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肥胖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2018-05-14张雪柯
张雪柯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青少年肥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青少年肥胖率逐渐上升,并诱发一些慢性疾病,不仅伤害青少年的身体,而且挫败青少年的心理。影响青少年肥胖的因素有: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体育锻炼因素等。对策:积极宣传、控制饮食、改变睡眠休息行为、增加身体活动等。
关键词:青少年 肥胖 影响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2(c)-0251-03
Abstract:In this paper,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dolescent obesity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rate of adolescent obesity increases gradually, and induces some chronic diseases, which not only harm the body of teenager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adolescent obesity include genetic factors, diet factors,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physical exercise factors. Countermeasures: active propaganda, diet control, sleep rest behavior change. Increase physical activity, etc.
key Words:Teenagers obesity; Influencing factor; Countermeasure
21世纪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快餐食品应运而生,患有肥胖症的人数与日俱增,致使患有肥胖而引起的各种慢性疾病频发,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美国医学会于2013年6月对外正式宣布肥胖是一种疾病[1]。据研究表明,肥胖可以诱发骨豁关节处疾病、心血管疾病、脑疾病、2型糖尿病等疾病[2]。青少年肥胖不仅使人动作迟缓,不能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不能耐受高温环境,也会影响形体美,使青少年存在心理自卑,不愿和别人沟通交流,时间久了青少年会得自闭症。而且肥胖也会对人体的不同系统、不同器官有严重的危害。
1 肥胖的概念与分类
1.1 肥胖的概念
肥胖是一种营养性代谢紊乱疾病,由于体内脂肪堆积引发脂类代谢紊乱,随着时间的延长和脂肪堆积程度的加剧,很容易引发各种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
1.2 肥胖的分类
1.2.1 单纯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约占肥胖人群的95%左右,是各类肥胖中最常见的一种。这类人全身脂肪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内分泌紊乱现象,也无代谢障碍性疾病,其家族往往有肥胖病史。这种是由遗传因素及营养过度引起的肥胖称为单纯性肥胖。
1.2.2 继发性肥胖
是由内分泌紊乱或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类疾病,导致体内脂肪分布不均,约占肥胖病的2%~5%左右,继发性肥胖还会有其他各种各样的临床表现。治疗时主要治疗原发病,不宜采用运动及控制饮食的减肥方法。
1.2.3 药物引起的肥胖
有些药物在有效治疗某种疾病的同时,还有使患者身体肥胖的副作用。这类肥胖患者约占肥胖病的2%左右,一般情况下只要停止使用这类药物后,肥胖情况可自行改善,但是,有些患者会从此成为“顽固性肥胖”。
2 影响青少年肥胖的因素
2.1 遗传因素
遗传是影响青少年肥胖的因素之一。调查发现,父母都是肥胖者子女发生肥胖的概率高达70%~80%;反之子女发生肥胖的概率达到10%;父母之中有一个为肥胖者(尤其是母亲)子女发生肥胖的概率达到40%[3]。美国科学家做了一项实验,取出两只小白鼠,用仪器敲除了一只小白鼠的肥胖基因,然后给予高脂高热量食物;另一只小白鼠没有敲除肥胖基因,同样给予高脂高热量的食物,实验结果发现在一定的时间里敲除了肥胖基因的小白鼠不发生肥胖,没有敲除肥胖基因的小白鼠就肥胖。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青少年肥胖与遗传因素有很大的联系[4]。
2.2 饮食因素
能量摄入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饮食,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不合理的飲食能量摄入都会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喜欢吃快餐,快餐既有优点又有缺点,优点是:色香味俱全,高浓度配料更容易刺激人的食欲,吸引力十足,在青少年的心目中,不同口味的快餐就是开心的代名词。缺点是:青少年常吃快餐食品,进入体内的高蛋白、高热量、高脂肪,更容易促使青少年发胖,在农村有一个不好的成文规定,越胖的人代表家里越富有,在青少年合理营养的前提下,家长会在三餐中让孩子吃更多的富含脂肪及糖类的东西。青少年学业压力大,晚上下了晚自习会吃大量零食、烧烤及关东煮之类的高热量食品。曹岩等对109例肥胖儿童调查发现,过食和脂肪摄入过多者高达72.48%,喜欢甜食者高达58.71%,喜欢吃零食者高达72.48%[5]。季成叶调查表明,经常吃快餐者肥胖发生率是少吃者的2.5倍,20%以上的青少年每月至少吃一次快餐[6]。
2.3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社会因素、父母经济基础、文化水平、职业和观念等对青少年的肥胖有重要的影响。一方面,现在青少年出行都是滴滴打车、出租车、电动车、私家车等一系列代步工具,很少有青少年骑自行车或步行。家住在不是很高楼层的青少年也要乘坐电梯上下楼。一是为了省劲,二是为了面子。在家里多数青少年是独生子女,父母似他们为掌中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会让他们帮忙干任何家务。另一方面,空气中的雾霾不适宜进行体育活动,父母不支持青少年去健身房健身,认为是浪费。父母经济雄厚会给青少年提供丰富多彩的食物,马冠生等对影响我国城市儿童少年肥胖的环境和行为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儿童肥胖率在收入高的家庭中为12.8%,中等收入家庭为11.9%,在低收入家庭中为11.6%。有研究认为,父母文化程度与儿童青少年肥胖及超重有关,父母文化程度低者孩子发生肥胖的危险性高于父母文化程度高者[7]。济南地区学生调查发现,父母大专文化程度以上者其子女肥胖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其他人群。蒋汝刚研究显示,父母文化程度较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是儿童肥胖的保护因素,认为高学历的父母更注意食物营养的搭配[8]。
2.4 体育锻炼因素
在体育课上不少同学坐在地上或拿着一本书和同学们聊天,也不愿意去锻炼身体,有些学校特别注重升学率,认为上体育课没有什么用处,有的老师会把体育课用来上语文课或者数学课及其他课,节假日青少年还要忙于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青少年学业负担较重,多吃久坐少动的行为习惯,体内能量失衡,消耗减少,脂肪堆积,增加青少年肥胖率。在有时间休息的范围内,青少年会选择用打游戏、看电视等方式来打发时间,而不是用来锻炼身体。有人曾研究过160名男女肥胖儿童其中76%的男孩和68%的女孩属于极度不运动型[9]。
3 控制青少年肥胖的对策
3.1 控制饮食
控制饮食即指为控制体重而摄取比需求量更少或相等的营养。食物的摄入极为重要,既要控制,又要保证营养。每天不低于5016kJ,脂肪摄入小于30%,碳水化合摄入小于 55%,蛋白质摄入小于25%,纤维素摄入小于25g/d。采用低能进食、少食多餐的原则,三餐分配合理,多吃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控制总热量[10]。尽量避免油炸食品、方便食品、快餐、零食、巧克力等,少吃甜食、少吃盐,适量饮水,限酒戒烟。父母在青少年控制体重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角色,在青少年摄入身体正常需要能量同时,禁止青少年喝碳酸饮料。父母在休息的时间内应多学习健康营养的食谱及与预防肥胖等相关知识,给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青少年在饮食上一定要注意细嚼慢咽,进食速度也是控制青少年肥胖的有效方法之一。
3.2 改变睡眠休息行为
睡眠不足也是引起青少年肥胖的一个因素。2014年陆青云等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对初中生睡眠时间、饮食模式、体力活动和视频时间等,同时收集体格数据,分析睡眠时间和饮食模式对超重/肥胖的影响,睡眠减少为初中男生超重/肥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2014年8月份刊登的一项新的调查显示,睡眠不足可能导致体重增加。睡眠不足的青少年和正常睡眠青少年相比,一天要多吸收300个卡路里,这些多吸收的卡路里就会转化成赘肉。睡眠不足的青少年身体代谢速度就会降低,完成不了能量之间的转化,导致食欲大增。所以,青少年每晚要保证8个小时的睡眠,一定要保持作息时间规律,白天多运动,保证睡前好心情[11]。
3.3 增加身体活动
在学校体育老师应发挥体育课的作用,不仅要把握体育课的数量而且要提高体育课的质量,体育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争取让青少年全部参与进来,使青少年更好的锻炼身体。在家中,父母应让青少年干一些家务增加身体活动,让青少年帮助洗碗、拖地等,消耗体内脂肪,防止脂肪堆积。青少年在上学的路上,坚持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下楼梯坚持走步梯;家庭经济优越的父母可以在节假日给青少年报一个夏令营,青少年可以和同伴一起去溜旱冰、跳绳、游泳及打球等一系列活动增加身体活动。青少年在锻炼的时间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强度达到最高心率70%~80%左右為好;运动时间每周5次以上,每次坚持30~60min,在锻炼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当休息;运动频率每周3次30min的高强低训练;运动方式有氧与无氧相结合,促进青少年身体在力量、速度、灵敏、耐力、柔韧、弹跳方面的发展,增进健康、预防肥胖[12]。
参考文献
[1] 邹大进.超重和肥胖代谢综合症的主要病因[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5,25(3):145-147.
[2] 方昕,叶江枫,林小璎.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与代谢综合症的相关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2(1):55-56.
[3] 黄俊琪,汪丹.我国肥胖青少年实行运动减肥干预模式的探索[J].大众体育,2011(17):60-61.
[4] Fang Weifei.Analysis on the feet-pressure between flat-foot and normal foot[M].Smart Materials and IntelligentSystems,2011:149-153.
[5] 曹岩,李振江,程柄香,等.儿童单纯性肥胖心理特点及肥胖因素的矫正[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7,23(5):156-157.
[6] 季成叶.从胎儿到青春期-肥胖发生和流行的生长发育轨迹[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6):445-447.
[7] 马冠生,胡小琪,李艳平,等.影响我国四城市儿童青少年肥胖的环境和行为因素[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2,10(3):114-116.
[8] 蒋汝刚.学龄期6098名单纯性肥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3):256-257.
[9] 张国莉,陈文鹤.运动减肥对男性肥胖青少年血清脂联素和瘦素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1):112-113.
[10]刘文俐,蔡太生.不同体重青少年饮食行为、身体活动状况[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2017,25(3):69-70.
[11]陆青云,侯方丽,孙莹,等.江苏省徐州市11~13岁青少年睡眠间、饮食模式与超重/肥胖的相关关系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4):92-93.
[12]席翼,周泉,刘朝霞,等.深圳市中、小学肥胖学生行为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5,18(2):13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