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外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2018-05-14韩琳琳
韩琳琳
[摘 要] 外籍教师作为中外合作办学师资力量的重要部分,加强对外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是保证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从目标体系、组织体系、方法体系、制度体系、反馈体系等角度出发,研究如何建立健全科学的外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全面提高中外合作办学外籍教师的教学质量。
[关 键 词] 中外合作办学;外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3-0286-02
教学评价是外籍教师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外籍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是其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可靠保证。外籍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应本着全面、有效、可行的原则,采取学生、教师、外籍教师本人评估和集体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评议,使外籍教师感到一种约束力和推动力,促使他们在教学态度、方法和效率等方面不断提高,以达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外籍教师资源,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目标体系
中外合作办学外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目标的确定是以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特殊的目标定位为依据的,通过不断完善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并对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施监控,促进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和实现。
(一)定标
定标即确定中外合作办学外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目标,这是实施评价的先决条件。首先,评价目标要以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实质及目标定位为基础。以《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中的导向性条款为标准。其次,高校外籍教师的教学目标要将行为主体、行为特征、行为条件、表现程度等四个要素通过具体百分比的形式进行充分要求和确定。最后,外籍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要分为两个层次:中外合作办学外籍教师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评价指标;中外合作办学外籍教师教学材料的评价指标。
(二)达标
达标即达成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外籍教师课程教学目标。这是进行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外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和载体。首先是课堂任务的设计。外籍教师课堂任务的设计须体现向标性、层次性和情境性。并在层次上照顾到全体学生,难易结合,同时遵循由易到难的过程。并具体到每一个课堂任务均有一定的完成情境。其次是课堂任务的使用。外籍教师在课堂中组织教学活动,通过课堂讲解、教学任务分解、课堂互动提问、评价指导等方式督促完成课堂任务,而学生则是在外籍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课堂参与、思考、讨论、回答等方式完成课堂任务,最终形成课堂认知。
(三)检标
检标即检测外籍教师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对外籍教师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评价;(2)通过外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层面的表现评价外籍教师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情况;(3)通过课后测验等方式,获得外籍教师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证据。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通过定标、达标和检标这一目标体系框架,科学制订并严格执行培养方案,通过制订规范的教学大纲、强化教材建设与管理、严格课堂教学要求、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和过程检测,进一步加强课堂过程控制与管理,深入推荐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完善中外合作办学外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目标体系。
二、组织体系
(一)管理者模块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要成立专门的外籍教师教学质量监督部门。该部门在外籍教师各使用单位设具体的外籍教师教学质量管理岗,其执行客体是外籍教师和教研室,管理任务是监督外籍教师教学质量和教研室的日常工作情况。因此,外籍教师教学质量监督办要依据中外合作办学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合作办学专业培养方案,为外籍教师各使用单位提供外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参与外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过程,并就有关外籍教师评教问题和改进教学方面提出建议。
(二)教师模块
学校委任的外籍教师各使用单位的外籍教师督导组组长要在学院内部成立由教师队伍组成的“外籍教师”督导组,这些督导员由外籍教师各使用单位的外籍教师督导组组长具体负责。根据具体课程,邀请外籍教师、海外留学回国当教师人员、中方专家等组成院级外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团队。
(三)教研室模块
各外籍教师教研室负责人负责对外籍教师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和日常评价情况收集接受本单位外籍教师督导组组长领导,负责组织教师之间相互听课以及对听课后听课单的信息收集、反饋、总结。外籍教师教研室的同行有实践教学经验和西方文化底蕴,且对本课程或专业的把握更具权威性,对外籍教师的评价则更为客观、科学。
(四)学生模块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外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上最具有发言权。要挑选外语较好的学生作为外籍教师的教学信息员,对每天的教学情况进行反馈,每周将结果给本单位的外籍教师督导组,作为外籍教师教学评价的一项参考内容。同时,积极配合学校外籍教师教学督导办完成对外籍教师教学质量的各项评教工作。
三、方法体系
(一)教学前的评价
初来任教的外籍教师的试讲课程、外籍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外籍教师集体讨论制度、外籍教师与中方教师沟通制度、老外籍教师对新外籍教师帮扶制度和教案等教学材料检查制度等,都应作为教学前对外籍教师提出具体化的工作要求。其各项任务的结果都可以作为教学前评价的内容,又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广大外籍教师最有效的激励,让教师树立了自我的教学质量观。
(二)教学过程中实行多面化评价
过程中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外籍教师之间、外籍教师和海外留学回国当教师人员互评、学期中检查、学生作业核查、外籍教师评分标准修订、教研室研讨等。当然,对在评价中检查出有缺陷的外籍教师,将组织外籍教师教学质量督导组专家开展二次听课,并给予授课的外籍教师指导性意见。对于问题比较严重的外籍教师,可以进行系统培训。
(三)教学结束后的评价
教学结束后的评价要加强对教学后续过程的控制。在考试环节又要具体地细化评分标准,对评分存在不同意见的学生或者试卷,学校要展开小组讨论,积极听取各位授课外籍教师的意见,在阅卷组一致同意的基础上,给出有问题试卷的最终得分,决不能由某一位外籍教师随意决定学生的成绩。通过对考试工作的科学规划,积极践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四、制度体系
(一)建立有效的外籍教师教学激励机制
为保证外籍教师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可以开展外籍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多媒体课件评比、教学方案和教学课件评比、教学水平评比等外籍教师的教学评价活动。学校可将每学期外籍教师学生的课堂形成性评价结果信息分别反馈给外籍教师教研室、外籍教师教学督导员和外籍教师本人,让外籍教师从中了解到自己教学工作中的优点与不足,从客观上鼓励外籍教师不断进行自身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建立科学的教学行为约束机制
首先,要制订外籍教师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规范,与外籍教师聘请部门沟通,在做好岗前要求的同时,在外籍教师评优、续聘中,及时否决存在教学质量问题的外籍教师,但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对学生评价、教研室评价中发现有问题的外籍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防止问题继续存在下去,这些措施均有助于促进外籍教师业务素质和授课质量的提高和完善。
五、反馈体系
形成科学的反馈机制是提高外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成效的关键环节。反馈环节各项外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环节实施过程中所获得的教学质量信息,要经分类汇总后,反馈给教研室、外籍教师本人、各个辅导员、各个班级,作为分析、改进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教研室及外籍教师教学督导组相关负责人在获得反馈的外教教学质量信息后,应及时分析、研究,与外籍教师进行积极沟通,不断改进教学质量,并做好总结报告。另外,在外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各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公开,从而使学校、外籍教师、学生能及时获取各种反馈信息,大大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的时效性。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外籍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对教学质量实施评价是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进行外籍教师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我们只有正确对待外籍教师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严格把控外籍教师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建设完善的外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才能充分发挥中外合作办学优势,更好地利用这些优质资源,为我国的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邢维全.美国高校考试评价制度的启示[J].教书育人,2009(18).
[2]陈献.多元智能评价观下的高校学生评价改革[J].闽江学院学报,2008(4).
[3]劉倩.巧搭“支架”,优化教学:基于对一个美国ESL课堂观察的分析与思考[J].铜仁学院学报,2012(2).
[4]沈玉顺.“教育家”评价标准建构及其内涵解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0(9).
[5]马万民.高校教学质量的督导监控模式及其完善[J].教育发展研究,2007(Z1).
[6]赵雷.借鉴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完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中国电力教育,2008(5).
[7]印兴娣.试析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
[8]谢潇潇,李辉.研究性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6).
[9]蔡青.论地方教学型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7).