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城镇全民健身工程指标体系研究

2018-05-14王永翔刘鑫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

王永翔 刘鑫

摘 要:江苏省城镇全民健身工程的实施对于江苏省“十三五”智慧体育发展规划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苏州、徐州、扬州、泰州等市体育局成立了信息中心,本文首先对江苏省城镇全民健身工程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結合《江苏省“十三五”智慧体育发展规划》,构建出江苏省城镇全民健身工程指标体系,最后结合智慧体育建设的发展提出几点保障措施。

关键词:城镇全民健身工程 指标体系 智慧体育发展规划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2(c)-0235-02

全民健身工程是指由国家体育总局统一组织,将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的体育彩票公益金作为启动资金,捐赠给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的受赠单位,由受赠单位兴建,旨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

1 江苏省城镇全民健身工程现状分析

“十二五”时期,全省体育信息工作网络实现全覆盖,全省各市(县、区)体育局均确立了信息化责任部门,现阶段,全省体育信息化从业人员1600人以上,专职人员比例达31%。在江苏省内部,已经有很多居民对江苏省城镇全民健身工程有了初步了解,城乡居民的健康素质已经得到了明显增强。在“十三五”智慧体育发展规划中,未来城镇全民健身工程的开展需要对智慧体育框架体系予以构建,需要对体育管理效能进行优化,还需要对公共服务模式进行创新[1]。

2 江苏省城镇全民健身工程指标体系的建立

2.1 总体设计

2.1.1 原则要求

研究对象6个城市,即第一批江苏省10min健身圈的城市,南京、无锡、常州、苏州、淮安、扬州。指标设计的具体原则包含四个方面:(1)可操作性。各项指标内容对应的指标值需要具有一定可量化程度与可获取渠道,示范区创建指标工作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而在我国体育相关事业中,还有很多处于空白的领域,需要对可操作性原则予以严格遵循。在本文所建立的指标体系中,有很多硬指标,这样可以让可操作性得以增强。(2)科学性。指标设计需要具有科学性,所选取单位指标应该具有一定覆盖面及代表性,同时需要对相关规范定义的要求予以满足,各个指标之间需要做到协调统一。(3)适用性。所设计的指标体系需要和我国江苏省城镇全民健身工作的实际情况予以符合,可以为实际工作提供实践性、专业性的指导。(4)可比性。在江苏省,很多工作都是具有创新性的,所选择的观测点需要和江苏省内部地方发展水平之间具有可比性[2]。

2.1.2 评估指标经验预选

结合公共服务体系绩效评估理论,我们可以得知公共体育服务评估体系中应该包含四方面内容,即输入、过程、输出以及结果。这对于江苏省城镇全民健身工程指标体系的建设具有参考意义,在输入方面,主要包含了公共体育服务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资源;在过程方面,主要包含了和公共体育服务存在关联性的服务流程和评估,如活动、组织等;在输出方面,主要包含了产品的规模以及数量;在结果方面,主要包含了组织提供与供给部门提供的服务、产品具有的影响,包含了体育价值观受到的影响、体育生活方式受到的影响以及群众的满意度。

对评估内容进行选择,结合江苏省体育局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三五”智慧体育发展规划》,可以将评估体系一级指标分为三类,即投入类、过程类和结果类。投入类指标包含了组织管理、经费投入,二级指标包含了社会机构、政府机构、社会资本、政府财政投入等,三级指标包含了工作小组数量、全民健身工程服务人员数量、专职人员比例等;过程类指标包含了服务运行,二级指标包含了活动开展、场地设施、信息服务、康复保健等,三级指标包含了城市社区体育健身圈的建成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以及健身步道长度等;产出类指标包含了群众满意、服众效益,二级指标包含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满意度调查,三级指标包含了体育产业增长率、体育产业总规模、人均体育消费额等。

在筛选和修正工作中,可以采用德尔菲法,相关专家为从事指标评估、体育管理、城镇建设以及群众体育的专家人员。此类专家的专项工作经验均在5年以上,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可以完成指标的专家筛选工作。经过两轮的调查,最终可以确定相关指标[3]。

利用层次分析法,可以完成权重的确立工作,参考江苏省“十三五”智慧体育发展规划相关工作者的工作意见,可以完成权重计算对比矩阵调查表的设计工作。在对权重进行确立之后,需要标准化处理指标实际数据,利用半升梯形模糊隶属度函数法,可以对其综合得分进行计算。

2.2 指标体系的确立

2.2.1 组织管理指标及权重

一级指标组织管理的权重为0.159,二级指标中政府机构的权重为0.375,社会机构的权重为0.252,政策法规的权重为0.373。在三级指标中,政府牵头成立的建设工作机构覆盖率指标权重为0.331,城镇全民健身工程人员数量权重为0.172,城镇全民健身工程中的企业单位数量指标权重为0.223,城镇全民健身工程中事业单位数量权重为0.249,城镇全民健身工程中工作机构数量指标权重为0.167,后备人才基地创建数量指标权重为0.247,城镇全民健身工程中从业人员数量占常住人口数量比例指标权重为0.340。

2.2.2 经费投入指标及权重

经费投入指标所占权重为0.171,其中二级指标政府投入指标所占权重为0.647,社会资本投入所占指标为0.353,社会资本投入主要为彩票公益,这也是工程建设的启动资金,三级指标城镇全民健身工程实际完成率权重为0.091,经费投入增长率权重为0.101,人均支出权重为0.175,建立智慧体育框架体系投入经费权重为0.270,社会资本投入总量权重为0.642,社会资本和财政投入比率指标权重为0.358。

2.2.3 服务运行指标及权重

服务运行指标所占权重为0.401,二级指标活动开展指标所占权重为0.174,健身指导指标权重为0.248,运动康复指标权重为0.077,信息服务指标权重为0.125,在活动开展方面,三级指标年度承办国家级及以上经济体育赛事次数权重为0.29,年度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次数指标权重为0.71,晨晚练健身站点数量权重为0.187;在健身指导方面,三级指标体育指导员数量权重为0.098,体育指导员数量/一万人的数值权重为0.107,体育社团在3A级以上的数量权重为0.115,体育社团数量/一万人的数值权重为0.204,健身指导机构数量权重为0.101,年接受体检人数权重为0.197;在运动康复方面,运动康复机构数量权重为0.357,每年接受的运动治疗数量为0.643;在信息服务方面,结合江苏省“十三五”智慧体育发展规划,设置三级指标地方性公共体育服务网站的建设权重为0.197,软件建设权重为0.201,基础数据库建设权重为0.175,城镇全民健身工程主流媒体的宣传频率权重为0.235,体育健身的讲座次数权重为0.192。

2.2.4 服务效益指标及权重

一级指标服务效益的权重为0.152,其中包含的二级指标社会效益权重为0.533,经济效益权重为0.467,三级指标年体育产业增加值权重为0.263,年体育服务业增加值/体育产业增加值数值指标权重为0.293,年体育产业营业收入指标权重为0.134,年体育产业营业收入增长率指标权重为0.310,参与体育锻炼人口比例指标权重为0.375,满足体制检测标准总体合格达标率指标权重为0.625。

2.2.5 群众满意指标及权重

一级指标群众满意所占权重为0.117,二级指标和一级指标相同,为满意度调查,三级指标活动开展满意度指标的权重是0.242,场地设施满意度指标的权重满意度权重是0.257,信息服务满意度的权重是0.254,健身指导满意度指标的权重是0.247。

3 江苏省城镇全民健身工程指标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3.1 保障经费投入

在智慧体育建设中,需要对资金筹措渠道予以拓宽,对智慧体育基础设施进行统筹安排,政府需要对智慧体育重点项目和产业扶持力度予以增强,让智慧体育示范效应得以建立,推进江苏省城镇全民健身工程的实施。同时,它可以让全社会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得到充分调动,让各类公共体育服务均得到开展。

3.2 提供政策支持

江蘇省需要对江苏省城镇全民健身工程指标体系的相关配套制度予以制定,需要对智慧体育的特点进行考虑,如果体育企业已经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体育企业,就可以依照相关规定对该企业的所得税进行有效减少,让其享受一定优惠福利政策。

3.3 强化组织领导

在江苏省城镇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让智慧体育建设联络员制度得以构建,需要让其组织协调能力得到增强,并对智慧体育建设实施方案进行制定,让责任任务与工作进度得到进一步明确。通过组织领导工作的强化,可以让政府引导作用和政策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3.4 做好人才保障

如前文所说,在江苏省城镇全民健身工程指标体系中,人才保障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对此,需要针对智慧体育人才进行培养与引进,让高校合作力度得到增强,可以选择一些大学作为试点,对智慧体育进行专项研究。

3.5 信息安全工作

在江苏省城镇全民健身工程指标体系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对此,需要做好信息安全工作,对等级制度、安全评测制度、风险评估制度以及应急管理制度进行有效落实,让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与安全管理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4 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公共服务体系绩效评估理论,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结合江苏省全民健身工程实际情况,可以完成江苏省城镇全民健身工程指标体系的建立工作,利用该体系可以对第一批江苏省10min健身圈的城市南京、无锡、常州、苏州、淮安、扬州进行分析,针对现存问题可以进行针对性地解决。

参考文献

[1] 黄义军,翟东波.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34(2):189-194,256.

[2] 于永慧.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工作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6,37(4):71-76.

[3] 陈刚.重新确定新时期体育文化观推动江苏体育发展迈上新台阶[J].体育与科学,2016,37(1):1-3.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
特大城市贫困家庭困境维度解构与救助策略建构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自助图书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地方国有企业集团子公司分类考核指标体系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