇一等是全世界一流的音乐启蒙教学法。达尔克罗兹声称自己的这套律动法“主要价值在于训练个体内在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更轻松自如地进行自然情感的外在表达。”[4]奥尔夫教学法以节奏训练为基础,采用不同的器乐组合,进行多声结构和简单的和声体系训练,鼓励学生即兴表演。 柯达伊教学法主张歌唱是培养音乐学习的最好途径,采用首调唱名法和手势唱名法,注重对孩子们进行民间音乐的学习与演唱。铃木镇一教学法提倡母语教学法,他认为每个孩子在幼儿时期进行某种才能的教育就能使其大脑得到应有的开发,使其心理、人格得到健全的发展,最终这些孩子都会称为某方面“天才”或“神童”。他强调早期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明确其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优秀的社会公民。
钢琴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的过程,在学琴的每个阶段都会有技术难点和困难需要面对和解决。在启蒙阶段,教师对每个不同的学生个性的了解、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材的应用、教学进度的安排、课堂语言的组织、教学内容的趣味、教学过程各部分的逻辑衔接的严密以及对每节课作业如何练习等问题的思考、应对和实际操作能力决定了孩子启蒙阶段的成败。优秀的钢琴音乐启蒙是以某种科学合理的方法为幼儿打开神圣音乐殿堂之门,让幼儿在其方法指导下,经历探索、发现到获得的完整的学习过程,从小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模式。通过学习钢琴,让学生自愿去读谱、唱谱,理智的分析每首音乐的构成、情绪以及作曲家所想要表达的中心意愿;养成科学合理的练琴习惯,不怕困难,甘于吃苦,以顽强的毅力和科学的奏法克服每一个技术难点到完美表现音乐,达到享受音乐、分享音乐的美好心灵感受。这种学习燃起学生对音乐的无限热情,最终学习钢琴的过程是学生精神世界成长、历练而丰富充盈的过程。
2.钢琴课启蒙之要点
(1)坐姿
演奏者一般坐琴凳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后背挺直,头放正,头顶向上延伸,脖子伸展,肩膀、胳膊自然下沉,两手放在身体两侧;两腿自然打开,双脚坚实有力的放在钢琴左右踏板两边。演奏时,身体重心向前倾。幼儿在学琴时,脚下一定要放置凳子,让双脚踩稳,切记不要让两只脚悬空。
琴凳的高度与上身的长度有关。双脚踩稳,坐定,将手放在键盘上,手腕下侧和琴键平行便是琴凳最佳高度,手腕太低、太高在初学期间都不科学,需要调整琴凳的高度至合适位置。
琴凳与钢琴的距离是依靠胳膊来调节。坐定后,将双手放置键盘上,观察胳膊肘部要大于九十度,呈钝角状态,双臂在身体前能自由无阻碍的弹奏最低音与最高音,此时就是凳子与钢琴间最合适的间距。
(2)基本手型
手型,从内在感受来说,讲求自然、放松。人在走路时,两手自然垂在身体两侧感受正是弹琴时手需要的状态。如何摆好手型?先将手自然放在琴键上,每根手指的每个关节都处于圆弧状,大指掌管节和小指掌管节两点带动整个手掌关键支撑起来,大指虎口处要打开;大指第二关节呈微曲状,其它手指第三关节不要折指;一根手指对应一个琴键,手指之间自然打开,不要挤在一起;二、三、四、五指指尖触键,大指是虎口外侧与指尖向下垂直相交点去触键,切记不是整个侧面触键;此处一定要强调手腕下侧和琴键呈平行状态,小臂、大臂要放松。
(3)吊指
吊指,从三、二、四、五一指的指法开始训练。其动作要领如下:大臂像蝴蝶样微微向两边张开,胳膊肘带动小臂、手腕、手向前向上运行,当手指离键时,手腕主动带动整个胳膊向前、向上继续运动,当整个大臂、小臂都伸展时,手腕在空中画倒钩,大臂、小臂处于失重状态向下落,把整个胳膊的力量集中在指尖,指尖瞬間触键,发声后,整个胳膊处于放松的状态,只有指尖保留一部分力量来保持声音的延续。切记,落键的一刹那手指第三关节不能折指。该练习要求整个弹奏动作流畅自然,每根手指都要奏出力度饱满、声音明亮的钢琴音色。
吊指,会随着学生学习的熟练程度,每个音的时值会越来越小,每次弹奏的动作也会越来越小,以大臂为轴逐渐变为以小臂肘关节为轴、以手腕为轴和以指尖为轴的训练。吊指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自然臂力落到指尖击键的力道的运行,锻炼学生手指尖的支撑、独立和灵活的动作的能力。
(4)连奏
连奏是在吊指的基础上进行的每根手指之间力量转移能力的训练。其训练一般从两个音连奏开始。两个音连奏动作要领,第一个音按照吊指的方法,自然落下,指尖站立,发声后,触键手指收回多余的力量,保留一定的力量延长时值;首先第二音在第一个音落键的刹那将手指从掌关节高高抬起,第二个音下键时要学会“转弹”,把前一个手指剩余的力量转移过来,弹下去时要瞬间发力,在这一过程中,弹奏前后两音的指尖在琴键上有短暂的交替,第二个音发力后,依然把多余力量放掉,保留一定力量延续时值,时值够,手腕带起,声音停止,两个音连奏动作结束。
两个音连奏熟练后,就可以三个音连奏、四个音连奏。在多音连奏的过程中,要注意手指指尖的转弹动作,此时手腕起到协调跟随连接的重要作用;还要注意每个手指瞬间发力与相对放松的感受。
(5)断奏
断奏奏法有很多种,跳音、顿音、半连音等。初学者一定要在吊指、连奏技巧极为熟练的状态下再来进行断奏的练习。跳音,其标记是音符上有一个小圆点,表示弹该时值的一半,休息一半。根据时值不同会用不同方法的跳音。大音符的跳音可用大臂跳音,小音符的跳音小臂跳音,短小时值的音符可用手腕跳音和手指跳音。跳音,首要借用的是反弹力,在弹奏该音符之前,先要把手拿起来,手指像去排球一样快速落下,瞬间发力后,手被反弹起来回到起点位置。顿音,标记为音符上有一个倒写的黑色三角,表示弹奏该音符的四分之一,休止四分之三。初学者用反弹力“排皮球”的方法来发力,简单易学。半连音,其标记是在连线下音符上有还有跳音点,表示这些音弹四分之三时值,休息四分之一时值。
(6)非连音
非连音是相对于连奏的来讲,也就是没有标明连线记号、术语的音符都可用非连音奏法。非连音首先要有非常敏锐的听觉能力和动作感知能力。其动作要求与连奏唯一不同就是两个音之间有空隙,时值越短,空隙越小。
参考文献:
[1][美] 哈罗德·C·勋伯格.顾连理 吴佩华译《不朽的钢琴家》[M].北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第214页
[2]她的母亲爱丽斯·格瑞普是一位优秀的钢琴家,会拉中提琴,更是一位达尔克罗兹律动 教学实践者
[3]《大提琴家杰奎琳·杜普雷》中央电视台《音乐传奇》
[4][英] 伊麗莎白·威尔森著 蒋文慧译《杜普雷的爱恨生死》[M].北京.广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社.2017.第4页
作者简介:
王莉娜(1978--)女,音乐学硕士,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音乐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