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痛恨我自己”

2018-05-14陈晓新

心理与健康 2018年8期
关键词:内疚感学业咨询

陈晓新

按照学校的惯例,周三下午放学后是家长开放日。这时,高三家长一般会给学生送饭或日常用品。而高三女孩小盈(化名)正是在这个时间点走进了心理咨询室。她低着头,神色黯然,用不太確定的语气问我:“老师,我没有提前预约,可以现在咨询吗?我现在真的好难受。”

在得到我肯定的回答后,她的眼泪忍不住往下掉,咬紧嘴唇说:“我痛恨我自己”。原来,小盈无端冲着来送汤的父母大发雷霆,并拒绝了他们再来学校。而当她看到他们无奈离开时,心理极度崩溃。进一步沟通后发现,她对父母的情感夹杂着各种矛盾和冲突。她说,父母很爱她。几年前的中考,她考上了市里的重点中学。在她雀跃之时,亲戚都劝父母,家里经济条件很差,又还有个弟弟。他们觉得她即使几年后考上不错的大学,家里也负担不起,不如早点出去打工。父母陷入了两难,但最终还是顶住压力让小盈选择自己的未来。

从上高中的那一刻起,小盈就暗下狠劲,三年后必须考上重点大学。每天,她都紧崩神经学习,几乎没有周末,没有假期,没有娱乐。她告诉我,某一道数理题不能独立解出来时,她当天就不能吃晚饭;模拟考达不到目标分数,周末下午就不能回家;每天晚上熄灯后,她都必须打着小电筒复习到深夜……理由很简单,她绝不能辜负家人。而这一刻,她似乎已不抱希望。她说,马上就高考了,而自己的成绩还是那么糟糕。当我问她,父母责怪过你吗?她摇了摇头,哭着说:“我真希望他们能打骂我一顿,不要对我那么好。我那么差劲,那么自私。”在父母面前,他们的理解和关爱反而成为她心中强大的负担和“毒药”。

“我痛恨我自己”折射出小盈强烈的内疚感。在本个案中,小盈设定的目标是考上重点本科大学。每次考得不好,她就会像“犯了错”一样体验到对父母深深的罪恶感。自我设定的严苛要求与现实能力之间的矛盾导致了过度内疚,它的危害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个体功能的影响。严重的情绪困扰阻碍了她集中注意力在学业本身,同时经常诉诸变本加厉的自我惩罚来缓解内疚感;其二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它限制了小盈与父母之间的真诚沟通,在回避矛盾中使关系更加紧张。对此,咨询的重点在于帮助她重构认知,合理看待家人对她学业无条件的支持和未来的可能发展,同时引导她通过关注并肯定自身的价值,走出自我谴责。最后,她在接纳现状的基础上积极修改目标,重新投入学习。

重构认知,建立合理信念

从上高中起,小盈的内心有个坚定的声音:“我必须考上重点大学”。如果考不上呢?那意味着父母失望,找不到好工作,增加家里的经济压力。显然,她的想法带有“绝对化”的倾向,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糟糕后果。因此,咨询首先要做的是帮助她驳斥相关非理性信念。

在与父母的关系上,小盈强烈体验到父母的“伤心”,屡次回避与他们的接触。于是,在第一次咨询结束后,我鼓励她主动与父母沟通,她发现自己只不过把对自我的要求想象成父母的期望,并在彼此的疏离中不断被强化。但是当谈及未来时,她还是忧心忡忡。“考不上重点大学就前途黯淡了吗?”在我的反问和引导下,她看到了未来更多的可能性,以及可以实现理想的多种途径。比如,普通大学里也有施展个人能力的平台和机会,勤工助学、奖学金等都可以有效减轻家里负担。当小盈打破了原来局限的认知,她的焦虑情绪得到了一定缓解。

宽容自我,肯定自身价值

在咨询过程中,我发现,小盈曾多次尝试向父母表达过歉意,比如“不应该那么自私选择学业、拖累家里的经济、怪自己还不够努力”等。但是,父母并不觉得她做错了什么,相反一直给予其鼓励和支持。从事实层面来讲,她并没有给父母带来任何现实上或情感上的伤害。因此,小盈更需要与自己和解,把内疚感的消除变作一个自觉改变的过程。

一开始,当我问小盈“你有错吗?”,她的关注点始终集中在未达成的目标上。而自己努力的决心和过程的付出,她都未能很好觉察到。对此,我问她,“上高中前,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她毫不犹豫地告诉我,希望通过努力学习能让家里的经济状况变好,也能帮助弟弟上大学。我进一步问她,“你又没做错什么,而且你一直很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不是吗?”。在这些问题的澄清过程中,我给予的积极反馈有助于她开始从自我否定转向肯定自身的价值,沉重的包袱在自我宽容中逐步卸下。

修正目标,重新投入学习

面对目标与现实的落差,自我惩罚是小盈缓解内疚感的一个出路,同时也是导致她学习无法投入、人际疏离的原因。咨询的过程需要重点引导她去观察到这个矛盾,并主动停止继续自我惩罚。具体的方法是让她练习表达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当尝试这样做时,她更深入地发现了内疚是如何妨碍和困扰自己的,以及为此所付出的代价。

通过多次练习,她决心采取措施驱除内疚以结束自己的痛苦体验。为此,她开始接纳当下的学业成绩和学习状态,并承诺从“实现父母的期望”中走出来。在这个基础上,为了让她重新理性地投入学习,我鼓励她进一步进行客观的自我分析,以未来为导向修正为之努力的目标。当这个目标不再是“野狼猛虎”,而是个人主动选择的结果并清晰可见时,她获得了内在的前进动力。

咨询效果

咨询结束后,小盈的焦虑情绪得到缓解,内疚感也明显减轻。在学业上,她能够集中精力思考,投入高三的紧张复习;在与父母的关系上,她开始主动与他们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在谈及未来时,她带着乐观的期待,并积极投入在当下。

猜你喜欢

内疚感学业咨询
别用内疚感绑架孩子
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
拆屋效应
内疚也是病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调研报告
业精于勤
做平等父母,勿道德绑架
35
服务与咨询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