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一体”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个案分析与实践
2018-05-14杨莉
杨莉
[摘 要] 针对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事态,通过对典型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六位一体”平台育人模式,全面营造大学生创新创业育人环境,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 键 词] 创新创业;案例分析;六位一体;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8-0283-01
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形势分析
当前新形势下,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1]。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也是国家实现“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的关键一环[2],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短板,通过典型事例分析和实践,探索出“六位一体”平台育人模式,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从而实现高校立德树人、全面优化育人环境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典型案例分析
学生秦某于2014年9月入学,2017年7月顺利毕业,在大学期间创办了自己的企业,毕业后他的企业发展日趋成熟,是“六位一体”创新创业平台育人模式的成功实践案例。
(一)班级文化育人
秦同学进校后所在的班级的班级文化除了体现在班徽、班训、班歌、班级目标等,还体现在同学之间的团结、积极向上的班级凝聚力。
辅导员对这位同学十分关注,因为这个学生属于家庭贫困生,父母无稳定工作,还有一个上学的妹妹,家里十分拮据,进校时。在班上表现十分被动,胆怯,喜欢独处。通过平时的教育和引导,经常与他谈话,从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关心和帮助以及班级同学的热心帮助,让他逐渐融入这个大家庭,他渐渐地有了很大改变,平时遵守校规校纪,积极参加活动,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特别是组织策划班级活动方面,体现出了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学习上勤奋刻苦,连续两次获得奖学金。
(二)院系环境育人
秦同学在班上有了很大进步,通过班级活动,展示自己的特長和爱好,经常在团会、主题班会和学习交流会中展示自己。通过自荐和班级辅导员推荐,在系学生会担任文娱部干事,多次参与系部的文艺晚会,并获得相关奖项。通过这些活动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他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三)学工部关爱育人
在校期间,秦同学平时生活十分节俭,对于他的情况,辅导员向学生处提出申请让他到相关部门勤工俭学,大一上学期在宿舍值班室勤工俭学,补贴一部分生活费,在每年的国家助学金评定时,在辅导员、系部领导以及学工部的关爱下,通过民主评议,他每年都获得了国家助学金,也为他减轻了学业负担。他的学费和生活费除了每年获得国家助学金,几乎都是靠自己做兼职积攒,有时他还会给家里寄钱。他逐渐变得非常开朗、乐观,为人处世的能力有了提高,也积攒了人脉,综合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四)创新创业培训育人
秦同学有了做兼职的经历,辅导员建议他可以考虑创新创业,建议他报名参加大学生创业培训课程,在大一下学期,他报名了SYB培训,恰好SYB培训课程的培训讲师就是他的辅导员。在培训课上他非常认真并顺利结业。在大二上学期,他成功创办了自己的企业,注册了人力资源公司,同时还代理了学校的一家快递,辅导员也一直给予关心和帮助,并提供了很多后续支持和服务。
(五)双创中心平台育人
为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主力军,双创中心负责我校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有了这个平台,秦同学抓住机会申报了一个项目,与他的团队一起获得较好的成绩,且获得了相关奖项。通过学校创新创业中心这个平台,也正式入驻了学校的创新创业产业园区。
(六)就业办服务育人
在大三即将毕业之际,与秦同学一起即将毕业的学生都纷纷通过学校就业办联系的单位进行了应聘,也都找到了工作,但秦同学自己的企业已步入正轨,开始盈利,而且即将扩大规模,需要招贤纳才。辅导员与他沟通后,帮他与学校就业办联系,在就业办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招聘我们学校的毕业生,让他找到了适合他企业岗位的员工,这样的人才培养,不仅为创新创业成功的学生提供了招聘员工的服务,而且为在校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机会。
三、结语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仍然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局限性[3]。为进一步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出“六位一体”平台育人模式,在高校建立一支以辅导员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发挥辅导员的主体教育为主,结合班级、院系、学工部、创新创业中心和就业办的“六位一体”平台服务,从而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6):99-103.
[2]王丽娟,高志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10):96-99.
[3]居占杰,刘洛彤.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研究:基于G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生调查的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15(2):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